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岩镇

尚岩镇

人口 41460人(2017)
中文名 尚岩镇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季风性气候
下辖地区 下村、新村、坊口、史庄、马圈、小西湖
方言 山东话
行政区类别
著名景点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文峰山风景区
电话区号 0539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地处临沂、枣庄两市交界处,206国道横穿尚岩驻地,东贯穿临沂,西紧邻枣庄,县乡公路--岳下路贯穿全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境内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文峰山,海拔212米,山上曲径通幽,林森葱郁,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自然景观丰富,是苏北、鲁南难得的旅游胜地。会宝岭水库坐落在境内西北部上游,蓄水量2亿立方,是山东省著名的水库,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处东经117°54′—117°48′,北纬34°30′—34°83′之间。北、东、南依次与下村乡、车辋镇、向城镇、新兴镇接壤,西临会宝岭水库。人民政府驻北尚岩村,电话区号0539,邮政编码277712,西距枣庄市区14千米,东距兰陵县城16千米。

名称来历

因镇政府驻地北尚岩而命名。据金氏谱碑记载,尚岩村建村于明朝,称桃花村。因濒临西泇河,清朝易名为上沿,后书写为尚岩。

政区沿革

1962年由向城公社析出,称尚岩公社,1965年并入向城公社,改称向城区,1971年复从向城公社析出,称尚岩公社,1984年4月由公社改称乡,1996年1月撤乡设镇,改称为尚岩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尚岩镇辖23个行政村:新庄村、郭村、万村、坦上集村、东南岭村、戚套村、后院村、王楼南庄村、尚岩岳村、沟西西湖村、北尚岩村、珍珠玛瑙埠村、史庄马圈村、东水沟坊口村、西水沟新村、杨马套村、会宝新村、会宝岭杜村、张村纸坊村、陶李大泉村、汇东村、文峰社区村、青山社区村,[3]镇人民政府驻北尚岩村。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187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78人,城镇化率 3.4 %,另有流动人口100 人。总人口中,男性为 27131 人,占 52.3 %;女性为 24747人,占47.7%;14岁以下人口9750人,占 18.8 %;15-64岁以下人口 36027人,占 69.4 %;65岁以上 6101 人,占 11.8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汉族50875人,占 98.3 %,少数民族为回族,共 894 人,占总人口的 1.7 %。2011年人口出生率 7.2 ‰,死亡率 5.9 ‰,人口自然增长率 1.3 ‰。[1]

截至2019年末,尚岩镇户籍人口为57237人。

历史沿革

尚岩镇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薛国、鄫国、小邾国、鲁国等国家在此更迭。秦属郯郡(秦末置,不在三十六郡之内)。汉至南北朝时,又属徐州东海郡、琅玡国,琅玡郡管辖。当时有开阳、临沂、缯、利城、襄贲、兰陵、即邱七县。南有戚县地,北有阳都县地,互相交叉,形成“裤腿状”。相传,秦始皇为防止各地闹独立,特划此状,以利监督。从隋朝起,合并临沂、开阳、即邱三县为一,属临沂县。又为沂州琅玡郡管辖。隋唐州郡迭废迭复,宋则州郡通称。经宋、金、元、 明等朝代,期间虽有变动,但仍属沂州临沂县管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作直隶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苍山升为沂州府,属兰山县。1913年取消府制,复称临沂县。虽几经变革,尚岩仍为临沂属地。

抗战初期,我党以台潍公路为界,在公路南建立临郯县委(1937年为临、郯、邳县委)。1940年成立临沂县政府,尚岩属于临沂县,1941年春成立边联县政府,当时简称“边联县”。1941年10月27日,蒋匪五十一军六八三团袭击鲁南区党委驻地——边联县银厂村,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同志被捕,1941年11月19日惨遭杀害。1944年春,鲁南行署决定将边联县改名为赵镈县,以示纪念,故尚岩属赵博县。1950年赵博县改为苍山县,尚岩属苍山县。1950年属苍山县尚岩区,1958年设立尚岩乡,是年秋称文峰公社,1971年改称尚岩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设镇。1996年,面积79.2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辖东水沟、西水沟、史庄、马圈、坊口、新村、北尚岩、王庄、岳村、郭村、珍珠庄、玛瑙埠、安庄、刘村、尚岩北村、尚岩中村、尚岩南村、大南庄、小南庄、沟西、西湖、王楼、尚岩河北、新庄、杨套、马套、戚套、杜庄、朱庄、石龙口、白水牛石前村、白水牛石后村、王埝沟、周埝沟、万村、坦上集、东纸房、西纸房、卞村、葛村、枣庄、居庄、张家庄、杜村、会宝岭、东南岭、大泉、张庄、陶李村、娄庄、西宋庄、牧羊沟、白山、南荆堂、北荆堂、郑村、董家后院、杜家后院、魏家后院、马家后院、朱家后院、彭家后院、苗家后院63个行政村。

相关名人

相传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在文峰山种下了一株银杏树(在文峰山山脚下),至今枝繁叶茂,熠熠生辉。

孔子弟子中72贤人之一--曾参故乡亦是此地。

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名相,他在鲁国久执国政,连相宣公、成公、襄公三君,是对鲁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其在自身修养上更为后人重视,被奉为廉吏的楷模。季文子在世时,以廉洁简朴在诸侯列国中口碑极佳。晋楚鄢陵之战后,鲁卿叔孙侨如为一己之私,怂恿晋国扣押参加盟会的季文子,并以作晋的属国为诱饵,要求晋国杀掉季文子。但晋卿范文子却认为“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左传?成公十六年》)杀了不得人心。季文子以自己的廉洁,保全了生命。季文子去世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史记?鲁世家》),让人感佩不已。

西部的匡王村,相传为东汉时“凿壁偷光”刻苦自学而成名的匡衡故里。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在做兰陵令时,曾到文峰山游览过。战国时期战略家--季文子曾在文峰山讲学。佛、道、儒三家都在此流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光绪末年,居庄村有农民臧公锦率领的390人起义。

经济

综述

2011年,尚岩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56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30万元,增值税330万元,企业所得税15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7200元,比上年增长6%。[1]

2019年,尚岩镇有工业企业40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2个。[2]

农业

2011年末,尚岩镇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6%。[1]

尚岩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9万吨,人均384千克,其中小麦0.5万吨,玉米0.6万吨,水稻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含复种),产量17.2万吨,主要品种有大棚辣椒7.1万吨,黄瓜0.3万吨,蒜黄5.2万吨,苦瓜0.2万吨。[1]

尚岩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6万头,羊饲养量0.2万只,貂4万只,家禽饲养量50万羽。2011年末,出产淡水产品3.8万吨。[1]

工业

尚岩镇以铁矿石开采、铁精粉加工、管材制造、复合肥生产为主。2011年,规模企业9家,其中过亿元项目5家。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达20亿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42.8%。2011年末,工业企业62家,职工35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1]

商业

2011年末,尚岩镇增餐饮服务业16家,农资连锁超市10处,农资商店30余处,年交易额达2亿元;集贸市场有3处,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6处,年成交额2800万元。[1]

金融业

2011年末,尚岩镇境内有两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7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比上年增加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比上年增长6%;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为1.7亿元,比上年增长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余额为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3%。[1]

名胜古迹

文峰山

又名神峰山,位于兰陵县城西北15公里处。据《苍山县志》记载,此山原名神峰山,为了纪念葬于此山的春秋时期鲁国相季文子而改名文峰山。山上巨石嶙峋,松柏参天,山幽林静,风景宜人。许多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称。文峰山古迹大都是为纪念季文子而建的。

下庙遗址

沿石坡柏油路上行里许,即为下庙遗址。庙前有古银杏两株,粗数围,高30余米,雌雄并立。后有“季文子墓碑”一座,为元代所立,己残缺,文字依稀可辨。庙后为“季文子墓”,崖下有“季文子林”。庙西有“龙王楼”,楼下有一洞,洞中有泉,一名“龙王泉”,泉水清洌,四时不干,水自洞中流出,蜿蜒至山下,可供游人饮用。泉西侧有石盘路直通山顶,两旁石壁陡峭如削,松柏遮天蔽日,路西“偏马松”“骑马松”蔚为奇观。崖上宵藤绕柏,崖下有泉名“晴开泉”,每年夏秋两季,天晴泉开,天雨而止,此为文峰山一奇。沿石阶右行,便是“上庙”(季文子庙)“三皇庙”“眼光殿”故址,东为“奉仙楼”,基址尚存。崖下有一洞,名“奉仙洞”,洞内石壁垒砌工整,可容数十人。拾阶而上,可登上一大平台,为“泰山行宫”旧址。沿石阶继续上行,一松展枝欲迎,犹如泰山的“望人松”。陡峭的盘山路如泰山十八盘,其中一路通向山顶平台,台上有“玉皇阁”旧址。

泉源寺

位于尚岩镇北3.3公里处。寺庙始建于元代,东接风景秀丽的文峰山,西倚碧波荡漾的会宝湖,背靠巨石嶙峋的悬崖,南临蜿蜒曲折的西泇河,山清水秀,冬暖夏凉。寺东崖下有一泉,常年不干。相传,当年寺内从厨房以此水传送饭菜至客厅,泉源寺由此而得名。寺后悬崖高丈余,东西长数百米,石壁上遍刻佛像,或坐或卧、姿态各异、线条粗犷、气势宏大,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据传,汉朝王莽追赶刘秀时,刘秀至此,人疲马乏,后有追兵,前临悬崖,纵马跳下,安然无恙。刘秀登基后,誓修千佛庙。虽官府拨银颇丰,但当地官吏自肥,故刻佛像于悬崖上,俗称“千佛崖”。每到春夏,到此游客甚众,但不管老幼,至今尚没有一人能数清佛像几尊。“千佛崖”顶部有一行马蹄印,悬崖下有一片枣林,不生倒勾刺,据说是刘秀跳下所致。[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