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手 王手,1957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市人。1973年毕业于温州市第六中学,后在社会上做临时工,1982年顶替进了温州乳品厂当学徒,1982年开始小说写作。 1993年因为写小说王手被破格调到了调温州市文联。任《温州文学》副主编、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文联副主席。曾获“温州市青年优秀技术人才”称号,“温州市拔尖人才”称号。近年小说作品散见于《收获》、《人民文学》、《钟山》 、《花城》、《当代》、《十月》、《作家》、《山花》等刊,部分作品被选刊转载和入选一些年度选本。另有长篇《谁也不想朝三暮四》、 《茁壮成长》两部,中短篇集《火药枪》、《柯依娜一个人》两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王手任职的《温州文学》出版物 《火药枪》获浙江省1990年—1992年度优秀小说奖,《英雄穷途末路》获浙江省1993年—1996年度优秀小说奖,《少年少年》获浙江省1997年—1999年度优秀小说奖, 《上海之行》获浙江省2000年—2002年度优秀小说奖。作品曾连续四届(1990年——2002年)获“浙江省优秀小说奖”。
长篇小说小说集
长篇小说《谁也不想朝三暮四》 | 2007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中短篇小说集《,狮身人面,》 | 2007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
长篇小说《,在迷乱中生长,》 | 《,作家杂志,》2004年4期 |
长篇小说,《谁也不想朝三暮四》 | 《,江南,》2003年1期 |
中短篇小说集《柯依娜一个人》 | 2002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中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讨债记》 | 《收获》2002年5期。 |
中篇小说《,本命年,短信》 | 《收获》,2007年2期 |
中篇小说《乡下姑娘李美凤》 | 《,山花,》2005年8期 |
中篇小说《第三把手》 | |
短篇小说《,手机,》 | 《,作家,》2003年6期 |
短篇小说《给日本人带路》 | 《,花城,》2004年6期 |
短篇小说《买匹马怎样》 | 《作家》,2005年4期 |
短篇小说《去工地当差的骡子》 | 《人民文学》,2007年7期 |
短篇小说集《本命年短信》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9月[1] |
长篇小说《谁也不想朝三暮四》 | 2007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中短篇小说集《,狮身人面,》 | 2007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
长篇小说《,在迷乱中生长,》 | 《,作家杂志,》2004年4期 |
长篇小说,《谁也不想朝三暮四》 | 《,江南,》2003年1期 |
中短篇小说集《柯依娜一个人》 | 2002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中篇小说《讨债记》 | 《收获》2002年5期。 |
中篇小说《,本命年,短信》 | 《收获》,2007年2期 |
中篇小说《乡下姑娘李美凤》 | 《,山花,》2005年8期 |
中篇小说《第三把手》 | |
短篇小说《,手机,》 | 《,作家,》2003年6期 |
短篇小说《给日本人带路》 | 《,花城,》2004年6期 |
短篇小说《买匹马怎样》 | 《作家》,2005年4期 |
短篇小说《去工地当差的骡子》 | 《人民文学》,2007年7期 |
短篇小说集《本命年短信》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9月[1] |
王手—小说集《狮身人面》封面 “王手”这个 笔名是1993年取的,王手说: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一个文字 游戏,把他真名“琪捷”的 偏旁拿过来, 就这么简单。但这是个好笔名,尤其用来写小说,尤其是写 新小说。如果真要问有什么想法,那就是王手从 工厂调到了文联,想改变一下自己的 形象,作为一个新人重新出现,试试。这个简单好记的笔名给王手带来了很多方便。这个时候的小说,才真正涉及到他自己的 生活,读者可以通过王手的小说看到他生活的地方,生活的背景,特殊的语言样式和节奏,内容其实都是真的。比如《十五岁的王手在初中》 ,就是王手写的读书时候的一个女 同学。人们对他的“王手”这个笔名有个相当直观深刻的印象。
王手 王手是一个全身肌肉发达得能将红色运动衫、蓝色牛仔裤撑得毫无空隙的强壮男人,理一平头,头发染成红棕色,脸部肌肉有点蛮像,走路的样子就像一只立起身子来的棕熊,粗看起来颇为吓人。 在浙江的小说圈里,很多人好像都知道王手的底细,知道了,也就对他更好奇。他拉过板车、做过泥瓦匠、打桩队的伙计、削筷子的作坊工人,后来他的“工种”有了一点点变化,当过管生产的副厂长、关键工种的技术员、跑业务的供销员。王手说,这些都是他认真勤恳做过的工作,是他的正面。他的反面就十分奇异和分裂了:因为身体的先天条件不错,又喜欢弄弄拳脚,人又生得“粗俗”,他在社会的某一方面就有了那么些名气,经常的被人请来请去,去协调各种纠纷,备受人“尊重”。
有一个例子很形象、也很能说明他当时的情形:那段时间,王手在东边郊区的一个小厂里上班,郊区的那条路没有班车,但经常有农民的手扶拖拉机路过,只要发现王手,那些拖拉机手就会自觉地在他身边停下来,带上他,将他送到厂里。可以想象,王手坐在拖拉机前是何等的惬意和风光。
王手那时还有个第二职业:帮别人垄断了一个内河埠头的买卖,替农民运上来的水果司秤,收卖家和买家的“鉴定费”。这个故事在王手的小说《双莲桥》中有所描述(原载《人民文学》2005年第5期)。1980年代中期,温州开始整顿社会治安,从严从重打击刑事犯罪,几乎每个节假日都会枪毙一大批流氓恶少,那些在社会上风光的、和王手认识的差不多都被毙掉了。杀鸡给猴看,王手从此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按王手的话说,他不是侥幸,他做事一向节制分寸,没有“冤仇”。
王手工作过的温州乳品厂
1982年,王手开始了写小说。由身体外在夸张的力量过渡到内在的坚韧朴素的力量。这样,王手就成了一个在时间中与自己力量对抗的人。尽管自然的法则滚滚向前,人不断地走向衰老,但一个人仍旧可以将生命的力量变成一条可以随时上下的船,供另外一个自己躲避或者飞扬。抑或是体形强壮有力而心灵敏锐细腻的王手面对变化的一种反应,这个反应的结果是,王手成了一个写小说的王手。 在平庸、现实甚至是严酷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力量的转化对于王手来说是个必然的过渡。在经历了那段向外寻求平衡的力量后,他需要寻求一种向内平衡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表现其实都试图在现实世界中寻求
王手工作过的温州乳品厂 一条通向另外一个想象世界的通道。灵魂需要独自跳舞,做另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狂放不羁的国王。1992年,因为写小说王手被破格调到了温州市文联。这件事在王手的家人看来是太正常不过了:他工作一丝不苟,业余时间也决不放纵,做人很善良,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但王手的一些江湖朋友到现在还是耿耿于怀:这种人居然也会写小说?这种反差即便是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很难演义起来。
1970年中后期,王手有很多时候在 上海、 宁波等地跑,把上海的 香烟带回来,把布料带回来,把 搪瓷 脸盆、铁壳 热水瓶,甚至把很难带的平板 玻璃带回来,打上一点钱在温州卖掉,补回了路上的费用,赚点小钱。1994年,王手老婆从工厂下岗,他们才认真做起了 生意,很辛苦。王手老婆看店、 拉关系、谈业务,王手跑 运输,是用 自行车跑,有时候跑一趟累得满头大汗,实际上只赚两块钱,但他们仍然很高兴,觉得在做一件事情,很有意义。现在,他们的生意还在做,不过是用 汽车送货,有好多辆,还有大 卡车。王手说做生意的好处是心里比较宽,他这人消费不大,对物质没什么要求,但自心里有数就行了。 在温州,机关 干部做生意的不是很多,像王手这样被人知道的则更少,倒是利用 职能和 权力,搭个 暗股、拉个业务、出面调停纠纷、或替厂家讨债的很多。《 谁也不想朝三暮四》写的就是这个,但不是王手自己,事情大部分是 虚构的,但情绪是王手的,心情是王手的。
王手—小说《茁壮成长》封面中短篇小说集《狮身人面》简介:选取的是王手2002年以来创作的部分小说,分别发在《收获》《人民文学》 《钟山》 《作家 》 《山花》 等刊,部分被选刊转载,并入选一些年度选本。小说题材涉及江湖、情爱、监狱、生意场、私人工厂、社会经验,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叙事姿态和小说智慧。是一册非常好读的小说选本。 长篇小说《茁壮成长》简介:这是一部另类的成长小说。少年吕蒙被妹妹爱上了,因为这一“缺陷”,他被父亲歧视。为了隔离他与妹妹的关系,父亲逼迫他提前步入社会。母亲虽然同情他,但母亲在家里没地位,不能帮助他。在混乱的社会,他被现实锻炼着,身心逐渐成熟,却最终在一次武斗中受伤。致残后的少年回家了,想以自己的残疾来“动摇”父亲的地位,来拯救孤独的母亲和妹妹,但父亲丝毫没有为自己做出的“错误”而后悔。
长篇小说《谁也不想朝三暮四》简介:这是一部有温州特色的长篇小说。工人王洗好不容易奋斗到机关,为了改变自己的“事业”身份,他努力工作,迁就同事,巴结领导,为能够“行政”“含辛茹苦”。为了在温州更好的生活,他和妻子在市场开了一个店,赚一份“外快”。他讨好妻子,看妻子脸色行事;为生意不好而苦恼,为讨债而焦虑。在没
王手—小说《谁也不想朝三暮四》封面 有自我的时候,他也想躲到情人怀里忘掉一切,但最终,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