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羊茅

矮羊茅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矮羊茅矮羊茅(4)

多年生草本,密丛。秆细弱,平滑无毛,高4-10(15)厘米,基部宿存短的褐色枯鞘。叶鞘平滑;叶舌极短具纤毛;叶片纵卷呈刚毛状,较硬直,平滑无毛,长1.5-6(10)厘米;叶横切面具维管束5-7,具厚壁组织束3,较细弱。

圆锥花序紧密呈穗状,长(1)2-3厘米,分枝短,微粗糙;小穗紫色或褐紫色,长5-6毫米,含3-6小花;颖片背部平滑,顶端渐尖,第一颖窄披针形,具1脉,长约2毫米,下部边缘常具细短纤毛,第二颖宽披针形至倒卵形,具3脉,长约3毫米;外稃背部平滑或上部常粗糙,顶端具长1.5-2毫米的芒,第一外稃长3.5-4毫米;内稃具2脊,脊粗糙;花药长(0.8)1-1.4毫米;子房顶端无毛。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矮羊茅是一种寒中生密丛型下繁禾草,高山和亚高山草甸草场的建群种或伴生种。适应寒冷湿润的高山气候,年平均温度1月份-29.6℃,7月份17.9℃。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同时也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逐渐减少。从西北部的541.6毫米减少到东南部的322.6毫米。适宜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明显生草过程,呈灰棕—褐色,根系交织,以粗腐殖质形态存在,腐殖质层厚10-12厘米,土壤一般呈酸性至中性反应。植被以低矮呈垫状的蒿草+苔草+-高山蓼为主,植被覆盖度约40%。矮羊茅在天山北坡生长在山体陡峭、坡度大、海拔2500-2700米的沟谷坡地上。它与白尖苔草、珠芽寥、嵩草、高山唐松草、准噶尔蓼、火绒草、石竹、委陵菜等构成草甸型草场,是禾草十杂类草草场型的建群种之一,总盖度为70-90%,草层高度10-60厘米,在准噶尔西部山地亚高山草甸与高山草甸过渡地带,矮羊茅常与苔草、千叶斯蓍、天山羽衣草、早熟禾、老鹳草等组成过渡型草场,是禾草、杂类草草甸草场中的伴生种,草场植被总盖度70-85%,草层高度10-50厘米。在藏北高原以小嵩草为绝对优势的草甸草场中,矮羊茅与矮火绒草、细火绒草等杂类草伴生。矮羊茅矮羊茅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新疆(塔什库布干、策勒、精河、温宿)、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湖北等省区。克什米尔西部、帕米尔高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在天山北坡矮羊茅通常于4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结实,9月初枯黄。矮羊茅矮羊茅

主要价值

矮羊茅为密丛型下繁草,植株矮小,再生性强,耐牧,耐践踏,分蘖力强,适宜放牧利用。它在生长期全株鲜嫩,叶量丰富,马、牛、羊和骆驼均喜食,绵羊最喜食。干枯后残留程度好,枯草质地柔软,各类家畜仍喜食。但由于分布环境所限,只能在晚春和夏季利用,是夏季放牧场的优等牧草。矮羊茅在抽穗期青干草在阉牛瘤胃中48小时的消化率为56.71%,营养成分较高。

矮羊茅营养成分(占风干物质%)
生育期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侵出物 粗灰分 采集地点
抽穗 5.57 10.18 2.71 26.29 46.23 9.02 0.83 0.168 昌吉

词条图册

矮羊茅营养成分(占风干物质%)
生育期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侵出物 粗灰分 采集地点
抽穗 5.57 10.18 2.71 26.29 46.23 9.02 0.83 0.168 昌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