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馆1998年8月,原扬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和原商业学院烹饪系组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2002年8月,学校又决定将农学院食品科学系整建制划归旅游烹饪学院,并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旅游烹饪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进行统一管理。[3]
学院拥有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8人。现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服务中心、3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和2个校级研究机构,以及乳品、酒类等为教学实践和科研合作所需的多条中试生产设备。学院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等国家级课题4项、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8项、部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立项经费达1000余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请或授权技术发明专利16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4余部,其中有16部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类教材。[4]
扬子津校区学院拥有3个省级实践中心(食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营养与烹饪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酒店与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心),设有江苏扬州现代乳业加工服务中心、江苏省烹饪研究所、扬州大学乳品研究所、扬州大学焙烤食品技术中心、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中心、旅游文化研究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扬州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江苏省淮扬菜产业化工程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科研机构,主办《美食研究》(核心期刊)。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现有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2100多台(件),总值3650多万元;建有肉制品、乳制品、黄酒、啤酒、焙烤、分离工程、挤压膨化等校内实习生产线,建立了扬大康源乳业有限公司、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等18个校外实习基地,建有包括1个省部优秀研究生工作站在内的8个研究生工作站;共享扬州大学各类公共实验室,建有“食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示范中心;拥有江苏扬州现代乳业加工服务中心、江苏省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食品化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乳品研究所、扬州大学焙烤食品技术中心等一批优质教学科研平台,充分保障学生的实践与工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5]
学院于1984年开始国际交流与合作,1985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来自日本、韩国、朝鲜、美国、加拿大、德国、泰国等国长期与短期留学生来我院参加学历教育学习与研修。多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与交流。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朝鲜等国的专家学者先后来我院交流讲学。学院多次组团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访问。学院现有近60名外国留学生在烹饪与营养教育及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学习。外国留学生们的到来,促进了中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加深中外学生的友谊,更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
截至2019年12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有7个本科专业。[6]
乳品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 |
乳品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实施“特色强院 科学育人”学院文化,坚持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师资队伍数量为基础,以补充新办专业师资数量、引进和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重点,以提高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为核心,以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师资队伍的数量、专业结构和质量,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有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49人;博、硕士生导师4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1名教师入选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5名教师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2名教师入选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8名教师入选学校人才工程计划。学院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国家级烹饪大师15人,教师中有多人在国内外烹饪大赛中获奖,在第八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中,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3]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全国烹饪高等教育首创、办学历史最长、办学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省内高校同类专业较早设立、有厚实办学基础和丰富办学经验的校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学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乳品工程专业是国内开办较早的专业。
学校环境(2)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3个硕士点,拥有食品工程(工程硕士)和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点,拥有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服务方向硕士点、旅游管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校级重点学科。[7]
院长:周晓燕
党委书记:孙云寿
党委副书记:解小青
副院长:杨振泉
副院长:毛卫东[8]
中餐繁荣基地常务副主任: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