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玛尔1907年出生于法国,后搬至阿根廷。
1920年代末,和父母搬回巴黎后,她进入顶尖的学院学习艺术,并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传记作家将她形容为“非常有野心,有充足的精力。
1931年,她开设了一家专业工作室,将名字改为朵拉·玛尔,并结识了后来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的妻子杰奎琳·兰。
1936年,西班牙陷入了内战,毕加索支持共和派一方。在难民中,他激烈颂扬为祖国殉难的爱国者。他画凶猛的猫和戴了桂冠的蛞蝓,以此来寓意法西斯主义。多拉则表现得更激进,她所给予的政治上的支持,使毕加索产生了艺术上的飞跃和升华。毕加索开始大型画的研究和创作,多拉成了他的好帮手,为他拍摄创作进展情况。
1937年6月,毕加索以多拉忧伤的形象创作了名画《哭泣的女人》,此画在多拉去世后一周年拍卖时,价值3700万法郎。
1939年,多拉发现毕加索仍在和那个年轻的小女人来往。在这两个漂亮的女性中,毕加索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对比着,他用同一背景、同一姿态表现这两个女人——既画这个,又画那个。一个神态冷漠,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色彩浓烈。多拉接受了这种现实,然而妒忌心理却无法摆脱。紧接着西班牙战事,整个欧洲也陷入了战争,法国被占领,多拉生活在战争阴云之下。就在这时,毕加索又燃恋火,一个20岁的大家闺秀使他梦幻连连。多拉和他激烈争吵,但无力劝阻他。她精神崩溃,举止失态,甚至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是她的朋友将她领出医院。
1943年,毕加索离开了多拉·玛尔,分手时赠给她一套法国南方的住宅作为纪念。
50年代初,她以描绘乡村田园风光为主,这或许和她生活的环境有关。因为早在1945年,毕加索用一幅画的代价买下了沃克吕兹省一个古老小镇的一幢4层房子,并将它送给了已经分手的多拉。房子处于村镇中心,砖石结构,这儿环境幽雅,阳光充足,山花烂漫,俯视阿维尼翁一览无余。
直到1995年,每年夏天,多拉都要在这儿度二三个月的假,如果秋天气候温和,她会住得更长些。每当村民见到那房子的百叶窗开启了,就知道她又来了。和在巴黎一样,早年在这儿她也接待老朋友。然而慢慢地她开始离群,避开熟人,请求别人给她安静。神秘主义始终吸引着她,还在她年轻的时候,她就阅读神学书籍,她曾多次为她的杰出的恋人的灵魂纯洁担忧,劝他忏悔自己的过失。
60年代以后,她除了去教堂,再也不外出了。她说:对她来说,除了毕加索,就只有上帝了。
1997年,多拉·玛尔孤独地离开了人间,正像她那去世前30年顾影自怜的生活一样平静。只有7个人为这位毕加索的灵感启示者——现名埃里埃特·戴奥多哈·玛科维茨——原名多拉·玛尔的老人送葬。
作品名称 |
作品介绍 | 作品 |
---|---|---|
罗吉·安德烈 | 经济危机后,玛尔觉得有必要去记录社会弱势群体。 她参观了巴塞罗那和伦敦,拍摄了一系列纪实照片。她那时就已经懂得如何捕捉现实中的不平凡。玛尔震惊于人们的悲惨生活和法西斯主义的做法,她参与了左翼政治,并加入了反法西斯知识分子联盟。 | ![]() |
假装者 | 玛尔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政治寓意。比如受几年前在巴塞罗那拍摄的照片启发,玛尔创作了《假装者》,表现了一个站在倒置拱形门廊中的杂技演员。他的身体向后拗成C字,似乎脱离了地心引力的控制。他变形的身体暗示了1930年代“二”战前夕艰难的社会环境。背景是一张颠倒放置的阁楼照片,玛尔在上面手绘了砖块。 | ![]() |
海滩上的怪物 | 《海滩上的怪物》这幅作品象征了当时政治的恶化和战争的威胁。 平静海面上的怪物是超现实主义的常见题材。这个不祥的怪物凝视着大海,等待着即将来临的未知。 | ![]() |
愚比王 | 《愚比王》这幅作品的名字来源于阿尔弗雷德·杰里恐怖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怪物的特写。它眼睛呆滞,耳朵下垂,具有猪、虱子、大象等元素,挑战了观者的视觉认知,体现出超现实主义者对怪诞事物的热衷。这件作品是超现实主义反法西斯运动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包含了“无格式”的概念,即一种混乱的感觉、思想或经验,不能用语言说明,没有物理结构,也不符合社会传统,具有令人作呕的特征。 | ![]() |
Etude publicitaire pour Pétrole Hahn | 1930年代是插图杂志的鼎盛时期,为玛尔的前卫摄影提供了展示平台。除了政治宣传,玛尔的商业作品经常被刊登在法国主要杂志上。比如这张洗发水的广告,瓶子冲洒出一头长长的波浪卷发。 | ![]() |
岁月在等着你 | 这张是一种抗皱霜的广告,玛尔拍摄了她的朋友的肖像,并将一张蜘蛛网叠放在照片上,运用了双重曝光与实物投影技法。 | ![]() |
无题(手和贝壳) | 《手贝》作品表现了一只从海螺中伸出的手,仿佛一只寄居蟹在沙滩上爬着,背景漂浮着世界末日般的云朵。手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人类对肉体的迷恋,掺杂着痛苦和愉悦的情感。这张作品非常经典,运用了三分法构图,营造了一种戏剧性的明暗效果。 | ![]() |
阿斯托格街29号 | 右边这张照片展现了玛尔对诡异空间的关注。一个身形健硕的形象被置于一个变形的封闭长廊内。她仿佛一个被斩首的女性,但玛尔又在头上画出了一些小鸟的特征。 | ![]() |
无题(重复曝光的自画像) | 1934-1936年是玛尔超现实摄影创作的黄金时期,她的作品在各种国际展览和出版物中出现。历史学家安考斯曾评价道,“只要你看到一张玛尔的作品,就会感受到她的风格。她的照片可以和你说话。”玛尔对自己的才华也毫不怀疑,她曾说,“我和曼雷一样好!”[2] | ![]() |
作品名称 |
作品介绍 | 作品 |
---|---|---|
罗吉·安德烈 | 经济危机后,玛尔觉得有必要去记录社会弱势群体。 她参观了巴塞罗那和伦敦,拍摄了一系列纪实照片。她那时就已经懂得如何捕捉现实中的不平凡。玛尔震惊于人们的悲惨生活和法西斯主义的做法,她参与了左翼政治,并加入了反法西斯知识分子联盟。 | ![]() |
假装者 | 玛尔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政治寓意。比如受几年前在巴塞罗那拍摄的照片启发,玛尔创作了《假装者》,表现了一个站在倒置拱形门廊中的杂技演员。他的身体向后拗成C字,似乎脱离了地心引力的控制。他变形的身体暗示了1930年代“二”战前夕艰难的社会环境。背景是一张颠倒放置的阁楼照片,玛尔在上面手绘了砖块。 | ![]() |
海滩上的怪物 | 《海滩上的怪物》这幅作品象征了当时政治的恶化和战争的威胁。 平静海面上的怪物是超现实主义的常见题材。这个不祥的怪物凝视着大海,等待着即将来临的未知。 | ![]() |
愚比王 | 《愚比王》这幅作品的名字来源于阿尔弗雷德·杰里恐怖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怪物的特写。它眼睛呆滞,耳朵下垂,具有猪、虱子、大象等元素,挑战了观者的视觉认知,体现出超现实主义者对怪诞事物的热衷。这件作品是超现实主义反法西斯运动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包含了“无格式”的概念,即一种混乱的感觉、思想或经验,不能用语言说明,没有物理结构,也不符合社会传统,具有令人作呕的特征。 | ![]() |
Etude publicitaire pour Pétrole Hahn | 1930年代是插图杂志的鼎盛时期,为玛尔的前卫摄影提供了展示平台。除了政治宣传,玛尔的商业作品经常被刊登在法国主要杂志上。比如这张洗发水的广告,瓶子冲洒出一头长长的波浪卷发。 | ![]() |
岁月在等着你 | 这张是一种抗皱霜的广告,玛尔拍摄了她的朋友的肖像,并将一张蜘蛛网叠放在照片上,运用了双重曝光与实物投影技法。 | ![]() |
无题(手和贝壳) | 《手贝》作品表现了一只从海螺中伸出的手,仿佛一只寄居蟹在沙滩上爬着,背景漂浮着世界末日般的云朵。手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人类对肉体的迷恋,掺杂着痛苦和愉悦的情感。这张作品非常经典,运用了三分法构图,营造了一种戏剧性的明暗效果。 | ![]() |
阿斯托格街29号 | 右边这张照片展现了玛尔对诡异空间的关注。一个身形健硕的形象被置于一个变形的封闭长廊内。她仿佛一个被斩首的女性,但玛尔又在头上画出了一些小鸟的特征。 | ![]() |
无题(重复曝光的自画像) | 1934-1936年是玛尔超现实摄影创作的黄金时期,她的作品在各种国际展览和出版物中出现。历史学家安考斯曾评价道,“只要你看到一张玛尔的作品,就会感受到她的风格。她的照片可以和你说话。”玛尔对自己的才华也毫不怀疑,她曾说,“我和曼雷一样好!”[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