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中文名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职业 画家、数学家
出生日期 1415年
国籍 意大利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人物简述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Francesca)于1415年左右出生于波尔哥•圣塞波可(BorgoSan Sepolcro,现今的圣塞波可)。圣塞波可位于佛罗伦萨东方约八十公里处,沿第威勒河上一个富裕、有魅力的小城镇。皮耶罗似乎对故乡一直抱持着热爱,即使在他成为画家离开故乡、前往当时的艺术中心都市工作时,也未曾离弃过与圣塞波可的牵绊。他还积极参与当地政治,于1442年、1467年当选圣塞波可议员。而在他的作品背景中也经常出现故乡的自然风景。

人物成就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二代人文画家中,弗朗切斯卡是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他的作品精彩地诠释了艺术、几何和一个高水平的复杂的文化系统——包括神学、哲学以及社会现实。不论是他的一生还是他的作品中,都彰显着他所处时代的知识和精神价值,也都凝聚着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人文、理性与美学等多方面因素对他的影响。

弗朗切斯卡的作品综合了伯鲁乃列斯基的几何透视学原理、马萨乔的造型方法、安吉利科和威涅齐阿诺对光线和色彩的应用,以及佛兰芒绘画对社会现实准确和细腻的描绘风格。他其它的特点还包括对构图和形体做几何方式的简化,人物姿态方面的墨守成规,和对人类真理的追求。他非常重视透视,把它看成是绘画的基础,曾撰写《论绘画中的透视》(1482)。

弗朗切斯卡具有数学天才,深信只有在那些极其明晰而纯净的几何物体结构中,才能发现最美的东西,他曾写出西方美术史上第一篇艺用透视学论文,创造出弗朗切斯卡式的“建筑结构式的构图”。他从数学观念出发,把对光线和色彩的敏感与在绘画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造型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所以他的画有数学般完整的形式和出色的空间感,整体看来又有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宁静气息。他一生的创作活动毫无疑问是一个从实用画法到数学再到抽象数学思考的演进过程。他的艺术创作严格遵从透视画法、人物的庄重造型和光线的表现力,对意大利南部的文艺复兴美术影响甚深——尤其是菲拉拉画派和威尼斯画派。

平生经历

1415出生于圣塞波可,母亲是罗曼娜.迪.培里诺.蒙第卢苦,父亲则是贝奈迪特.迪.弗朗切斯基,是一位富裕的皮革业者兼羊毛商。

1432在圣塞波可跟随默默无名的画家安东尼奥,丹吉亚利工作。直至1438年为止,他的名字与安东尼奥数次共同出现于记录中。

1439担任委涅齐阿诺的助手,绘制佛罗伦萨圣伊吉迪欧教堂内厅的装饰湿壁画。

1442当选圣塞波可议员。之后于1467年又再次当选。

1443由“慈悲的信徒团”委托绘剩的祭坛画契约中初次获得了报酬。但这幅祭坛画直到1462年都还未完成。

1440据说直到40年代末,弗朗切斯卡都在费拉拉的李奥纳多。迪斯提的王宫中工作。

1451受里米尼的西吉斯蒙德.马拉提斯塔委托.绘制马拉提斯达阿诺的湿壁画。

1450这段时期也在阿雷佐的圣方济教堂绘制湿壁画《圣十字架的传奇》。这幅湿壁画直到1466年才完成。所以从1450年至60年代期问,弗朗切斯卡或许也长期停留于乌尔比诺,为菲迪利哥.达.蒙特费特罗绘制画作。

1454定圣塞波可的圣阿格斯担诺教堂祭坛画的契约,并获得报酬。

1459在皮乌斯二世的委托下,描绘罗马梵蒂冈的湿壁画。

1460直到1465年为止,在圣塞波可的市政厅描绘湿壁画《基督的复活》,同时也在曼特奇的圣母堂描绘湿壁画《慈悲的圣母》。

1478最后受托绘制的画作是由圣塞波可“慈悲的信徒团”所委托的。此后,弗朗切斯卡是否还有画作不得而知。

149210月去世.遗体葬于圣塞波可的修道院中。

人物平生

早年时期

弗朗切斯卡出生于意大利的圣塞波尔克罗(Sansepolcro),由于一场火灾曾经烧毁了当地政府关于户籍的资料,所以他的出生年份和准确日期至今不能确定,但肯定出生在1406至1420年间。他的父亲本笃·德弗朗切斯奇(Benedetto de'Franceschi),是一位纺织品富商。他的母亲罗玛娜·迪·佩里诺·达·蒙特奇(Romana di Perino da Monterchi)是一位贵妇人。弗朗切斯卡是家中长子,他另有四个弟弟(两个夭折)和一个妹妹。

有可能弗朗切斯卡最初接受教育就是在圣塞波尔克罗,这个小镇上融合了周边佛罗伦萨、锡耶纳和翁布里亚的文化。他最初的老师是安东尼奥·德安吉阿利(Antonio d'Anghiari)。根据1438年一份档案记载,正是通过委托人安东尼奥·德安吉阿利,他才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为当地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祭台画装饰画的任务。尽管如此,也很难说弗朗切斯卡的老师到底是不是这个安东尼奥,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他的作品流传下来。[2]

接受教育

弗朗切斯卡真正地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可能是在1435年前后,有确切记录的则是1439年在佛罗伦萨。他的老师是威涅齐阿诺。威涅齐阿诺作品中鲜艳和马萨乔充满活力的现代的风格对于弗朗切斯卡绘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有可能在1437至1438年间,弗朗切斯卡和威涅齐阿诺在佩鲁贾就有过合作的经历。据瓦萨里,两人在洛雷托也在一起工作过。

画家生涯

在乔吉欧•瓦萨利(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所著《美术家列传》(1550年发行,1568年增补改订)中曾记载:弗朗切斯卡“年轻时一直埋首于学习数学,直到十五岁才决心当画家。”瓦萨利的著作虽然没有说得很明白,但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因为这段记载相当符合弗朗切斯卡出生于1415年左右、干1431年成为画家的记录。

有记录记载,弗朗切斯卡跟随安东尼奥•丹吉亚利工作了六年后,于1439年第一次离开了圣塞波可。这一年的9月7日,多明尼克•委涅齐阿诺在佛罗伦萨因为制作圣伊吉迪欧教堂内厅的装饰湿壁画而获得报酬,他助手的名字,就是“波尔哥•亚•圣•塞波可出身的皮耶罗•迪•贝奈迪特(贝奈迪特之子弗朗切斯卡)”。多明尼克是当时杰出的意大利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描绘沉稳、明亮的光线见长,并具有细腻的色彩感。他的作风的确对年轻的弗朗切斯卡造成影响。可惜的是圣伊吉迪欧教堂的湿壁画后来遭到了破坏,此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记录说明弗朗切斯卡曾在多明尼克的手下做事。同样的,也只有这一个记录证实了弗朗切斯卡曾经待在佛罗伦萨,所以他年轻时期很有可能都在佛罗伦萨度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弗朗切斯卡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他钻研过15世纪初的佛罗伦萨画家,特别是马萨乔作品的痕迹。

政治生涯

基督诞生基督诞生1442年弗朗切斯卡参与选举,当选了圣塞波可的议员,三年后因此获得了首次描绘巨幅画作的契约—由“慈悲的信徒团”委托绘制大型祭坛画,并先拿到了报酬。“慈悲的信徒团”是从事慈善活动的宗教团体,其中包括协助病人的看护与死者的丧葬等。在契约中,明定这一幅祭坛画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并且要由弗朗切斯卡一人独立完成。虽然明定了这样的条件,但这幅祭坛画的实际绘制期间更长,而且还是有助手描绘之处。1455年,信徒团对于弗朗切斯卡已收取报酬十年了,画作却迟迟尚未完成深表不满。结果据说画作到了1462年左右才完成。这幅祭坛画之所以延宕了这么久,并不是因为弗朗切斯卡描绘的方式太过缓慢或过于小心翼翼,而是他同时还接了其他地方的委托工作,必须经常离开圣塞波可。

由于没有任何纪录说明弗朗切斯卡何时去了何处旅行,即使是这幅画作,也没有任何直接、 间接证据让人可以了解它确实的绘制时期,所以弗朗切斯卡的绘画历程一直很难予以回溯。他最具规模的大型系列作品,现存于圣塞波可西南方约三十公里处的阿雷佐,以及与他最有关联的乌尔比诺从圣塞波可往东北方约五十公里的距离)。不过有人认为,弗朗切斯卡除了故乡和他数度造访过的主要都市之外,曾远行至更远的地方,往北可达 费拉拉(Ferrare)、里米尼(Rimini),往南则到过罗马。里米尼如今还留存着他在1451年所描绘的湿壁画。另外还有纪录记载,1459年他在罗马为皮乌斯二世(PiusⅡ,另译成 庇护二世)绘制一幅湿壁画。可是除此之外,他在旅行途中的任何作品都没有留下明确的记录。

弗朗切斯卡在费拉拉、里米尼、乌尔比诺,均为当时有力的资助者工作。例如,有费拉拉的李奥纳多•迪斯提,以及里米尼的西吉斯蒙德•马拉提斯塔、还有来自于乌尔比诺的菲迪利哥•达•蒙特费特罗等。李奥纳多•迪斯提从1441年至1450年去世为止都是费拉拉的诸侯。尽管他治理费拉拉的时期很短,却将该地提升为意大利文化的一大中心地。弗朗切斯卡曾为他绘制宫殿、圣阿格斯提诺教堂的湿壁画。虽然现在这些画作并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当时给予当地画家很大的影响。西吉斯蒙德•马拉提斯塔是1432年以后里米尼的君主,于1468年去世。在他治理里米尼期间曾有一庞大的艺术计划,就是改建圣方济教堂(或圣弗朗切斯科教堂)个人礼拜堂。现在,这栋建筑以马拉提斯达阿诺(马拉提斯基教会)之名而闻名于世,弗朗切斯卡是参与这项事业的艺术家之一。菲迪利哥•达•蒙特费特罗从1444年至1482年去世为止,都是乌尔比诺的君主,统治着这个地区,他的宫廷是意大利最冼练、进步的场所之一,吸引了无数如弗朗切斯卡般的画家、建筑家、小说家、音乐家等。[3]

人物作品

基督诞生弗朗切斯卡在费拉拉工作的准确期间是在40年代后半期。另外,从里米尼的马拉提斯达阿诺的绘图日志中得知,1451年,弗朗切斯卡确实是待在里米尼的。可是却无从得知弗朗切斯卡是何时开始与乌尔比诺扯上关系。只留下了1469年,他应画家,也是诗人的 乔凡尼•珊提(Giovannisanti,1431/40左右-1494年, 拉斐尔[他本名为 拉斐洛•珊提Raffaello Santi,1483-1520年]之父)之邀的纪录。不过,弗朗切斯卡似乎从那时候直到1492年去世为止,一直都是待在乌尔比诺长期间的作画。

至于弗朗切斯卡在乌尔比诺描绘什么样的绘画,由于欠缺详尽的资料,以致于他的作品在学者间产生许多的争议。举例而言,弗朗切斯卡有名的肖像画《乌尔比诺公爵夫妇》(菲迪利哥•达•蒙特费特罗与他的妻子巴提斯塔•史佛尔兹,),一说是在1459年,俩人结婚的那一年描绘的;另一种说法则是70年代中期所画的。但许多的学者认为,这是在公爵夫人巴提斯塔•史佛尔兹去世后,为追悼她而绘制的。

同样的,有关弗朗切斯卡现存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圣十字架的传奇》的绘制年分也没有正确的资料。这个系列的作品现存于阿雷佐的圣方济教堂,最初是委托佛罗伦萨画家毕奇•迪•罗伦佐绘制(1452年去世),而当时罗伦佐已届八十岁高龄。一般说法是,弗朗切斯卡在毕奇死后接手了这项绘画工作,但实际的情形是毕奇在去世前的数年便因健康情况不佳而推辞了这项工作,并返回佛罗伦萨,而迟至1450年左右弗朗切斯卡才开始绘制这幅湿壁画。另一方面,如果从绘制完成的年分来看,惟一清楚的是湿壁画应该在1466年已经完成,因为同一年的记录中有提及,弗朗切斯卡是这件作品的绘制者。《圣十字架的传奇》的绘制期间竞然也长达十五年之久。弗朗切斯卡总是耗费很长的时间作画,而且在绘制期间还前往不同地方旅行,所以同一幅作品他总是要分好几回才能够完成。

即使在阿雷佐与乌尔比诺绘制大幅画作的期间,弗朗切斯卡与故乡圣塞波可的关系也不曾稍有疏离。1454年,他签定了描绘圣塞波可的圣阿格斯提诺教堂祭坛画的契约,契约中规定弗朗切斯卡必须在八年内完成作品。按常理来看,这可说是非常宽松的进度要求,教会方面恐怕也很了解弗朗切斯卡不可能在正常的制作时间内完成。实际上,弗朗切斯卡的绘制期还是超过了契约所规定的期限,这幅祭坛画到1469年都还没有完成。因为弗朗切斯卡接下这项工作期间,同时也着手其他工作,如描绘圣塞波可市政厅中有名的湿壁画《基督的复活》(约1460-1465年)此外,约当同一时期又或是更早一些,弗朗切斯卡在距圣塞波可数公里外、母亲的出生地曼特奇描绘当地圣母堂的湿壁画《慈悲的圣母》(代表身分尊贵、穿有披风的圣母)。

人物辞世

弗朗切斯卡最后的契约也是由“慈悲的信徒团”委托绘制的圣母湿壁画。由于与弗朗切斯卡最初接获的祭坛画是相同的契约主,所以直到1478年才收到报酬。但关于这次的委托,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纪录,画作是不是他本人所画的也无从得知,即使他真的画了这幅画,实际上也找不到了,理论上这幅画作后来应该是遭到了破坏。何况当时弗朗切斯卡已经是六十几岁的人了,也许他放弃了绘画而将所剩无几的岁月专心投注论文的撰写,而且他视力日渐衰退,越来越难执笔画画恐怕也是原因之一。据说,他在晚年时双目几乎全盲,所以当他还看得见时,至少在1487年之前就已经找来法律专家立下遗嘱。遗嘱中,他描述自己仍然“精神、意志、肉体均很健康”。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女的弗朗切斯卡,将遗产全部留给弟弟安东尼奥与亲戚。最后在1492年10月,他七十多岁将近八十岁时去世,遗体安葬于圣塞波可的巴迪亚修道院中。

作品简介

弗朗切斯卡留存的第一个作品是《妇人与孩子》(Madonna col Bambino),现保存于佛罗伦萨的博纳科西·孔蒂蒂画廊(Collezione Contiti Bonacossi)。他的其它代表作品包括:

《鞭打基督》

1.创作媒材:木板蛋彩

2.作品尺寸:313 x 163厘米

3.馆藏地:巴黎卢浮宫

4.作品介绍: 该画描绘的是耶稣被鞭打的情景。画家将两组人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场面中,两组画面虽然被

华丽的立柱中线所分割,但是两组人物没有轻重不一的现象。而且每一个场面都有自己的光源,一方面照亮了空间,另一方面又衬托出人物的立体形象,并且将整幅画的气氛也渲染得宁静而庄严。这种轻描淡写的绘画风格,是它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

《基督受洗图》(Battesimo di Cristo)

《基督受洗》1.创作媒材:木板

2.作品尺寸:167x116厘米

3.馆藏地:英国伦敦国立画廊

4.作品介绍:

弗朗切斯卡将这幅湿壁画描绘在圣塞波可市政厅中。现在,这栋建筑已改为市立美术馆,并收藏着这幅作品。因此这幅画作可以说自描绘以来,从未曾搬离过这栋建筑,不过它也并非一直放在同一场所。弗朗切斯卡还在世时,绘有这幅湿壁画的房间曾改装过,那时画作的位置曾被移动过。如今虽然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这幅湿壁画的记录,但可知的是这栋建筑最初建于1458年。换言之,这幅画作不可能是1458年以前所画的,一般也认为这应该是弗朗切斯卡晚期的作品。画作的主题,十分符合圣塞波可为当时的政治中心的特色。圣塞波可的名称含有圣墓( 基督复活之墓)之意,因此基督被视为是这个城市的守护神。

虽然圣经中并未记载基督像这样从墓中现身的场面。不过,马太福音中有提及基督墓前安置士兵的事,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在墓旁有沉睡的士兵们的画面。和弗朗切斯卡具有同样构想的画家虽然很多,但在此之前却很少有人能画出如此令人敬畏、充满威严感的基督样貌。因此这幅作品被视为是弗朗切斯卡最优秀的杰作之一。[4]

《复活》(Resurrezione)

1.创作媒材:湿壁画

2.作品尺寸:225 x 200厘米

3.馆藏地:圣塞波克罗市立博物馆

4.作品介绍:

复活(Resurrezione)

复活(Resurrezione)复活(Resurrezione)画家描述的是基督的复活,在画面上方直挺站着的是基督,画家不仅把这幅画中的基督形象画成一般人常见的样子,而且还用崭新的表现风格,让基督自然地融入到看起来不很协调的主题之中。它按理想的人体形象来表现基督,还在背景中呈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整个画面分为两个透视区,下面的区域画了几个卫兵正在睡觉,它的视觉消失点走得很低,这使画中主要人物显得更突出、更威风。

画中广为人称赞的是基督的眼睛,基督那双并不对称的眼睛流露出的是看破尘世的空明和对尘世的悲悯之情,给人极大的亲和力。

《基督复活》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他的命运却是多桀的,这幅壁画曾被不欣赏他的人粉刷掉,后被人修复后才得以重见人世。后在二战时,盟军曾轰炸其所在的圣塞波克罗市,但幸运的是当时盟军的指挥官记起他所读过的一本书中提到在此市中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便立即命令停止轰炸,《基督复活》又逃过一劫。这或许是天意――基督,总会复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