曹楚南

曹楚南

中文名 曹楚南
出生地 江苏省常熟市
代表作品 腐蚀电化学原理、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
性别
毕业院校 同济大学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曹楚南曹楚南(6)1930年8月,曹楚南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沙洲区合兴乡中兴镇(现属张家港市)。

1948年夏,曹楚南从当时属于江阴县杨舍镇上的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同济大学。

1952年,曹楚南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作为第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的本科毕业生,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应用电化学研究组工作[1]

1953年,曹楚南跟随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一同搬迁到吉林省长春市。

1954年,曹楚南根据时任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柳大纲的提议,开始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1955年到1966年,曹楚南领导和参与了多次国防建设的研究任务。

1966年,曹楚南参加四川威远含硫气田井下设备的防护研究,同年4月至8月,他亲赴位于山区的威远气田,通过现场亲躬亲历,证实了他在试验室获得的研究结果,从而制定了合理的投放缓蚀剂的规范 。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文化大革命 ”后,曹楚南与其研究团队集体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要科技成果奖。

1969年末至1973年4月,曹楚南全家被安排在吉林省靖宇县的一个小山村中插队落户,在每天劳动之余,他没有条件看书和写作,只能思考问题,回顾自己历年的研究工作。

1973年5月,曹楚南重新回到研究岗位,研究了低合金钢在海水中的局部腐蚀问题,解决了中国舰艇用合金钢的腐蚀问题。

1979年6月,当时的国家科委机械组的金属腐蚀分组在北戴河举行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曹楚南受邀作大会报告,提议在中国开拓腐蚀电化学学术领域的基础研究。

1982年,曹楚南在国际刊物《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了他的关于极化电阻理论误差的论文,他是中国第一个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同年加入九三学社。

1985年8月,曹楚南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3月至6月,曹楚南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1987年,曹楚南参与和领导了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创建并出任该室主任,随后又领衔在该室基础上组建现在的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1989年,曹楚南应邀出席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学术会议,并作主旨演讲,他是这次会议上唯一被邀请作主旨演讲的亚洲学者。

1991年,曹楚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还被中国国外学者推荐担任国际刊物《Corrosion Science》的编委。

1992年,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由侯祥麟和曹楚南两人共同担任第二个关于自然环境腐蚀的重大基金研究项目的主持人 。

1994年,曹楚南调入浙江大学工作,担任化学系教授[2]

1998年,曹楚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同年,因侯祥麟忙于其他工作,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由曹楚南单独担任第三个关于自然环境腐蚀的重大基金研究项目的主持人。

1999年5月,曹楚南被聘任中国科学院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所级学术顾问。8月,兼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3]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前期,曹楚南就开始从事电化学和金属腐蚀研究。1979年以前,曹楚南曾在钢铁表面磷化处理、铝合金和镁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铅的土壤腐蚀、腐蚀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酸性缓蚀剂、天然气井缓蚀剂、低合金钢的海水腐蚀和钢铁的局部腐蚀等领域从事过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4]

1979年曹楚南倡导在中国开拓腐蚀电化学研究领域并在此后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1985年在他的第一本系统论述腐蚀电化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专著《腐蚀电化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腐蚀电化学理论体系并纠正了一些沿袭的错误观点,使腐蚀电化学这一学术领域为中国国内外同行所承认和重视。

1979年以后曹楚南在腐蚀电化学领域中从事过金属的阳极溶解过程、缓蚀剂的吸附及缓蚀剂作用机理、钝化膜的稳定性、电化学瞬态测量技术及其理论、不可逆电极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理论及其应用和腐蚀电化学研究与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研究了线性极化电阻的理论误差,证明了在腐蚀电流密度与微分极化电阻之间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关系式并提出了一个可以避免线性极化电阻理论误差的微分极化电阻测量方法。他发展了一种由恒电位阶跃瞬态曲线求阻抗谱的线性近似拉普拉斯(Laplace)转换技术。他将定态过程的稳定性条件引入阻抗谱理论,提出了不可逆电极过程的法拉第导纳的普适性表达式,并有单个电极过程的阻抗谱理论发展为同时有两个电极过程进行的混合电位下阻抗谱理论。他同他的研究生发展了具有多个时间常数的电极过程的恒电位阶跃瞬态响应理论,并对这种瞬态测量提出了一种数据分析技术。他提出了一个研究界面型缓蚀剂的电化学理论体系,并研究了多种界面型缓蚀剂的吸附和协同效应。他研究了钝化的金属在孔蚀诱导期中的电化学噪声的普遍规律,推导了这种噪声的谱功率密度方程式。他提出载波钝化可以提高钝化膜稳定性的设想,为中国国内外的研究所证实。调入浙江大学后,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创建电化学研究所[1]

  • 承担项目

截至2015年12月,曹楚南曾在六五期间任由五个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三个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国家科委重点课题“恶性腐蚀破坏事故机理研究”副组长,七五期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属腐蚀与防护若干机理研究”主持人,八五期间与候祥麟院士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数据积累及基础研究”,九五期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数据积累及规律性研究”主持人。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2月,曹楚南作为学术带头人,在他的指导、帮助或直接参与下,共取得成果16项,其中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5项。已获得国家级的重大科技成果12项,获中国科学院及部委级科技成果奖10项。

  • 论文著作

截至2015年12月,曹楚南在学术方面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5本。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6.09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 曹楚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01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典藏版》 曹楚南,张鉴清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03 《腐蚀电化学原理 第3版》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01 《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 曹楚南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5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 曹楚南,张鉴清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04 《腐蚀电化学原理 第2版》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09 《材料腐蚀学原理》 肖纪美,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06 《悄悄进行的破坏 金属腐蚀》 曹楚南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09 《腐蚀电化学》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8.04 《腐蚀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5.12 《腐蚀电化学原理》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65.09 《腐蚀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曹楚南编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60.06 《金属的腐蚀及保护计算方法》 尼·柏·茹克著;曹楚南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05 《金属的腐蚀与保护学基础》 (苏)阿基莫夫,Г.В.著;曹楚南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期刊论文

Cao C N. Theoretical errors of linear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and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m[J]. Corrosion Science, 1982, 22(3):205-214.

Cao C N, Wang J, Lin H C. Effect of Cl- ion on the impedance of passive-film-covered electrodes[J].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 Protection, 1989, 9(4):261-270.

Cao C N . On the impedance plane displays for irreversible electrode reactions based o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the steady-state—II. Two state variables besides electrode potential[J]. Electrochimica Acta, 1990, 35(5):837-844.

Cao C, Lin H, Corrosion I O, et al. SCC MECHANISM OF AISI 321 IN ACIDIC CHLORIDE SOLUTION[J].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1993, 6(12):416-420.

Cao C . O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for interface inhibitor research[J]. Corrosion Science, 1996, 38(12):0-2082.

人才培养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6.09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 曹楚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01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典藏版》 曹楚南,张鉴清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03 《腐蚀电化学原理 第3版》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01 《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 曹楚南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5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 曹楚南,张鉴清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04 《腐蚀电化学原理 第2版》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09 《材料腐蚀学原理》 肖纪美,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06 《悄悄进行的破坏 金属腐蚀》 曹楚南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09 《腐蚀电化学》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8.04 《腐蚀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5.12 《腐蚀电化学原理》 曹楚南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65.09 《腐蚀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曹楚南编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60.06 《金属的腐蚀及保护计算方法》 尼·柏·茹克著;曹楚南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05 《金属的腐蚀与保护学基础》 (苏)阿基莫夫,Г.В.著;曹楚南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荣誉表彰

截至2015年12月,曹楚南培养硕士研究生29名、博士生37名,多名培养的科技人员提升为教授或研究员。

社会任职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颁奖单位
1983年 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 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3年 吉林省劳动模范 吉林省人民政府
1985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85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91年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
2015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肖纪美学术奖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5]

人物逝世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颁奖单位
1983年 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 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3年 吉林省劳动模范 吉林省人民政府
1985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85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91年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
2015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肖纪美学术奖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5]

人物评价

时间 担任职务 来源
1987年 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6]
1993年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领导小组组长 [6]
1998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
1995年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6]
1999年5月 中国科学院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所级学术顾问 [6]
2002年至2008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8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名誉主编 [7]
2008年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誉主编 [8]
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九三学社吉林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
辽宁省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辽宁省政协常委
长春市化学会理事长
浙江省政协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二、五、六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主编
《电化学 》和《材料保护》编委会副主任
《Corrosion Science》、《金属学报》、《化工机械》等刊编委 [6]

人物影响

时间 担任职务 来源
1987年 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6]
1993年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领导小组组长 [6]
1998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
1995年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6]
1999年5月 中国科学院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所级学术顾问 [6]
2002年至2008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8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名誉主编 [7]
2008年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誉主编 [8]
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九三学社吉林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
辽宁省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辽宁省政协常委
长春市化学会理事长
浙江省政协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二、五、六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主编
《电化学 》和《材料保护》编委会副主任
《Corrosion Science》、《金属学报》、《化工机械》等刊编委 [6]

词条图册

2020年8月27日,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