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

佛龛 446处
组成部分 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
中文名称 大佛寺石窟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

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彬县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极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该寺位于彬县城西10公里的清凉山下。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必经此地。《关中胜迹图志》记载:“唐庆寿寺,在彬州西二十里官道旁,唐贞观二年建。”大佛寺石窟开凿在任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这里川流横列,山峰对峙,地势狭长如廊,泾河自“佛洞”前婉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窟前5层楼阁屹立。这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1956年咸阳地区文管会对大佛寺进行了全面勘察。大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内有造像的洞窟共19个,造像1498尊。东部87窟称之为“东窟”;中部12窟称之为“中崖”,即“明镜台”;西部8窟称之为“西崖”。东崖和中崖洞窟比较密集。开凿较早、规模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大佛洞”,其次是“千佛洞”和“罗汉洞”。

历史沿革

  大佛寺旧称“庆寿寺”,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这一带山川交错,风光绮丽,岩洞深壑,古刹因山就势而建,望之巍然。大佛寺石窟主要由大佛窟、罗汉洞、千

佛洞等组成。石窟坐南面北,泾河自“佛洞”前蜿蜒东流。洞窟分布在东西绵延1公里长的清凉山上,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造像1498躯。时代始于北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1979年成立了大佛寺文物保管所。国家曾两次拨款对大佛寺石窟进行了加固和维修,修复了窟前五层楼阁,大佛洞前修建起“明镜台”,大佛洞内新添了排水设施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建筑

  全寺共130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仑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

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萨,力士。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游人会从中充分领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千佛洞、罗汉洞

  千佛洞和罗汉洞的开凿,大约是在唐高宗执政时期,这是两所位于大佛洞左右两侧的大型中心柱窟,其中罗汉洞没有按期完工。中心柱窟,也就是在窟内地面的中心树立

一座粗大的通顶方形塔柱的洞窟,这座中心塔柱象征着佛塔,古代的僧侣们可以环绕着塔柱作右旋礼拜。这种洞窟在十六国与北朝时代是最为流行的,到了唐代就已经很少见到了,从这方面来讲,千佛洞与罗汉洞的建筑本身就为我们研究中心柱窟的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罗汉洞在大佛窟的西侧,共有四个石窟,规模较小。第三窟的内壁浮雕有60多幅经变故事,并保存有许多唐宋以来的游人题刻。其余的三窟内都有石佛和菩萨的造像,数量不等,造型与大佛窟十分相似,雕工细致,风格也很相似。罗汉洞的东侧是千佛洞,由三个石窟组成。外为一明两暗的厅堂,内为石窟。窟内均有佛和菩萨的造像,四周的墙壁上凿刻有300多幅浮雕,刻画人物和经变故事,惟妙惟肖。

  千佛洞中保存的大小造像龛共有一百七十五所,有十几所龛包含着明确的铭文发愿题记,大部分是在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朝雕造出来的。这个时期的造像都具有健美的身材、婀娜多姿的体态,体现了大唐帝国中最为纯正的佛教造像艺术。我们之所以确认它的纯正性,就是因为它基本上保留了大唐首都长安城的佛教艺术风尚,这种风尚正是波及全国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兴起唐风艺术的

主要因素与本质所在,而在它的发源地--今天的西安城中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了。特别是在千佛洞中还保存了一所与真人等高的一佛二菩萨造像龛,是由武则天的堂侄女、彭城县主武氏与她的丈夫豳州司马柱国李齐共同发愿雕造的。豳州也就是现在的彬县,李齐当年的职务就是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所等身像龛的佛与菩萨像,是集人体的写实美、夸张美于一体的雕刻艺术,也是千佛洞武则天时期雕刻的代表作品,是最为典型的初唐长安风格的造像艺术。

艺术价值

  大佛石窟依山石,傍泾水。整个石窟凿岩为窟,雕石为像,架木为楼。至今细数前人的遗留,在500多米长的立体岩石上,错落石洞石阁130多孔,神龛446处,大小造像1988尊。或说全寺共有107个大小石窟,257个佛龛,大小造像1498尊。主窟大佛释迦牟尼依岩坐于幽深空

灵的石窟正中,身高24米,手高4.5米,指高2米,一个手指甲就有50厘米高,造形雄伟、雕饰富丽,发式作螺髻形,长耳低垂、袒胸、盘膝端坐在莲座上,体态自然丰满,颇显唐代风格。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不胜惊叹。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射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大佛寺石窟有石刻经文2通,分别为《温室洗浴众僧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佛石窟还有碑石8通。题记178则,其中唐24、北宋68、金2、元18、明65、清1则。大佛寺石窟除了精美的造像之外,还保存有当年僧人们生活起居用的为数众多的僧房窟,系统成组地开凿在大佛寺的东崖,总数在九十所以上,这在中原北方地区的石窟中也是不多见的,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僧侣们曾经使用过的结构严密的崖中佛寺景观。千佛洞与罗汉洞中唐宋以来的碑刻题记大约有近二百条之多,其中不乏历史上的政界要人与名人题刻。

传说故事

  传说大佛是某一天山崩地裂,在轰隆隆的巨响当中,从石崖下突闪出来的。说那一天,有三个童子正在泾河川道悠闲地牧羊,忽然有一个声音不知从何处隐隐地传来,问“山开了没有?”再仔细听,声音愈加宏亮清晰。好奇的牧童四顾却无人影,而问声却一声紧于一声。于是,仨童便顽皮而随意地合声应了一句:“山开了!”随着这一声的回答,忽然山动地摇,对面那坐崖面耸立,山顶树木茂密葱茏的清凉寺下,訇然崩列开一孔巨大的石洞,一时金光四射,天地为之一亮,同时香气弥散,妙音彻空。受惊发呆的童子回神清醒后,发现已有一尊大佛盘腿坐于石洞正中了,还有两位形神俊美的菩萨侍立于大佛两旁。并非是人们想藉以传说来有意消隐或否定古代艺术创造者的劳动和功绩,而是觉得如此高大完美且神圣无比的佛尊,怎能是普通的人们能够雕刻创造出来的呢?仿佛只有上天和神灵的手段,才可般配这绝伦的艺术和佛祖的神圣。

命名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   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   此外,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   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   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寺庙大雄宝殿(石室禅院)

大观

  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不过,像少林寺、报国寺、灵岩寺等天下名刹或许大家早就熟知了,今天咱们要去瞧瞧那些与众不同的寺庙。   ¤贝壳庙   在台湾三芝乡的横山上,有一座名为“富福顶山寺”的庙宇。令人惊奇的是,整座寺庙是用上百种珊瑚和六万多种贝壳堆砌而成的,连寺庙的墙壁装饰也不例外。   贝壳庙源于当地一位信徒所发的要建庙供奉济公活佛的宏愿。整座寺庙历时两年才建造完成,庙门口就能看到贝壳雕饰、龙首鲤鱼身的“鳌鱼”,是祈雨消灾的吉祥物。此外,用珊瑚装点的十八罗汉隧洞、龙柱、香炉等也色彩鲜艳,很有看点,让人如同置身于海底世界。   ¤酒瓶庙   废弃的酒瓶,你会拿来做什么?答案或许千奇百怪,但泰国的僧侣却颇有创意地拿来盖了座“酒瓶庙”。   寺庙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东北640公里处。庙宇的建造者起初嗜酒如命,皈依佛门后开始觉醒,希望用酒瓶建寺以警醒世人。于是从1984年起,僧侣们开始搜集酒瓶,前后历时25年,耗费150多万个废弃酒瓶,建成了一座有主殿、大厅、宿舍、洗手间等20多所建筑的寺庙。   酒瓶建筑不仅色彩鲜艳、不会褪色,而且易于清洗。寺庙不仅治理了当地环境,还降低了建寺成本,可谓一举两得。如今,这里已成为泰国知名的旅游观光地。   ¤独柱庙   庙宇建筑通常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可在越南却有一座独柱支撑的袖珍小庙。   独柱庙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巴亭广场西南,是独具特色的越南古迹之一。说是“庙”,其实就是一座柱上小亭,柱子立于荷塘之中,使小庙有悬空漂浮之感。   独柱庙实际上原为延佑寺,曾经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如今仅有独柱庙遗留了下来。大柱原本是一根巨木,后来毁于战火,如今只能用水泥柱替代。独柱庙虽小,里面供奉的观音菩萨据说却极为灵验。   ¤蛇庙   庙宇通常让人精神怡然,可要进马来西亚的“青龙庙”,确实要有点胆量。   青龙庙位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是一座供奉宋朝老中医“清水祖师爷”的小庙。令人惊异的是,庙内的神龛、香案、烛台、梁柱上,到处是青黑花纹相间的野生毒蛇,且都没拔毒牙。虽说景象可怕,但毒蛇们白天在庙里睡觉,晚上出来觅食,与游人们倒也相安无事,而信徒们都相信,这是神灵感化的结果。   ¤猪庙   在日本京都的护王神社里,到处都是猪的形象:门口是充当门神的野猪;喷泉从猪石像的嘴里流出,供香客们净手;而野猪动物标本、泥塑猪、猪画像更是随处可见。将其称之为“猪庙”毫不为过。   不过,神社供奉的并非猪,而是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晚唐时期)的名臣和气清麻吕。传说和气清麻吕在流放途中曾遭人追杀,身处险境之际,竟有三百头野猪相救,从此野猪被奉为其家族图腾。如今人们不仅会来此祭祀,年轻人还很热衷于在这里举办婚礼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