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困境有二,其它的问题均由此得来:花钱多和挣钱少。因为花钱多,他们透支信用卡;因为挣钱少,他们无法靠收入偿还卡债。也许只有一个困境:挣钱少。因为挣钱少,他们透支,因为挣钱少,他们无现金付债。这是卡付卡的心声。
卡夫卡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其所说的大概是人类的某种宿命。后面的卡付卡,则是现当代信用卡透支者们的自嘲,他们的心声折射是消费社会的本质。
卡付卡,语出电视剧《丑女无敌》,是那个大波女裴娜的外号。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信用卡透支后,用另外一张卡套现来支付前面一张卡的债务,而无视昂贵的手续费和利息。该类人群的数量,无论是在国内外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西方数据看,截至2008年10月,美国人总的信用卡债务接近1万亿美元,相比2003年增幅超过25%。 有分析师认为,2009年将是消费信用史上最糟糕的年份之一,可能会让目前的金融危机雪上加霜。
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会把其归为信用卡的方便以及银行审核宽松和发卡过度。但从商业的角度讲,信用卡的高风险背后是高收益。
据统计,信用卡业务在西方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在30%以上。发一张信用卡不仅能够支取高于18%的年利率,而且还可以从客户签账额中得到1.6%的提成(国际上通用的是8:1:1法则,即商户在提供刷卡的时候必须扣除2%的手续费,其中的80%交给发卡行,10%交给收单银行,还有10%是给中介机构的)。
很多读者这下应该就能明白,我们国内银行大爷为何会放下身段到街边支个摊子招揽群众办卡,为何会在你到银行办理别的业务时,死活要赠送你各类所谓纪念版信用卡。就因为,搞这种业务太值了。
说到这里,还都是银行单方的如意算盘。它们想要实现这种商业利益,就必须团结广大群众,尤其是众多的卡付卡和卡奴,只有这些人的支持和拥护,银行才可以在账面上实现高额利润。
如何团结群众,这个可以从社会历史的宏观背景和商业机构的微观操作来解释。
首先,需要明白我们所处的是消费社会,从前是人在围绕你,现在围绕你的是物,从前是物看着人一代代灭亡,现在是人看着物一批批消失。人们的心里剩下的就是对物质的占有欲望。关于欲望原因的分析比较复杂,你可以用刺激理论来解释,你也可以用原罪理论阐述,还可以从心理变态来说明,目前来说还没有权威定论。但从结果看,这种欲望造就无数购买行为,而且如抽烟一样,往往上瘾且一发不可收拾,看看电影《天生购物狂》可以管窥一二。
至于银行商业操作的技术层面,不多说,无非就是各类营销手段,什么积分换礼物、逢年过节送张电影票、免息期、最低还款额度等等。这些最多就是煽风点火,鼓励你多刷信用卡的酶,非为主因。
不管有多少致因,卡付卡还是在大量出现,怎么办呢?
西方曾有理论家号召全世界年轻人团结起来,砸烂这个消费社会。这个,显然不现实。
套用卡夫卡的话来说卡付卡,或许可以是这样:因为浮躁,他们透支消费;因为懒惰,他们缺钱还债。要我说,各位卡兄还是悠着点,用卡还卡,总有个极限。若是挣钱少就别浮躁,若是花钱多就别懒惰。或者量力消费,或者勤奋赚钱,这才是现实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