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以来,九年时间,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以经济建设尤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体翻了一番。过去的九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旺盛、 国力增长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时期。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2]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会,并有中外记者(其中包括1名台湾记者)400多名采访了大会。这些,在此前的历届代表大会上,均属首次。[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议程是:
(1)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
(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5)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内容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
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分七个部分:(1)历史性的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报告阐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根据我国国情和邓小平的设计,报告提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报告提出,要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1]
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分七个部分: (1) 历史性的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3)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 (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5)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6)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根据这个理论,报告明确提出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这一路线的简明概括。
根据我国国情和邓小平的设计,报告提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报告提出,要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批准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批准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大会首次以差额选举方式选举产生由委员175人、候补委员110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由委员200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由委员69名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此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国际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