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豆

两型豆

命名者及年代 Benth.,1851
菜豆族
中文学名 两型豆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亚界  
亚目 蔷薇亚目
亚科 蝶形花亚科
两型豆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两型豆两型豆(5)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长0.3-1.3米,被淡褐色柔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小,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具明显线纹;叶柄长2-5.5厘米;小叶薄纸质或近膜质,顶生小叶菱状卵形或扁卵形,长2.5-5.5厘米,宽2-5厘米,稀更大或更宽,先端钝或有时短尖,常具细尖头,基部圆形、宽楔形或近截平,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常被贴伏的柔毛,基出脉3,纤细,小叶柄短;小托叶极小,常早落,侧生小叶稍小,常偏斜。

花二型:生在茎上部的为正常花,排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有花2-7朵,各部被淡褐色长柔毛;苞片近膜质,卵形至椭圆形,长3-5毫米,具线纹多条,腋内通常具花一朵;花梗纤细,长约1-2毫米;花萼管状,5裂,裂片不等;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1-1.7厘米,各瓣近等长,旗瓣倒卵形,具瓣柄,两侧具内弯的耳,翼瓣长圆形亦具瓣柄和耳,龙骨瓣与翼瓣近似,先端钝,具长瓣柄;雄蕊二体,子房被毛。另生于下部为闭锁花,无花瓣,柱头弯至与花药接触,子房伸入地下结实。荚果二型;生于茎上部的完全花结的荚果为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3.5厘米,宽约6毫米,扁平,微弯,被淡褐色柔毛,以背、腹缝线上的毛较密;种子2-3颗,肾状圆形,黑褐色,种脐小;由闭锁花伸入地下结的荚果呈椭圆形或近球形,不开裂,内含一粒种子。花、果期8-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至陕、甘及江南各省。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亦有分布。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路旁及旷野草地上。平原地带未见生长,喜湿怕高温。

栽培技术

种子处理:种子硬实是植物界常见的现象,是种子休眠的一种形式,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种。

  1. 化学法:浓硫酸处理是最常见的化学方法,对破除硬实效果明显,是豆科硬实尤其是野生豆科植物种子处理常用的方法。浓硫酸处理8-10分钟可促进种子的发芽,发芽率可高达98%,
  2. 物理法:机械损伤种皮是处理硬实种子有效的方法之一,划破种皮处理的种子发芽力要显著高于砂子研磨,但因耗时太多,宜用于少量种子处理。砂子研磨的过程中,由于研磨的力度与强度具不确定性,造成一小部分种子种胚受损或未能有效损伤种皮,这可能是砂子研磨处理较划破种皮处理的种子发芽力低的主要原因。热水烫种可软化种皮,去掉种皮表层的蜡质和油脂,提高透性并浸出种子内发芽抑制物。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直接关系到田间播种期的选择。平均发芽时间短的种子,发芽迅速,发芽起始早,播种后出苗早而整齐,场圃发芽率高,发芽指数高,故探索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非常重要。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发芽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发芽率降低,甚至休眠。该研究表明,两型豆地上种子的萌发在恒温20-30℃之间发芽最好。

育苗:在中国华北地区栽培,一般5月上旬播种育苗,每营养钵播一粒种子,地上种子必须进行播前处理,比较简易的方法是用小刀划破种皮;地下种子可以直接播种;播种深度1.5-2厘米;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栽培技术

两型豆图片两型豆图片(4)

精细整地、适时定植:栽培两型豆的田块,土壤要疏松,利于地下结种子,墒情要好。当幼苗长至第1片真叶展开时,可以定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50厘米。每666平方米施用15-20千克磷酸二铵做底肥。

管理措施:定植后,应及时进行遮阳处理,采用60-70%透光率的遮阳网比较合适;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施少量氮肥。植株长至35厘米以上时,要及时搭架,利于植株缠绕生长。

及时收获:当地上豆荚变黄炸荚前要及时收获,同时挖出地下种子,地下种子分布于3-6厘米土壤中,地下种子经快速水洗掉附着的土壤后,风干保存。

主要价值

两型豆种子可入药,用于医治妇科病。两型豆地上、地下部分都结种子,种子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