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镇

布袋镇

中文名 布袋镇
面积 59.7690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布袋镇布袋镇

布袋镇旧名“布袋嘴”,其由来与布袋港的地形有关,由于布袋港突出于潟湖之间,商船出入彷佛由布袋口进出,因而得名;盛产鲜蚝。

1.布袋昔称为“布袋嘴”,因为布袋位在盐水溪口之北,以前环抱一个内湾,布袋就位在此内湾北岸突出的尖嘴上,故有此称,后来则改为“布袋”。

2.布袋地名缘起于外绕沙嘴,深居舄湖内,似布袋状而得名。昔称“布大瑞”讹传为“布袋嘴”,骚人墨客称为“岱江”,也是日据时地方士绅以取七福神之布袋和尚雅号,以布袋延用至今。但“冬港”应为布袋最原始名称,昔亦称松仔港、蚊港、布袋嘴等。称“松仔港”的原因是因台湾厦门交通,以布袋为快捷方式,附近海水浴场寿岛之松树,苍郁青翠而得名。称“蚊港”的原因是港边蚊虫为虐,六月间风平浪静之际,更猖獗而有蚊港之称。

建制沿革

明郑时期

古称魍港(今好美里一带),其所开发,始于明末天启四年(西元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在魍港开垦。海盗颜思齐、郑芝龙拓台十寨之第六寨便设于魍港大丘田。郑成功远涉海峡,驱离东印度公司势力之后,郑氏王朝亦遣部将屯垦此地,并募集福建漳州、泉州三邑、安溪等地先民迁居开垦,当时本地较为荒凉,经先民集居着手经营,而形成村落闹市。

清领时期

布袋镇是嘉义县开发最早的地区,旧称布袋嘴,又称冬港。 冬港为布袋清领初期的称呼,清康熙年代,位于八掌溪口,大丘田沙嘴东南岸滨潟湖的一个内港,诸罗县志载有:“冬港商船到此载五谷,难出青峰阙,入于海。”所指“冬港”就是布袋港。清乾隆年间布袋发展成一内港街庄,九龙里香火鼎盛的嘉应庙以及永安里的永安宫皆建于此期间。

日据时期

布袋港布袋港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将布袋改称为布袋街,属台南县管辖。民国9年8月10日改称为台南州东石郡布袋庄役场。

民国时期

民国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归属中华民国,于民国35年改为台南县布袋乡公所,后来本乡因布袋港与大陆通商,航运发达,人口激增,于民国37年升格为镇,为台南县布袋镇,1950年改隶嘉义县布袋镇

行政区划

九龙里 光复里 岑海里 岱江里 兴中里
中安里 西安里 见龙里 新厝里 龙江里
永安里 东安里 东港里 贵舍里 树林里
江山里 考试里 菜铺里 振寮里 新岑里
好美里 复兴里 新民里

民俗活动

九龙里 光复里 岑海里 岱江里 兴中里
中安里 西安里 见龙里 新厝里 龙江里
永安里 东安里 东港里 贵舍里 树林里
江山里 考试里 菜铺里 振寮里 新岑里
好美里 复兴里 新民里

教育事业

配天宫配天宫新塭嘉应庙最早成立于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1884年(光绪十年)迁至省道旁现址重建。信徒众多,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方会邀请南鲲鯓代天府的旧三王、北港朝天宫中的糖甘妈、朴子配天宫的三妈到此,庙内派出十多顶神轿下海迎接,即为所谓的“冲水路、迎客王”民俗活动。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嘉义县立布袋国民中学

嘉义县立过沟国民中学

交通情况

嘉义县布袋镇过沟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贵林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好美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布袋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布新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新塭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新岑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景山国民小学

嘉义县布袋镇永安国民小学

特产

海运

布袋港

客运

统联客运

新营客运

嘉义客运

嘉义县公车

快速公路

台61线(西滨快速公路)

布袋交流道

省道

台17线(滨海公路)

县道

县道161号:朴子市应菜埔 - 布袋镇树林头 - 布袋镇大寮 - 布袋镇新岑

县道163号:义竹乡- 布袋镇好美里

县道172号:布袋镇 -义竹乡

旅游

蚵渍

虾渍

珠螺渍

竹蛤渍

文蛤渍

蚬渍

陈年老菜脯

碎脯

高丽菜干

布袋粗盐

卅年老盐

贝壳饰品

蒲烧鳗

蒲烧虱目鱼丸

乌鱼子

名人

新塭嘉应庙

布袋嘉应庙

过沟建德宫

过沟岁化宫

布袋商港

布袋观光渔市

布袋海滨公园

布袋观光盐山渔筏

布袋好美寮自然保护区

好美里(魍港)太圣宫,800年历史的妈祖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