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89名委员和13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一)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江泽民回顾改革开放14年来的实践,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他指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14 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在谈到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时,江泽民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论及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时,江泽民指出,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在谈到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时,江泽民强调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我们党,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也为此次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次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一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认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同时提出,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应该从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8%—9%;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回顾改革开放14年来的实践,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委员189人、候补委员130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由委员108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2]
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由委员189人、候补委员130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由委员108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为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崭新局面。
这次大会经过充分讨论,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一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