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村

中文名 龙胜村
面积 27,128亩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据相关政府网站统计,该村总户数555户,人口2,390人。其中:贫困户169户,贫困人口681人。劳动力47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7人。总幅员面积27,128亩,耕地20,690亩,均为旱田;林地1,438亩;草原1,450亩。大牲畜饲养量536头(匹),其中:黄牛370头,马166匹。生猪饲养量1,086头,羊375只,家禽6,700只。

经济状况

据相关政府网站显示,该村人口多、土地面积少,人均占有耕地只有8.65亩。2001年粮豆总产量为1,462吨,人均占有粮食612公斤。农业总产值427.1万元。农业总收入156.3万元,其中:牧业收入23万元。人均纯收入654元。村级债务359.7万元,债权98.5万元。

社会基础状况

据相关政府网站统计,该村有小学校2所,在校学生193名,教师1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占81%。全村砖瓦房39座,占房屋总数的 7%,其它多为土房,年久失修。有电视户455户,有四轮车22台,柴油三轮车4台,牛马车304辆。有饮水井430眼。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缓慢。无机电井,无大型农机具,无卫生所,无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

扶贫工作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一是无抗旱机电井。全村20,690亩耕地没有1眼机电井,每年春种要到离屯20几里外取水,这样既延误了农时,又增加了种地费用。二是无大型农机具。只靠小四轮和牛马犁耕作,土地板结严重,导致粮食单产不高。三是无卫生所、缺医少药,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四是无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畜禽患病、配种得不到及时处理,无饲料加工点,制约了畜牧业的生产发展。

产业结构单一

多年来农民只注重种植业生产,无资金发展养殖业,农牧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脱贫致富速度缓慢。

地力差

在全村土地中有85%是低产田,土壤多为盐碱土,有机质含量低,不耐涝,不抗旱,耕农家肥施用量少,大部分靠施用化肥来补充土壤养份,加之多年不耕暄,土地板结,致使粮食产量徘徊不前。

农民科技素质不高

据相关政府网站显示,全村劳动力具有高中文化42人,初中文化66人,文盲、半文盲364人。科技意识不强,缺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科技户。

其它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供子女上学,天灾病业,无钱种地买畜等多种原因导致贫困。

规划发展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机电井达到10眼,全村20,690耕地,均可保证春种用水及抗旱保苗。购买802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可保证耕地每3年耕暄一次,确保粮食产量。建1处畜牧兽医服务室,保证牲畜防疫治病不出村。

产业结构实现合理优化

粮食种植全部实现良种化,增施有机肥料,全部推广先进技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畜牧业和特色产业万寿菊,走农牧业良性循环之路。在产业结构上,加大养殖业比例,通过项目实施,使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在种植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万寿菊这一特色主导产业,使粮经作物达到4:6。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项目实施后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500元,人均产粮达到1,195公斤,增加583公斤。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元。所有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较大改善,贫困户解决温饱,全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