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学院
1952年5月17日,中央教育部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草案)》中指出,1953年准备在北京成立石油学院,1952年暂在清华大学成立石油工程系。10月,石油管理总局成立“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工作组”,燃料工业部、高等教育部联合备文,向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报告,提出建立北京石油学院的综合计划。
校园风景(10)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1]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3]
华东石油学院
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5月21日,华东石油学院向石油部、教育部请示,拟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6月22日,教育部、石油部联合发文,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建立北京研究生部,设置9个专业,当年开始招生。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由华东石油学院领导。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校舍已被各单位占用,教学设施遭到破坏。10月8日,华东石油学院向石油工业部呈请,希望在北京市昌平区另选校址。
1984年7月3日,石油工业部同意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在昌平建校。[11]
石油大学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1989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关于石油大学办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正式使用“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大学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石油大学广州培训部”(后称为石油大学(广州))的称谓。[11]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2]
2014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正式签署。
2016年12月,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常设秘书处和俄方常设秘书处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成为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成员单位。[13]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北京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签署合作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协议等合作协议。[3]
2019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举行奠基仪式。10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郝芳担任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理事会理事长。[14]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签署协议,共建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10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5]
2021年7月,学校办学注册地调整到青岛。[16]12月,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申报的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拟确定为首批建设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17]
2022年1月,学校青岛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8]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在列。[7]5月,入选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10月,伴随着祖国73周年华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VR校史馆隆重上线。11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开工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0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6][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院系专业一览表 |
||
学院 |
专业名称 |
招生科类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球物理学 |
理工 |
地质学 |
理工 |
|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 |
理工 |
|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 |
理工 |
|
资源勘查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理工 |
海洋油气工程 |
理工 |
|
石油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
化工安全工程 |
理工 |
化学 |
理工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
环境工程 |
理工 |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工 |
|
应用化学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理工 |
车辆工程 |
理工 |
|
工业设计 |
理工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
智能制造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理工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 |
|
建筑学 |
理工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
油气储运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材料化学 |
理工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材料物理 |
理工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理工 |
|
环保设备工程 |
理工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工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 |
理工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工 |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
通信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 |
智能感知工程 |
理工 |
|
自动化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软件工程 |
理工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理工 |
会计学 |
文理兼招 |
|
经济学 |
文理兼招 |
|
市场营销 |
文理兼招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
俄语 |
文理兼招 |
英语 |
文理兼招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
法学 |
文理兼招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
音乐学 |
文理兼招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院系专业一览表 |
||
学院 |
专业名称 |
招生科类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球物理学 |
理工 |
地质学 |
理工 |
|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 |
理工 |
|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 |
理工 |
|
资源勘查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理工 |
海洋油气工程 |
理工 |
|
石油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
化工安全工程 |
理工 |
化学 |
理工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
环境工程 |
理工 |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工 |
|
应用化学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理工 |
车辆工程 |
理工 |
|
工业设计 |
理工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
智能制造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理工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 |
|
建筑学 |
理工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
油气储运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材料化学 |
理工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材料物理 |
理工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理工 |
|
环保设备工程 |
理工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工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 |
理工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工 |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
通信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 |
智能感知工程 |
理工 |
|
自动化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软件工程 |
理工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理工 |
会计学 |
文理兼招 |
|
经济学 |
文理兼招 |
|
市场营销 |
文理兼招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
俄语 |
文理兼招 |
英语 |
文理兼招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
法学 |
文理兼招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
音乐学 |
文理兼招 |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博士生导师395人。有两院院士(含双聘)、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26人;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3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8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6]
2019-2020学年,学校新增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人,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20]
类别 |
姓名 |
备注 |
---|---|---|
专职院士 |
沈忠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金声 |
中国工程院院士[21] |
|
郝芳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王铁冠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高德利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陈德 |
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
SauleAidarova |
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
|
兼职院士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汪集暘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苏义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顾心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李宁 |
中国工程院院士[22] |
|
刘合 |
中国工程院院士[23] |
|
杨元喜 |
中国科学院院士[24] |
|
安德斯•林奎斯 |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25] |
|
骆静利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6] |
|
克里蒂∙格里斯 |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7] |
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蒋有录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蒋有录、管志川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蒋有录、管志川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郝芳、符力耘、戴彩丽、侯健、周鹏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王志远、张凯、黄建平、王民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卢双舫、杨朝合、郭文跃、于思荣、操应长、孔瑛、杜启振、葛际江、赵东风、李玉星、徐守余、薛庆忠、魏宝君、吴明铂、戴彩丽、黄方、周鹏、田原宇、侯健、孙道峰、徐海、范壮军 |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周瑶琪、刘晨光、王玉新、卢双舫、郝芳、陈国明、姚军、刘永红、田原宇、戴彩丽、孙金声、于连栋、操应长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王志远[28] |
山东省级教学名师 |
夏道宏、刘润华、杨国华、管志川、戴俊生、栾述文、卢双舫、刘永红、刘雪暖、刘衍聪、薛庆忠、孙秀丽、何利民、李自力、张立强、刘欣梅、姜翠玉、叶立国、刘宝 |
青岛市教学名师 |
李爱芬、刘欣梅、姜翠玉、张立强、步玉环、郭月琴、叶立国、石永军、孙大满、郑秋梅[29]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30] |
油气地球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31]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 | 2015年 |
过程装备与控制教学团队 | 2015年[32]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 | 2018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 | 2022年[30]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蒋有录 | 2008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刘润华 | 2009年 |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管志川 | 2010年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 | 查明 | 2008年 |
油气田开发创新团队 | 姚军 | 2012年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蒋有录 | 2007年 |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管志川 | 2007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刘永红 | 2008年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栾述文 | 2008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刘润华 | 2009年 |
过程设备课程教学团队 | 金有海 | 2009年 |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 刘衍聪 | 2010年 |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夏道宏 | 2010年 |
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陈世悦 | 2011年 |
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 刘雪暖 | 2012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印兴耀 | 2012年 |
类别 |
姓名 |
备注 |
---|---|---|
专职院士 |
沈忠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金声 |
中国工程院院士[21] |
|
郝芳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王铁冠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高德利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陈德 |
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
SauleAidarova |
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
|
兼职院士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汪集暘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苏义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顾心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李宁 |
中国工程院院士[22] |
|
刘合 |
中国工程院院士[23] |
|
杨元喜 |
中国科学院院士[24] |
|
安德斯•林奎斯 |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25] |
|
骆静利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6] |
|
克里蒂∙格里斯 |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7] |
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蒋有录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蒋有录、管志川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蒋有录、管志川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郝芳、符力耘、戴彩丽、侯健、周鹏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王志远、张凯、黄建平、王民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卢双舫、杨朝合、郭文跃、于思荣、操应长、孔瑛、杜启振、葛际江、赵东风、李玉星、徐守余、薛庆忠、魏宝君、吴明铂、戴彩丽、黄方、周鹏、田原宇、侯健、孙道峰、徐海、范壮军 |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周瑶琪、刘晨光、王玉新、卢双舫、郝芳、陈国明、姚军、刘永红、田原宇、戴彩丽、孙金声、于连栋、操应长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王志远[28] |
山东省级教学名师 |
夏道宏、刘润华、杨国华、管志川、戴俊生、栾述文、卢双舫、刘永红、刘雪暖、刘衍聪、薛庆忠、孙秀丽、何利民、李自力、张立强、刘欣梅、姜翠玉、叶立国、刘宝 |
青岛市教学名师 |
李爱芬、刘欣梅、姜翠玉、张立强、步玉环、郭月琴、叶立国、石永军、孙大满、郑秋梅[29]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30] |
油气地球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31]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 | 2015年 |
过程装备与控制教学团队 | 2015年[32]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 | 2018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 | 2022年[30]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蒋有录 | 2008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刘润华 | 2009年 |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管志川 | 2010年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 | 查明 | 2008年 |
油气田开发创新团队 | 姚军 | 2012年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蒋有录 | 2007年 |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管志川 | 2007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刘永红 | 2008年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栾述文 | 2008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刘润华 | 2009年 |
过程设备课程教学团队 | 金有海 | 2009年 |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 刘衍聪 | 2010年 |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夏道宏 | 2010年 |
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陈世悦 | 2011年 |
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 刘雪暖 | 2012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印兴耀 | 2012年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19个,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山东省级一流课程48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7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3][2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勘探开发工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化工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中原石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齐鲁石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山东省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
级别 |
专业名称 |
所在单位 |
时间 |
---|---|---|---|---|
1 |
国家特色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7 |
2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07 |
|
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7 |
|
4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
6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07 |
|
7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8 |
|
8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8 |
|
9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008 |
|
10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9 |
|
11 |
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
12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10 |
|
13 |
环保设备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1 |
|
14 |
山东省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0 |
|
1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11 |
|
17 |
材料物理 |
理学院 |
2011 |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12 |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12 |
|
20 |
环境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3 |
|
21 |
测绘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3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地球物理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7 |
海洋油气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化工学院 |
9 |
应用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10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1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13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0 |
环保设备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1 |
电子信息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2 |
测绘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3 |
通信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4 |
自动化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5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7 |
软件工程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8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9 |
工程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3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济管理学院 |
31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32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环境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 |
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工业设计 |
机电工程学院 |
4 |
车辆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5 |
建筑学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6 |
材料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材料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地理信息科学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院 |
1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院 |
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学院 |
12 |
经济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13 |
市场营销 |
经济管理学院 |
14 |
俄语 |
外国语学院 |
15 |
法学 |
文法学院 |
16 |
汉语言文学 |
文法学院 |
精品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走近石油、魔方和数学建模、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矿物岩石世界之窗、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电工电子学、石油工业概论[16]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地震勘探原理、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与勘探、油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概论、中外石油文化、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渗流力学、石油炼制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油库设计与管理、科技创新实践、电工电子学、近代物理实验、有机化学[10] |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 |
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流体力学、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双语)、化工原理、石油化学、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容器与设备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CAD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财务会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有机化学、大学物、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普通物理学(理科)、近代物理实验、大学英语、英语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金工实习[38] |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化工原理、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CAD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学、过程设备设计、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工程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创业基础与实践、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实验、液晶器件制备及电光效应测量虚拟仿真综合训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构造地质学、管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工程制图(全英语)、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宏观经济学、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层物理、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测量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与环保、测井方法与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英语、地震参数及灾害虚拟仿真系统、油气生产安全应急仿真实训、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建筑设计(6-2)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11种教材入选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5部教材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新工科教材立项。2019-2020学年,学校77个项目获2019年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共立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40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42项。[20]
2022年3月,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38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本科教学成果26项、研究生教学成果12项。38项获奖成果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3项。[33]
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9] |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能源战略视阈下的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序号 |
级别 |
专业名称 |
所在单位 |
时间 |
---|---|---|---|---|
1 |
国家特色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7 |
2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07 |
|
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7 |
|
4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
6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07 |
|
7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8 |
|
8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8 |
|
9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008 |
|
10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9 |
|
11 |
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
12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10 |
|
13 |
环保设备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1 |
|
14 |
山东省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0 |
|
1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11 |
|
17 |
材料物理 |
理学院 |
2011 |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12 |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12 |
|
20 |
环境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3 |
|
21 |
测绘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3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地球物理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7 |
海洋油气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化工学院 |
9 |
应用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10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1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13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0 |
环保设备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1 |
电子信息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2 |
测绘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3 |
通信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4 |
自动化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5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7 |
软件工程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8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9 |
工程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3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济管理学院 |
31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32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环境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 |
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工业设计 |
机电工程学院 |
4 |
车辆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5 |
建筑学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6 |
材料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材料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地理信息科学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院 |
1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院 |
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学院 |
12 |
经济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13 |
市场营销 |
经济管理学院 |
14 |
俄语 |
外国语学院 |
15 |
法学 |
文法学院 |
16 |
汉语言文学 |
文法学院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走近石油、魔方和数学建模、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矿物岩石世界之窗、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电工电子学、石油工业概论[16]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地震勘探原理、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与勘探、油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概论、中外石油文化、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渗流力学、石油炼制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油库设计与管理、科技创新实践、电工电子学、近代物理实验、有机化学[10] |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 |
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流体力学、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双语)、化工原理、石油化学、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容器与设备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CAD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财务会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有机化学、大学物、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普通物理学(理科)、近代物理实验、大学英语、英语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金工实习[38] |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化工原理、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CAD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学、过程设备设计、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工程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创业基础与实践、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实验、液晶器件制备及电光效应测量虚拟仿真综合训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构造地质学、管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工程制图(全英语)、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宏观经济学、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层物理、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测量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与环保、测井方法与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英语、地震参数及灾害虚拟仿真系统、油气生产安全应急仿真实训、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建筑设计(6-2)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9] |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能源战略视阈下的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4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3]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1个)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4]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41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3][35]
带头人或负责人 |
名称或研究方向 |
入选年度 |
---|---|---|
查明 |
油气地质与勘探 |
2008 |
姚军 |
油气田开发 |
2012[36] |
带头人或负责人 |
名称或研究方向 |
入选年度 |
---|---|---|
刘晨光 |
重质油高效转化的绿色化学与工程 |
2007 |
孙宝江 |
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 |
2010 |
姚军 |
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 |
2012[36] |
实验室类别 |
实验室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7]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技术创新中心[56] |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园区系统安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68]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保障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验室 |
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
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 多相流反应器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泡沫流体高效开采油气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海洋油气装备焊接与表面处理工程实验室 石油化工节能降碳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60] |
山东省科技厅研究中心 |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深地钻井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深水油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生物工程与技术 盆地分析与油气储层地质 海洋油气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复杂储层测井新技术 新能源物理与材料科学 非常规油气开发装备 |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山东省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
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
国际语言服务研究中心[55] |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
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基地[6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 |
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物探重点实验室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 催化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油气运聚机理研究室 HSE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储气库钻采工程研究室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烃动力学研究室 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 地面工程试验基地-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室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究中心 |
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 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沥青技术开发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
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 |
重质油利用研究中心 |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地质勘探导航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随钻仪器及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海洋石油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焊接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油气测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氢能制备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油气分离和转化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69] 青岛市大型石油工业软件工程研究中心[57] |
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化工过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海洋灾害预防检测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青岛市过程建模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国际科研合作基地 青岛能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及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深层地球物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国际合作基地 青岛市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多孔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青岛市海洋能源装备防灾减灾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
劣质重油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致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8] |
带头人或负责人 |
名称或研究方向 |
入选年度 |
---|---|---|
查明 |
油气地质与勘探 |
2008 |
姚军 |
油气田开发 |
2012[36] |
带头人或负责人 |
名称或研究方向 |
入选年度 |
---|---|---|
刘晨光 |
重质油高效转化的绿色化学与工程 |
2007 |
孙宝江 |
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 |
2010 |
姚军 |
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 |
2012[36] |
实验室类别 |
实验室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7]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技术创新中心[56] |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园区系统安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68]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保障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验室 |
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
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 多相流反应器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泡沫流体高效开采油气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海洋油气装备焊接与表面处理工程实验室 石油化工节能降碳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60] |
山东省科技厅研究中心 |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深地钻井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深水油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生物工程与技术 盆地分析与油气储层地质 海洋油气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复杂储层测井新技术 新能源物理与材料科学 非常规油气开发装备 |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山东省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
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
国际语言服务研究中心[55] |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
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基地[6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 |
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物探重点实验室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 催化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油气运聚机理研究室 HSE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储气库钻采工程研究室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烃动力学研究室 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 地面工程试验基地-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室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究中心 |
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 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沥青技术开发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
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 |
重质油利用研究中心 |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地质勘探导航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随钻仪器及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海洋石油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焊接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油气测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氢能制备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油气分离和转化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69] 青岛市大型石油工业软件工程研究中心[57] |
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化工过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海洋灾害预防检测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青岛市过程建模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国际科研合作基地 青岛能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及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深层地球物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国际合作基地 青岛市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多孔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青岛市海洋能源装备防灾减灾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
劣质重油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致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8] |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国内8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百余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3]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41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3]
国家级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21[37] |
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21 |
|
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21 |
|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2021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联合实验室 |
海洋能源联合实验室 |
2017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
2016 |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
2017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室) |
2013 |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分中心) |
2015 |
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分中心) |
2015[38] |
省部级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8 |
深层油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3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1 |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7 |
|
智能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
深层油气探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 |
2019 |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
2004 |
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 |
2015 |
|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
2015 |
|
山东省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 |
2020 |
|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自然资源部技术创新中心 |
2022[39] |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园区系统安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2021[40]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石油化工节能降碳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2[41] |
海洋油气装备焊接与表面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3 |
|
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3 |
|
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
国际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
2022[42] |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
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基地 |
2022[43]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4 |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保障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2015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验室 |
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 |
2003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5 |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1 |
|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
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深地钻井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深水油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1998 |
|
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2003[44] |
企业类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 |
物探重点实验室 |
1999 |
催化重点实验室 |
1999 |
|
重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 |
2006 |
|
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
1998 |
|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低渗透储层研究室 |
1999 |
|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 |
2001 |
|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 |
2008 |
|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油气运聚机理研究室 |
2010 |
|
HSE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
2010 |
|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 |
2012 |
|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地下储库钻完井工程研究室 |
2012 |
|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烃动力学研究室 |
2012 |
|
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 |
2014 |
|
地面工程试验基地-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
2014 |
|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 |
2015 |
|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室 |
2018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究中心 |
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 |
1997 |
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
1989 |
|
沥青技术开发中心 |
1999 |
|
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 |
2021 |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研究中心 |
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
2002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 |
重质油利用研究中心 |
2002[45] |
其他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平台 |
山东省能源工业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 |
2020 |
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
山东省可信人工智能生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
2023 |
山东省高校实验室 |
智能管道运输工程山东省高校实验室 |
2022 |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生物工程与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盆地分析与油气储层地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海洋油气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油气储运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复杂储层测井新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新能源材料物理与化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非常规油气开发装备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7 |
|
智能感知与测控仪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氢能装备与安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油气工程力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石油工业软件智能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海工装备研发与运维技术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低碳能源与绿色化学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遥感技术与应用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技术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黄河入海水沙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 |
2012 |
青岛市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14 |
|
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4 |
|
青岛市海洋地质勘探导航重点实验室 |
2016 |
|
青岛市光电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22 |
|
青岛市生物固碳与炼制重点实验室 |
2022 |
|
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 |
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技术创新中心 |
2020 |
青岛市随钻仪器及信息处理技术创新中心 |
2020 |
|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2023 |
|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海洋石油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青岛市焊接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4 |
|
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5 |
|
青岛市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
2017 |
|
青岛市海洋油气测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8 |
|
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8 |
|
青岛市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2019 |
|
青岛市油气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20 |
|
青岛市氢能制备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2021 |
|
青岛市油气分离和转化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2021[46] |
|
青岛市大型石油工业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
2022[47] |
|
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4 |
青岛市化工过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4 |
|
青岛市能源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5 |
|
青岛市海洋灾害预防检测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15 |
|
青岛市过程建模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5 |
|
青岛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国际科研合作基地 |
2016 |
|
青岛能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6 |
|
青岛市能源及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青岛市深层地球物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8 |
|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国际合作基地 |
2018 |
|
青岛市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9 |
|
青岛市多孔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9 |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
石油和化工行业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 |
2012 |
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质油碳质化高附加值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14 |
|
石油和化工行业多相流反应器重点实验室 |
2020 |
|
石油和化工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油田电气安全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
2021[48]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21[37] |
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21 |
|
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21 |
|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2021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联合实验室 |
海洋能源联合实验室 |
2017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
2016 |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
2017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室) |
2013 |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分中心) |
2015 |
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分中心) |
20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