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查理级是前苏联继回声级之后发展的第二代巡航导弹核潜艇,简称C级。同时,该艇又是第一级具有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潜艇,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攻击威力更大,同时也减少了发射艇的暴露机会。查理级潜艇服役后,对西方国家的水面舰艇构成了很大威胁。该级艇也发展了2个型号,即1967年~1972年建造的C-Ⅰ型和1973年~1980年建造的C-Ⅱ型,共建造18艘。
1983年6月,1艘C-Ⅰ型潜艇在太平洋堪察加海区下潜时,由于通风道忘了关闭,使水进入舱室内部,导致潜艇沉没,虽然艇员迅速从艏舱鱼雷管和逃生口逃出,但仍有17人不幸身亡,后来此艇被打捞上来,被拆毁报废。
查理I级吨位较小,在艏部的压力壳外部两侧各斜置安装四座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使用SS-N-7“紫水晶”水下发射的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射程65公里,虽然射程较短,但敌舰预警与反制的机会也变少了。 与回声级核潜艇相比,本型潜艇增加了卫星数据链,截获敌方目标位置的手段更加可靠。单轴,动力装置包括1座ВМ-4-1反应堆和1台OK-350蒸汽发生器等。
外形尺寸:C-Ⅰ型长94米,宽9.9米,吃水7.5米。
C-Ⅱ型长102米,宽9.9米,吃水7.8米。
排水量:C-Ⅰ型水上4000吨,水下5000吨。
C-Ⅱ型水上4500吨,水下5550吨。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5节。
潜深:300米。
动力装置:一台压水堆和一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万马力。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的SS-N-15反潜导弹和53型鱼雷,备弹14枚。C-Ⅰ型发射的是8枚射程为64千米的SS-N-7反舰导弹,C-Ⅱ型发射的则是更为先进的、射程为110千米的SS-N-9“海妖”反舰巡航导弹。
1983年K-429号潜艇在厂修后出航验收时,由于人为疏忽未关闭通气管舱门导致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水域进水沉没,16人丧生,艇长被判刑1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