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简介
“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是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的学生影像原创品牌赛事。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组织高校学生的优秀影像作品进行展映与评比,秉承以新颖视角、先锋手段关注社会和人的主张,强调青年影像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触觉,为青年影像人搭建起了一个极其专业而开放的交流平台。
半夏的纪念logo从最初简陋的露天舞台开始,大赛在一个个新的创意中逐渐成长起来。通过新闻传播学部学生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大赛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影像赛事。从这里走出来的作品开始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四川国际电影节、德国波兹坦国际大学生电影节、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影像赛事中崭露头角。
第十三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征片公告
第十三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以“视界脉搏”为主题,从青年影像人的先锋视角出发,放宽自己的眼界,通过光影的交叠和声色的聚合构筑出心中所想,用富有朝气又不失深刻的影像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昂扬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冲破现实的淡漠,释放出青年影像人影像语言的蓬勃生机。影像,需要被看见,视界,由你来创造。
本届大赛着力于搭建青年影像人之间的交流平台,并且邀请大师做专题讲座,并且最终会呈上一台属于年轻人的影像盛典,提名作品均有机会获得明星推介和众多媒体的宣传机会。
第十三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周期为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以下为本届大赛时间进程安排:
征片时间:2015年3月20日-2015年5月20日
评审阶段:2015年5月16日-2015年5月31日
展映文化周: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7日
作者交流活动:2015年6月8日-2015年6月10日
晚会时间:2014年6月10日晚
(声明: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专门成立组织委员会,具体执行本次大赛的组织与筹备工作。2、本次活动一切主办权及其解释权皆由活动组委会保留。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保留本企划及合作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及一切相关权利。)
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合纵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山大学、台湾文藻外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台湾艺术大学等。
2017第十五届大赛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颁奖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1]
2015第十三届大赛
第十三届半夏的纪念(5)2015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圆满落幕。本次晚会颁发了“最佳摄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中学生作品”、“性别关注特别大奖”、“最佳剧情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最佳长纪录作品”、“年度大奖”共8个奖项。
第十三届“半夏”以“视界脉搏”为主题,从青年影像人的先锋视角出发,放宽自己的眼界,通过光影的交叠和声色的聚合构筑出心中所想,用富有朝气又不失深刻的影像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昂扬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冲破现实的淡漠,释放出青年影像人影像语言的蓬勃生机。影像,需要被看见,视界,由你来创造。
晚会沿袭了往届的推介嘉宾环节,著名主持人李思思、张绍刚与著名演员闫妮、刘蓓、陈数对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推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思考成为本次大赛作者们着重呈现和表达的热点话题。
本届半夏共有近千部海内外高校学生原创影像作品参赛,36部入围影片。组委会历时9天,共举办了17场展映活动,将在校大学生对影像的热情推向了高峰。晚会后组委会还筹划了半夏“全国巡展”活动,至今已完成了南京站、洛阳站的巡回展映。
本届大赛特别设置“大学生最喜爱的十大电视节目评选”活动。半夏组委会与新浪合作,精选出2014年6月——2015年5月开播的65档电视节目,供大学生群体进行评选。参与大学生共计162万人次。奔跑吧,兄弟(第一、二季),极速前进,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我是歌手(第三季)等十档节目最终从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14——2015年度大学生最喜爱的十大电视节目。
最佳摄影奖 | 获奖 | 守护者 | 北京电影学院 | 潘依然 |
提名 | 回草原 | 北京电影学院 | 伊力奇 | |
老两口 | 辽宁大学 | 张学娜 | ||
远山歌行 | 中国传媒大学 | 石天旭 | ||
最佳导演奖 | 获奖 | 山城一夜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提名 | 浮业镇 | 中国传媒大学 | 赵波 | |
阿灿 | 香港浸会大学 | 王绍涵 | ||
老摇滚 | 南加州大学 | 侯祖辛 | ||
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 | 获奖 | 月亮太阳星星 | 中国传媒大学 | 杨盈龙 |
提名 | 冥婚 | 西南大学 | 王锐 | |
春天来了,无人知晓 | 北京电影学院 | 甄世磊 | ||
新娘 | 中国传媒大学 | 金川 | ||
最佳中学生作品 | 获奖 | 致17岁 | 山东省实验中学 | 陈一鸣 |
提名 | 惘然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黄宜源 | |
陌上和弦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李玥谊 | ||
承蒙厚爱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刘仕然 | ||
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东尼与明明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提名 | 守护者 | 北京电影学院 | 潘依然 | |
黑车司机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孙亮 | ||
暗访 | 中国传媒大学 | 王巽 | ||
最佳短纪录 | 获奖 | 老摇滚 | 南加州大学 | 侯祖辛 |
提名 | 鸟网 | 上海大学 | 陈涛 | |
京城老安 | 中国传媒大学 | 纪晓楠 | ||
那年我们在艺考 | 新疆艺术学院 | 相华 | ||
最佳长纪录 | 获奖 | 一个人的皮影戏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赵瑞麟 |
提名 | 知天命 | 中国传媒大学 | 李鹏飞 | |
孔雀蝶 | 西南大学 | 鲁丹 | ||
阿玛拉 | 中国传媒大学 | 孙泗淇 | ||
年度大奖 | 获奖 | 一个人的皮影戏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赵瑞麟 |
提名 | 老摇滚 | 南加州大学 | 侯祖辛 | |
东尼与明明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山城一夜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
守护者 | 北京电影学院 | 潘依然 |
2014第十二届大赛
2014年6月6日,第十二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共颁发出“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中学生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和“最佳长纪录作品”等11个奖项。
第十二届半夏的纪念现场在联合国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本届大赛特设“性别关注特别单元”,颁出“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与“新锐女性导演奖”两项大奖,鼓励青年影像创作者关注社会性别弱势群体及两性平等话题。
本届大赛新增嘉宾推荐环节,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徐春妮、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著名主持人李静、中国新生代独立电影人郝杰对优秀作品进行推介。城市化困局、危急时刻的伦理道德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等社会热点话题被青年影像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表达。
本届大赛恰逢中国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张绍刚担任特邀主持,致敬传媒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与大赛十二载的成长历程。六位代表不同年代教师形象的嘉宾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包括“从教40年,教好一门课”的中国第一代从事纪录片教学、研究的朱羽君教授,花费36年时间“完成被国家遗忘的任务”、尽心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车洪才教授,以及各时期优秀教师代表沈琴、潘桦、林林、冷爽。歌手王铮亮带来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现场气氛达到高潮。[2]
最佳摄影奖 | 获奖 | Relationship | 上海戏剧学院 | 柯珂 |
提名 | 存君与桂桃 | 湖南大学 | 江嘉伟、陈亮 | |
光合 | 中国人民大学 | 张泽全 | ||
戛洒往事 | 北京电影学院 | 陈丛 | ||
最佳剪辑奖 | 获奖 | 味道 | 中国戏曲学院 | 董偲遇 |
提名 | 逆流·即将消失的职业 | 中国传媒大学 | 杨跃强 | |
布依女人的绝活 | 中国传媒大学 | 邓文雅 | ||
冬眠 | 北京电影学院 | 乔飞 | ||
最佳导演奖 | 获奖 | 爬树 | 南加州大学 | Dave Zhang |
提名 | 再见好年华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宋文微、徐玮超、孙泗淇 | |
最后的黄土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曹立栋 | ||
切还是不切 | 旧金山艺术大学 | 陈莅 | ||
最佳实验短片 | 获奖 | Inner | 浙江传媒学院 | 徐王良 |
提名 | 四号病房 | 上海戏剧学院 | 池剑南 | |
绝经的男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谢颖 | ||
有一天,我去一个女摇滚青年家里拿摄相机电池 | 武汉大学 | 邓凯元 | ||
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 | 获奖 | 无宿之身 | 中国戏曲学院 | 刘玺 |
提名 | 夏日恋歌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
海棠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香港来的女人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新锐女性导演奖 | 获奖 | 点地为约 | 中国传媒大学 | 何爽 |
提名 | 救命 | 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谢宜 | |
切还是不切 | 旧金山艺术学院 | 陈莅 | ||
布依女人的绝活 | 中国传媒大学 | 邓文雅 | ||
最佳中学生作品 | 获奖 | 我们 | 北京四中 | 薛宝仪 |
提名 | Support | 人大附中 | 丁子扬 | |
作女 | 温州中学 | 黄树立、邵敏娴 | ||
掠食性战争 | 首师大附中育新学校 | 黄旭升 | ||
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救命 | 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谢宜 |
提名 | 川剧往事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夏日恋歌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
柳橙的电梯 | 中国传媒大学 | 金川 | ||
最佳短纪录 | 获奖 | 最后的黄土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曹立栋 |
提名 | 才鱼 | 天津师范大学 | 方亮 | |
光合 | 中国人民大学 | 张泽全 | ||
磨刀匠 | 石河子大学 | 于文超 | ||
最佳长纪录 | 获奖 | 再见好年华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宋文微、徐玮超、孙泗淇 |
提名 | 不是北京的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杜怿超 | |
医院里的中国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踽踽独行 | 中国传媒大学 | 程浩浩 | ||
年度大奖 | 获奖 | 不是北京的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杜怿超 |
提名 | 大泽湖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曦 | |
救命 | 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谢宜 | ||
切还是不切 | 旧金山艺术学院 | 陈莅 |
2013第十一届大赛
第十一届半夏晚会(12)以“我们的时代”为主题,首次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合作,推出“红星照耀中国梦”特别单元。
(以下为各奖项提名名单,斜体为获奖作品。)
最佳摄影奖 | 1 | 《Underground》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延企 仲夏 |
2 | 《谁与哼唱》 | 齐夫·肯斯坦(以色列) | ||
3 | 《迷雾》 | 西南大学 | 田骏 | |
4 | 《星期三女孩》 | 让保罗·卢波利(意大利) | ||
5 | 《坠子崮》 | 西安美术学院 | 江涛 | |
6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最佳剪辑奖 | 1 | 《城失》 | 中国传媒大学 | 韩頔 |
2 | 《绿皮火车》 | 洛阳师范学院 | 刘瑾 | |
3 | 《玛丽的自然卷世界》 | 北京电影学院 | 麦发钦 曹艺 | |
4 | 《不遇》 | 上海大学 | 王思怡 | |
5 | 《黑鱼》 | 北京电影学院 | 沙漠亚历杭德罗(西班牙) | |
最佳导演奖 | 1 | 《寻找天伦》 | 那丹·潘斯(以色列) | |
2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
3 | 《Underground》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延企 仲夏 | |
4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5 | 《回家过年》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沁俐 | |
6 | 《Battle》 | 北京电影学院 | 文牧野 | |
最佳中学生作品 | 1 | 《时空博弈》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何岳森 |
2 | 《Talk to the Future》 |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 蒋涵宇 | |
3 | 《中国留学生在哈佛》 | 哈尔滨第三中学 | 陈剑莹 | |
4 | 《当初》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杨雅芳 | |
5 | 《不能呼吸的痛》 | 北京市第四中学 | 王诗毓 | |
“红星照耀中国梦”最具传播力奖 | 1 | 《我的设计梦》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曦邓文雅 |
2 | 《完璧归赵》 | 苏州大学 | 陈倩 | |
3 | 《顶功》 | 中国传媒大学 | 张昱 赵芮丙 刘柏煊 | |
4 | 《袁爷爷的梦》 | 中国传媒大学 | 姜治伯 韩建萍 | |
5 | 《In the Name of Riding》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曾晨 | |
“红星照耀中国梦”单元最佳作品 | 1 | 《高碑店的女书记》 | 中国传媒大学 | 吴雨晴 盛悦波 |
2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
3 | 《戏子》 | 中国传媒大学 | 孙东宁 孟哲 钟鹏超 | |
4 | 《最老的学生》 | 上海戏剧学院 | 魏怡 | |
5 | 《小保安大梦想》 | 中国传媒大学 | 夏逢荫 | |
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 | 1 | 《不遇》 | 上海大学 | 王思怡 |
2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3 | 《回家过年》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沁俐 | |
4 | 《放生》 | 湖南大学 | 舒梦倩 | |
5 | 《Beautiful Change其实你很美》 | 中国传媒大学 | 周南希 方行 | |
新锐女导演 | 1 | 《新春的晚霞》 | 中国传媒大学 | 赵诗语 |
2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3 | 《慈母心》 | 上海戏剧学院 | 魏怡 | |
4 | 《如果》 | 中国传媒大学 | 李梦璇 | |
最佳剧情片 | 1 | 《Battle》 | 北京电影学院 | 文牧野 |
2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3 | 《回家过年》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沁俐 | |
4 | 《星期三女孩》 | 江苏科技大学 | 朱天杰 | |
5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6 | 《死亡倒计时》 | 浙江大学 | 陈骁强 | |
最佳短纪录 | 1 | 《初夏之初》 | 中国传媒大学 | 康兆伟 刘熙瑶 翁凌云 张宇勍 |
2 | 《青春模特队》 | 中国传媒大学 | 任唯彤 刘昱民 | |
3 | 《绿皮火车》 | 洛阳师范学院 | 刘瑾 | |
4 | 《弃考》 | 重庆大学 | 肖成刚 | |
5 | 《城失》 | 中国传媒大学 | 韩頔 | |
6 | 《Underground》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延企 仲夏 | |
最佳长纪录 | 1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2 | 《顶碗》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胡晓 | |
3 | 《边城》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4 | 《寻找天伦》 | 那丹·潘斯(以色列) | ||
5 | 《安化楼》 | 中国传媒大学 | 崔旭 王金辉 | |
年度作品 | 1 | 《寻找天伦》 | 那丹·潘斯(以色列) | |
2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3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
4 | 《Battle》 | 北京电影学院 | 文牧野 | |
5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6 | 《初夏之初》 | 中国传媒大学 | 康兆伟 刘熙瑶 翁凌云 张宇勍 | |
评委会特别奖 | 《边城》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搜狐网络人气奖 | 1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2 | 《漂泊洛杉矶》 | The University of lowa | 刘钊 | |
3 | 《叠幕玛嘎》 | 广州美术学院 | 杨宇骏 | |
4 | 《弃考》 | 重庆大学 | 肖成刚 | |
5 | 《云上的老人》 | 广州美术学院 | 丁莉 |
2012第十届大赛
第十届半夏的纪念现场实况(21)以“同知 同伴 同行”为主题,首次与奇艺网、56网进行合作。
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影片 | 获奖者 | 入围作品 | |
最佳剧情片 | 《三克的梦想》 | 陈友康、张江(上海戏剧学院) | 《蓝山》黄天乐 《石头》文牧野 《雨花错》陶志强 《红领巾》向歌 《四年一梦》陈里阳 | |
最佳长纪录片 | 《通过我们的身体》 | 辛佩宜(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记录所) | 《寻找回来的世界》李坤 《男人四十》谢修远 《南国来的孩子》赵守伟 《斗脸》姚曦平 | |
最佳段纪录片 | 《在路上》 | 李昊东、牛萌琛(中国传媒大学) | 《春节》张金风 《华新街》李永超、卢冠廷《盲人摄影师》赵木子 《生命》孙中伟、于汐、王东舒 《爱》李熙繁 | |
最佳导演 | 《蓝山》 | 黄天乐(中国传媒大学) | 《春节》张金风 《华新街》李永超、卢冠廷《秋》王申 《金兰桂芹》文牧野 《冰山》刘忱 | |
最佳摄影 | 《魔鬼理论16号》 | 廖琦立(中国传媒大学) | 《在路上》李昊东、牛萌琛 《1999》柯淼斌 《翻个墙》黄浩伟、吴岱芸 | |
最佳剪辑 | 《华新街》 | 李永超、卢冠廷(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 《春节》张金风 《盲人摄影师》赵木子 《变形记》周圣崴 《雨花错》陶志强 《雷锋侠》马史 | |
最佳编剧 | 《蒺藜》 | 李澄(中央美术学院) | 《翻个墙》黄浩伟、吴岱芸 《石头剪刀布》王嘉婧 《日光之下》史荣峰 《交易》牛萌琛 | |
最佳MV | 《天空之城》 | 魏亚萌(厦门大学) | 《你听》吴立素《我们》杜怿超 | |
最佳电视广告 | 《MAKE UP》 | 赵木子(中国传媒大学) | 《黑洞》郑少忠 《光阴的故事》温馨《MINI小猛兽》魏婷婷 《不要让爱成为家庭暴力的借口》王嘉婧、赵木子 《暖冰》林佳艺、张弛、倪乐融、翟秀凤、王巧颖 | |
年度最佳作品 | 《春节》 | 张金风(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 | 《在路上》李昊东、牛萌琛 《华新街》李永超、卢冠廷 《通过我们的身体》辛佩宜 《三克的梦想》陈友康、张江《四年一梦》陈里阳 | |
女性单元 | 《生命的钥匙》 | 解修远(上海大学影视技术艺术学院 | ||
新锐导演 | 王嘉婧(中国传媒大学) | |||
中学生单元 | 《换挡》 | 李安然(人大附中) |
2011年第九届大赛——纪录梦旅程
第九届半夏的纪念现场实况(27)我本以为影像是用来创造梦的,才知道影像也可以用来纪录梦。
——杨扬第八届大赛三项大奖得主
影像的力量从来不应该被忽视。
我们相信,真正热爱生命与珍惜感动的年轻人都怀抱着一份美好的梦想。
而在影像的世界里,梦想可以闪光。影像不仅可以给梦想一个盛放的契机,更给梦想一种留存的方式。因为梦的支撑,影像才有其诞生的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影像的见证,梦才多了一丝传承的色彩。
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可以在这个被迷茫和困惑充满的时代里,借助影像,找到一个呈现梦的方式,也纪录下这段有梦的旅程——这也是大赛所期望的,为每个拥有影像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一份真挚与热忱的情怀、一种深刻又活跃的氛围、一个纪录梦的机会、一个展示梦的舞台。
纪录影像与梦想,纪录你与我共同的成长。
第九届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作品 | 获奖者 | 院校 |
年度作品 | 《回收北京》 | 李昊东、秋韵、张子木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长纪录片 | 《回收北京》 | 李昊东、秋韵、张子木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短纪录片 | 《独舞》(solo) | 陈欢、张楠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剧情片 | 《枪》 | 吴珏 | 香港浸会大学 |
最佳音乐电视作品 | 《born this way》 | 王嘉婧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电视广告作品 | 《世界地图》(the map of world) | 郑少忠 | 华南师范大学 |
最佳实验短片作品 | 《中国故事》(A Chinese Story) | 仇晟 | 清华大学 |
最佳剪辑 | 《独舞》(SOLO) | 陈欢、张楠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摄影 | 《失·得》(Lost · Found) | 刘忱 | 纽约电影学院 |
最佳导演 | 《老四》 | 孙冠宇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学生单元最佳作品 | 《只有你听到》 | 鲁梦河 | 人大附中 |
2010第八届大赛
第八届半夏(2)2010年大赛继续与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在继承往届规模、邀请国内高校众多影像爱好者提交创意作品的基础上,向港澳台地区以及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学生征集参赛作品。“每个人都可以”作为本届大赛的活动主题,特设了中学生单元和留学生单元,体现了对于青年影像创作更为多元的关注度,为青年学生影像创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流平台。
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作品 | 作者 | 学校 |
最佳纪录片 | 《苹果树下》 | 杨扬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剧情片 | 《秀金》 | 黎志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音乐电视 | 《谁是谁的谁》 | 袁海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电视文艺 | 《翁丁》 | 吴行健 |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
最佳实验短片 | 《13号公路》 | 王诏 | 北京电影学院 |
最佳摄影 | 《苹果树下》 | 杨扬 | 中国传媒大学 |
《未遂》 | 黄丹琪 | 台湾艺术大学 | |
最佳剪辑 | 《贼中佛》 | 宋啸 | 香港浸会大学 |
最佳导演 | 《秀金》 | 黎志 | 中国传媒大学 |
年度作品 | 《苹果树下》 | 杨扬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图片摄影 | 《守卫家园》 | 李墨竹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学生单元 | 《夏·藏》 | 张优 | 人大附中 |
最佳摄影奖 | 获奖 | 守护者 | 北京电影学院 | 潘依然 |
提名 | 回草原 | 北京电影学院 | 伊力奇 | |
老两口 | 辽宁大学 | 张学娜 | ||
远山歌行 | 中国传媒大学 | 石天旭 | ||
最佳导演奖 | 获奖 | 山城一夜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提名 | 浮业镇 | 中国传媒大学 | 赵波 | |
阿灿 | 香港浸会大学 | 王绍涵 | ||
老摇滚 | 南加州大学 | 侯祖辛 | ||
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 | 获奖 | 月亮太阳星星 | 中国传媒大学 | 杨盈龙 |
提名 | 冥婚 | 西南大学 | 王锐 | |
春天来了,无人知晓 | 北京电影学院 | 甄世磊 | ||
新娘 | 中国传媒大学 | 金川 | ||
最佳中学生作品 | 获奖 | 致17岁 | 山东省实验中学 | 陈一鸣 |
提名 | 惘然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黄宜源 | |
陌上和弦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李玥谊 | ||
承蒙厚爱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刘仕然 | ||
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东尼与明明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提名 | 守护者 | 北京电影学院 | 潘依然 | |
黑车司机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孙亮 | ||
暗访 | 中国传媒大学 | 王巽 | ||
最佳短纪录 | 获奖 | 老摇滚 | 南加州大学 | 侯祖辛 |
提名 | 鸟网 | 上海大学 | 陈涛 | |
京城老安 | 中国传媒大学 | 纪晓楠 | ||
那年我们在艺考 | 新疆艺术学院 | 相华 | ||
最佳长纪录 | 获奖 | 一个人的皮影戏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赵瑞麟 |
提名 | 知天命 | 中国传媒大学 | 李鹏飞 | |
孔雀蝶 | 西南大学 | 鲁丹 | ||
阿玛拉 | 中国传媒大学 | 孙泗淇 | ||
年度大奖 | 获奖 | 一个人的皮影戏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赵瑞麟 |
提名 | 老摇滚 | 南加州大学 | 侯祖辛 | |
东尼与明明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山城一夜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
守护者 | 北京电影学院 | 潘依然 |
最佳摄影奖 | 获奖 | Relationship | 上海戏剧学院 | 柯珂 |
提名 | 存君与桂桃 | 湖南大学 | 江嘉伟、陈亮 | |
光合 | 中国人民大学 | 张泽全 | ||
戛洒往事 | 北京电影学院 | 陈丛 | ||
最佳剪辑奖 | 获奖 | 味道 | 中国戏曲学院 | 董偲遇 |
提名 | 逆流·即将消失的职业 | 中国传媒大学 | 杨跃强 | |
布依女人的绝活 | 中国传媒大学 | 邓文雅 | ||
冬眠 | 北京电影学院 | 乔飞 | ||
最佳导演奖 | 获奖 | 爬树 | 南加州大学 | Dave Zhang |
提名 | 再见好年华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宋文微、徐玮超、孙泗淇 | |
最后的黄土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曹立栋 | ||
切还是不切 | 旧金山艺术大学 | 陈莅 | ||
最佳实验短片 | 获奖 | Inner | 浙江传媒学院 | 徐王良 |
提名 | 四号病房 | 上海戏剧学院 | 池剑南 | |
绝经的男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谢颖 | ||
有一天,我去一个女摇滚青年家里拿摄相机电池 | 武汉大学 | 邓凯元 | ||
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 | 获奖 | 无宿之身 | 中国戏曲学院 | 刘玺 |
提名 | 夏日恋歌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
海棠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香港来的女人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新锐女性导演奖 | 获奖 | 点地为约 | 中国传媒大学 | 何爽 |
提名 | 救命 | 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谢宜 | |
切还是不切 | 旧金山艺术学院 | 陈莅 | ||
布依女人的绝活 | 中国传媒大学 | 邓文雅 | ||
最佳中学生作品 | 获奖 | 我们 | 北京四中 | 薛宝仪 |
提名 | Support | 人大附中 | 丁子扬 | |
作女 | 温州中学 | 黄树立、邵敏娴 | ||
掠食性战争 | 首师大附中育新学校 | 黄旭升 | ||
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救命 | 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谢宜 |
提名 | 川剧往事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夏日恋歌 | 中国传媒大学 | 宋林国 | ||
柳橙的电梯 | 中国传媒大学 | 金川 | ||
最佳短纪录 | 获奖 | 最后的黄土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曹立栋 |
提名 | 才鱼 | 天津师范大学 | 方亮 | |
光合 | 中国人民大学 | 张泽全 | ||
磨刀匠 | 石河子大学 | 于文超 | ||
最佳长纪录 | 获奖 | 再见好年华 | 中国传媒大学 | 白雨、宋文微、徐玮超、孙泗淇 |
提名 | 不是北京的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杜怿超 | |
医院里的中国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踽踽独行 | 中国传媒大学 | 程浩浩 | ||
年度大奖 | 获奖 | 不是北京的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杜怿超 |
提名 | 大泽湖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曦 | |
救命 | 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谢宜 | ||
切还是不切 | 旧金山艺术学院 | 陈莅 |
最佳摄影奖 | 1 | 《Underground》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延企 仲夏 |
2 | 《谁与哼唱》 | 齐夫·肯斯坦(以色列) | ||
3 | 《迷雾》 | 西南大学 | 田骏 | |
4 | 《星期三女孩》 | 让保罗·卢波利(意大利) | ||
5 | 《坠子崮》 | 西安美术学院 | 江涛 | |
6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最佳剪辑奖 | 1 | 《城失》 | 中国传媒大学 | 韩頔 |
2 | 《绿皮火车》 | 洛阳师范学院 | 刘瑾 | |
3 | 《玛丽的自然卷世界》 | 北京电影学院 | 麦发钦 曹艺 | |
4 | 《不遇》 | 上海大学 | 王思怡 | |
5 | 《黑鱼》 | 北京电影学院 | 沙漠亚历杭德罗(西班牙) | |
最佳导演奖 | 1 | 《寻找天伦》 | 那丹·潘斯(以色列) | |
2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
3 | 《Underground》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延企 仲夏 | |
4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5 | 《回家过年》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沁俐 | |
6 | 《Battle》 | 北京电影学院 | 文牧野 | |
最佳中学生作品 | 1 | 《时空博弈》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何岳森 |
2 | 《Talk to the Future》 |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 蒋涵宇 | |
3 | 《中国留学生在哈佛》 | 哈尔滨第三中学 | 陈剑莹 | |
4 | 《当初》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杨雅芳 | |
5 | 《不能呼吸的痛》 | 北京市第四中学 | 王诗毓 | |
“红星照耀中国梦”最具传播力奖 | 1 | 《我的设计梦》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曦邓文雅 |
2 | 《完璧归赵》 | 苏州大学 | 陈倩 | |
3 | 《顶功》 | 中国传媒大学 | 张昱 赵芮丙 刘柏煊 | |
4 | 《袁爷爷的梦》 | 中国传媒大学 | 姜治伯 韩建萍 | |
5 | 《In the Name of Riding》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曾晨 | |
“红星照耀中国梦”单元最佳作品 | 1 | 《高碑店的女书记》 | 中国传媒大学 | 吴雨晴 盛悦波 |
2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
3 | 《戏子》 | 中国传媒大学 | 孙东宁 孟哲 钟鹏超 | |
4 | 《最老的学生》 | 上海戏剧学院 | 魏怡 | |
5 | 《小保安大梦想》 | 中国传媒大学 | 夏逢荫 | |
性别关注特别荣誉大奖 | 1 | 《不遇》 | 上海大学 | 王思怡 |
2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3 | 《回家过年》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沁俐 | |
4 | 《放生》 | 湖南大学 | 舒梦倩 | |
5 | 《Beautiful Change其实你很美》 | 中国传媒大学 | 周南希 方行 | |
新锐女导演 | 1 | 《新春的晚霞》 | 中国传媒大学 | 赵诗语 |
2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3 | 《慈母心》 | 上海戏剧学院 | 魏怡 | |
4 | 《如果》 | 中国传媒大学 | 李梦璇 | |
最佳剧情片 | 1 | 《Battle》 | 北京电影学院 | 文牧野 |
2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3 | 《回家过年》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沁俐 | |
4 | 《星期三女孩》 | 江苏科技大学 | 朱天杰 | |
5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6 | 《死亡倒计时》 | 浙江大学 | 陈骁强 | |
最佳短纪录 | 1 | 《初夏之初》 | 中国传媒大学 | 康兆伟 刘熙瑶 翁凌云 张宇勍 |
2 | 《青春模特队》 | 中国传媒大学 | 任唯彤 刘昱民 | |
3 | 《绿皮火车》 | 洛阳师范学院 | 刘瑾 | |
4 | 《弃考》 | 重庆大学 | 肖成刚 | |
5 | 《城失》 | 中国传媒大学 | 韩頔 | |
6 | 《Underground》 | 中国传媒大学 | 陈延企 仲夏 | |
最佳长纪录 | 1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2 | 《顶碗》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胡晓 | |
3 | 《边城》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4 | 《寻找天伦》 | 那丹·潘斯(以色列) | ||
5 | 《安化楼》 | 中国传媒大学 | 崔旭 王金辉 | |
年度作品 | 1 | 《寻找天伦》 | 那丹·潘斯(以色列) | |
2 | 《一九九九》 | 中央戏剧学院 | 韩帅 | |
3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
4 | 《Battle》 | 北京电影学院 | 文牧野 | |
5 | 《空窗》 | 西南大学 | 臧连荣 | |
6 | 《初夏之初》 | 中国传媒大学 | 康兆伟 刘熙瑶 翁凌云 张宇勍 | |
评委会特别奖 | 《边城》 | 西南大学 | 陈宇舟 | |
搜狐网络人气奖 | 1 | 《离乡的回回》 | 中国传媒大学 | 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
2 | 《漂泊洛杉矶》 | The University of lowa | 刘钊 | |
3 | 《叠幕玛嘎》 | 广州美术学院 | 杨宇骏 | |
4 | 《弃考》 | 重庆大学 | 肖成刚 | |
5 | 《云上的老人》 | 广州美术学院 | 丁莉 |
奖项 | 获奖影片 | 获奖者 | 入围作品 | |
最佳剧情片 | 《三克的梦想》 | 陈友康、张江(上海戏剧学院) | 《蓝山》黄天乐 《石头》文牧野 《雨花错》陶志强 《红领巾》向歌 《四年一梦》陈里阳 | |
最佳长纪录片 | 《通过我们的身体》 | 辛佩宜(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记录所) | 《寻找回来的世界》李坤 《男人四十》谢修远 《南国来的孩子》赵守伟 《斗脸》姚曦平 | |
最佳段纪录片 | 《在路上》 | 李昊东、牛萌琛(中国传媒大学) | 《春节》张金风 《华新街》李永超、卢冠廷《盲人摄影师》赵木子 《生命》孙中伟、于汐、王东舒 《爱》李熙繁 | |
最佳导演 | 《蓝山》 | 黄天乐(中国传媒大学) | 《春节》张金风 《华新街》李永超、卢冠廷《秋》王申 《金兰桂芹》文牧野 《冰山》刘忱 | |
最佳摄影 | 《魔鬼理论16号》 | 廖琦立(中国传媒大学) | 《在路上》李昊东、牛萌琛 《1999》柯淼斌 《翻个墙》黄浩伟、吴岱芸 | |
最佳剪辑 | 《华新街》 | 李永超、卢冠廷(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 《春节》张金风 《盲人摄影师》赵木子 《变形记》周圣崴 《雨花错》陶志强 《雷锋侠》马史 | |
最佳编剧 | 《蒺藜》 | 李澄(中央美术学院) | 《翻个墙》黄浩伟、吴岱芸 《石头剪刀布》王嘉婧 《日光之下》史荣峰 《交易》牛萌琛 | |
最佳MV | 《天空之城》 | 魏亚萌(厦门大学) | 《你听》吴立素《我们》杜怿超 | |
最佳电视广告 | 《MAKE UP》 | 赵木子(中国传媒大学) | 《黑洞》郑少忠 《光阴的故事》温馨《MINI小猛兽》魏婷婷 《不要让爱成为家庭暴力的借口》王嘉婧、赵木子 《暖冰》林佳艺、张弛、倪乐融、翟秀凤、王巧颖 | |
年度最佳作品 | 《春节》 | 张金风(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 | 《在路上》李昊东、牛萌琛 《华新街》李永超、卢冠廷 《通过我们的身体》辛佩宜 《三克的梦想》陈友康、张江《四年一梦》陈里阳 | |
女性单元 | 《生命的钥匙》 | 解修远(上海大学影视技术艺术学院 | ||
新锐导演 | 王嘉婧(中国传媒大学) | |||
中学生单元 | 《换挡》 | 李安然(人大附中) |
奖项 | 获奖作品 | 获奖者 | 院校 |
年度作品 | 《回收北京》 | 李昊东、秋韵、张子木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长纪录片 | 《回收北京》 | 李昊东、秋韵、张子木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短纪录片 | 《独舞》(solo) | 陈欢、张楠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剧情片 | 《枪》 | 吴珏 | 香港浸会大学 |
最佳音乐电视作品 | 《born this way》 | 王嘉婧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电视广告作品 | 《世界地图》(the map of world) | 郑少忠 | 华南师范大学 |
最佳实验短片作品 | 《中国故事》(A Chinese Story) | 仇晟 | 清华大学 |
最佳剪辑 | 《独舞》(SOLO) | 陈欢、张楠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摄影 | 《失·得》(Lost · Found) | 刘忱 | 纽约电影学院 |
最佳导演 | 《老四》 | 孙冠宇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学生单元最佳作品 | 《只有你听到》 | 鲁梦河 | 人大附中 |
奖项 | 获奖作品 | 作者 | 学校 |
最佳纪录片 | 《苹果树下》 | 杨扬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剧情片 | 《秀金》 | 黎志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音乐电视 | 《谁是谁的谁》 | 袁海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电视文艺 | 《翁丁》 | 吴行健 |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
最佳实验短片 | 《13号公路》 | 王诏 | 北京电影学院 |
最佳摄影 | 《苹果树下》 | 杨扬 | 中国传媒大学 |
《未遂》 | 黄丹琪 | 台湾艺术大学 | |
最佳剪辑 | 《贼中佛》 | 宋啸 | 香港浸会大学 |
最佳导演 | 《秀金》 | 黎志 | 中国传媒大学 |
年度作品 | 《苹果树下》 | 杨扬 | 中国传媒大学 |
最佳图片摄影 | 《守卫家园》 | 李墨竹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学生单元 | 《夏·藏》 | 张优 | 人大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