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本色(5)剧情描写年轻美貌、自视甚高的伊莎贝尔·阿彻尔,从美国来到英国的加登考特,拒绝了沃伯顿勋爵的求婚后去伦敦看望表兄和女友。在那里她又拒绝了卡斯珀·古德伍德的求婚。这时她一心只想做一个自由人。但是,多年后她还是嫁给了吉尔伯特·奥斯蒙德,而他们的儿子却在摇篮里夭折了。后来伊莎贝尔在通信中了解到表兄拉尔夫病危,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动身去加登考特探望,与拉尔夫见了最后一面。表嫂告诉她,奥斯蒙德的女儿潘西是塞雷娜·默尔所生。参加完葬礼,卡斯珀·古德伍德又提出私奔建议,伊莎贝尔没有正面回答。[3]
英文名:Portrait of a Lady, The
导演:简·坎皮恩
编剧:
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novel
Laura Jones
主演:
约翰·吉尔古德
妮可·基德曼
克里斯蒂安·贝尔
约翰·马尔科维奇
玛丽-路易斯·帕克
类型:剧情
上映:1996年01月18日
地区:美国英国 对白:英语 意大利语
评分:5.8/10(1912)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Digital
时长:142 分钟
分级:瑞典:Btl 澳大利亚:PG阿根廷:13
导演 Director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编剧 Writer
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 novel
Laura Jones
制作人 Produced by
史蒂夫·高林 Steve Golin- producer
Ute Leonhardt- associate producer
蒙蒂·蒙特格美里 Monty Montgomery- producer
Mark Turnbull- producer
Ann Wingate- co-producer
Heidrun Reshöft- associate producer (as Heidrun Reshoeft)
摄影 Cinematography
Stuart Dryburgh-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Veronika Jenet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沃伊切赫·基拉尔 Wojciech Kilar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Janet Patterson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马丁·柴尔斯 Martin Childs-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Mark Raggett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Janet Patterson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Kent Houston- Peerless Camera Co.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Ida Corti-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Italy
Simon Emanuel-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Colin Englert- second unit director
Piero Frescobaldi-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taly
Richard Houl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Fabio Jephcot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Paul Taylor-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Mark Turnbull-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Julia Waye-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选角导演 Casting
Johanna Ray[4]
约翰·吉尔古德 .... Mr. Touchett
尼科尔·基德曼 .... Isabel Archer
克里斯蒂安·贝尔 .... Edward Rosier
约翰·马尔科维奇 .... Gilbert Osmond
玛丽-路易斯·帕克 .... Henrietta Stackpole
舍利·杜瓦尔.... Countess Gemini
理查德·格兰特.... Lord Warburton
巴巴拉·赫尔希 .... Madame Serena Merle
维戈·莫特森.... Caspar Goodwood
谢利·温特斯.... Mrs. Touchett
罗杰·阿斯顿·格里菲斯 .... Bob Bantling
Francesca Bartellini .... Isabel's Maid
Achille Brugnini .... Footman At Ballroom
Emanuele Carucci Viterbi .... Roccanera Butler
Valentina Cervi .... Pansy Osmond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意大利 Italy 1996年8月28日(威尼斯电影节)
意大利 Italy 1996年10月18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6年12月6日
法国 France 1996年12月18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6年12月20日
丹麦 Denmark 1996年12月20日
芬兰 Finland 1996年12月20日
美国 USA 1996年12月24日
德国 Germany 1997年1月9日
美国 USA 1997年1月17日
荷兰 Netherlands 1997年1月23日
日本 Japan 1997年1月25日
西班牙 Spain 1997年2月6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1997年2月6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7年2月21日
英国 UK 1997年2月28日
新加坡 Singapore 1997年3月6日
土耳其 Turkey 1997年3月7日
南非 South Africa 1997年3月14日
瑞典 Sweden 1997年3月21日
波兰 Poland 1997年3月31日
巴西 Brazil 1997年4月1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7年5月15日
韩国 South Korea 1997年11月1日
墨西哥 Mexico 1998年1月9日
匈牙利 Hungary 1998年11月19日
女权主义的阵痛
对于亨利·詹姆斯来说,《淑女本色》几乎耗费了他的一生的精力。欧洲,对于幼稚的美国人来说,是一条诡诈的深渊,是一种充满阴谋的文化形态。伊拉贝尔·阿彻是《淑女本色》中的女英雄,是他的最爱和最具悲剧性的角色,她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于一种理想主义,而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把她拖下了深渊,让她心碎。
在简·坎皮恩改编的电影中,伊莎贝尔是一个美国孤儿,她拜访了英国的亲戚,收到一个嫁给贵族沃波顿的建议。他富有高贵,甚至居住在一座有护城河环绕的房子内。但是,她拒绝了,尽管她很爱那条护城河。
为什么她要拒绝沃波顿?因为他太合适,太安全,太肯定了,她需要一个能够激发她灵感的男人。她这个决定让她的表弟拉尔夫大吃一惊。拉尔夫也深爱着伊莎贝尔,但是他没有讲出来,因为他患有肺病,每一刻都有死掉的可能。“我会感到快乐的,”他沉思,“看着一位年轻少女拒绝沃波顿。”但,那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拉尔夫和他富有的父母塔奇特夫妇住在一起,他知道伊莎贝尔拒绝了沃波顿,意识到她的贫穷,唯恐她被欧洲艰难的现实所摧毁。他想让她有机会富有。在他的父亲濒死之际,他要求将他的财产的一大部分留给那个年轻的女人。拉尔夫解释说:“我把财产给予那些能够满足自己想象力的人。”伊莎贝尔被那份遗产震惊了,但从未探究过原因。她开始旅行了,在罗马,她遇到了默尔夫人,一个知道所有人需求的女人。她为伊莎贝尔介绍了懒惰的流浪艺术家吉尔伯托·奥斯蒙德。奥斯蒙德是一个衣冠楚楚虚伪的片子,但是,伊莎贝尔,却嫁给了这个恶棍--她看得到沃波顿的缺点,却看不到奥斯蒙德的。
故事跳跃了三年,这时,伊莎贝尔和奥斯蒙德的关系已经非常可怕了。她的表弟,拉尔夫,来到了罗马,看穿了她的婚姻:“你不觉得守着这样一个毫无成就的艺术家没什么意思吗?”当伊莎贝尔意识她真实处境之后,她的陷阱却更紧密了。
不必揭露更多了,然而,这是在我们被假定读过原著的基础上所下的结论。如果你没读过小说,一下子看懂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电影忽略了太多。
为什么,例如,伊莎贝尔会嫁给奥斯蒙德?在小说中并无神秘可言:他是一个艺术家,会装腔作势,装得就像一个上流人一样。在简·坎皮恩的电影中,奥斯蒙德并不善辩,他是一个阴险的,险恶的恶棍。至关重要的差别在这里:在小说中,伊莎贝尔嫁给他是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在电影中,是因为他是一个受虐狂。
这个差别对故事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拉尔夫来说,她必须看起来愚蠢甚于勇敢,甚至对
奥斯蒙德来说,他要看起来更坏,比小说中要坏的多。《淑女本色》以一系列的重击结尾。任何一个读过亨利·詹姆斯的人如果认为他是一个冷血动物,那就是没有读懂他。在他谨慎的行文之下,是对上层社会中挣扎的渴望与恐惧。他的小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伊莎贝尔是一个好女人,她试图做好,但她做的不好,不好到误会了拉尔夫的忠诚,误会了沃波顿的爱,误会了她自己。
在电影中,故事没有这样发展。伊莎贝尔的转变太过僵硬。影片的结尾被坎皮恩强加的“女权主义意识”淹没了。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詹姆斯的女权主义意识要比坎皮恩的深刻的多,也有力的多。把伊莎贝尔塑造成一个天使似乎并不成功。
亨利·詹姆斯的价值在于他教会了我们思考自我动机。今天,我们无目的地生活着,我们相信爱是直觉。我们从电视和电影中获得价值观,那些价值观仅仅是为了驱赶我们急匆匆的上床,似乎所有现代情感都可诠释为一种阵发性的疼痛。在詹姆斯的小说中,人们会在做事之前进行思考,当他们做了错误的决定,他们会慢慢知道是如何和为什么是错的;现代的伊莎贝尔则会抛弃奥斯蒙德,起诉他并夺回财产,这就是他们之间的不同。
女人心
简·坎皮恩出生于一个演艺家庭,但这并没有让她一下子爱上电影。在真正进入电影行业之前,她获得了威灵顿大学人类学的硕士学位和悉尼大学美术学的学士学位。
在进入电影行业后,她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女人的电影,或者,换另一种说法,拍摄了一系列富有女性气息的电影。从1989年的《小甜心》开始,她的每一部电影都似乎有一个“女性”的核心意识。她说:"我感觉就像有人问我为什么讲英语一样。之所以女演员在我的影片中占主导地位,那是因为我也是女人,我理解女人,我理解女人的灵魂,女人的一切。这是我独特的洞察力。"
她的最新电影是《八》,在这部电影中,她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女性意识,探索着(或者说偏执地探索着)女性话语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虽然近期的电影所获评价不高,但是她坚信:"我或许真的没有更多天赋,但我的优势就是无所畏惧。"
毛遂自荐
在芭芭拉·赫希看到坎皮恩的《钢琴别恋》后,她给坎皮恩写了一封信,但是,这封信没有让坎皮恩在为《淑女本色》挑选演员时想起她。
最初,坎皮恩决定由苏珊·莎伦通扮演默尔夫人这一角色。这一角色是一个复杂的女人,在詹姆斯的小说中,她安排了奥斯蒙德和伊莎贝尔的见面。
尽管赫希和像马丁·斯科塞斯、菲利普·考夫曼、巴里·利文森和伍迪·艾伦这样的大导演合作过,但是,她还是决定参与这一电影。她说服坎皮恩让她在洛杉矶读两段剧本,后来,她花了五天时间,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准备角色。为了阅读这两段剧本,她全身着装黑色。
“靠了解她人获得角色有点奸诈。”赫希说,“但是,如果我能得到这个角色,我喜欢愚弄自己,至少某天我能演上这个角色,我想和简合作。”
此时,导演已经因为自己的某些原因找到了答应出演这一角色的演员。
“我没有足够经验和演员合作,”坎皮恩说。看到默尔夫人推动剧情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她就像是一堆泥土,”她说。“你担任一种介绍的角色,这就像一个花瓶,一个高大优雅的花瓶,但是你可以尽可能的挖掘它的内涵。”
“我喜欢做泥土。”赫希说,“用正确的方式。”
坎皮恩为何赫希拍了一段录影,但是没有再重新观看。莎伦通拒绝了这一角色,然后斯特里普也拒绝了。这给坎皮恩造成了困扰。“其他演员我不满意,”她说,“这会伤害她们,你必须小心翼翼,在见她们的时候。”
这时,赫希的形象还没有出现在坎皮恩的脑子里,直到六个月后,坎皮恩的丈夫建议她看看那段录影。
“太棒了,”坎皮恩说。“芭芭拉有一种你从未见过的强度,她就在你手边却你却视而不见。我喜欢她黑猫一样的面孔,那里也有世俗品质。我想芭芭拉能够适应这一角色。”
赫希说:“我不能告诉你有多少次导演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已经找到一个更火辣的演员了,但是,我从超市回来后,发现电话中有一条留言,是我的经济人打来的。她的声音很严肃。我打电话给她,她说:‘芭芭拉?’我说:‘是的。’接着,她说:‘现在是三月十一日五点二十二分,你得到《淑女本色》中的角色了!’”
《淑女本色》的主题是科利尔乘飞机飞往波兰会见坎皮恩时想到的。
苏珊·莎伦通本来是要扮演默尔夫人这一角色的,但是因为拍摄计划和自己女儿的上学计划冲突,所以放弃了。芭芭拉·赫希扮演了这一角色并获得了自己第一项表演奖提名。
Gilbert Osmond: I know plenty of dingy people. I don't want to know any more.
吉尔伯托·奥斯蒙德:我对污秽的人知道的太多,我不想再多知道一点了。
Ralph Touchett: I love you but without hope.
拉尔夫·塔奇特:我爱你,但没有希望。
Isabel Archer: Why should there be pain then? That's not the deepest thing.
Ralph Touchett: Pain's deep... but it passes, after all. It's passing now but love remains.
伊莎贝尔·阿彻:为什么哪里会痛,那不是最深刻的。
拉尔夫·塔奇特:深沉的痛苦……但是毕竟,痛苦过去了,现在,爱还留着。
Ralph Touchett: And remember this, that if you've been hated, you're also been loved.
拉尔夫·塔奇特:记住,即使你被恨了,你也被爱着。
Isabel Archer: My cousin. He's dying. I must go to him.
Gilbert Osmond: Your cousin was dying when we married. He'll outlive us all.
伊莎贝尔·阿彻:我的表弟,他快死了,我必须去见他。
吉尔伯托·奥斯蒙德:你的表弟在我们结婚的时候就快死了。他比我们活得还长久。
在舞会那场戏时,我们可以听到一段完美的管弦乐,但是在银幕上只有一个少于十人的乐队,那是不可能的。[5]
评论一:
1996年的《一个贵妇人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改编自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但是精神内核却是简·坎平的。也许是剪刀手在介绍时给予我过多的期望,或许是这段时间看了太多隐忍的古装剧(马丁·斯科西斯的《纯真年代》留下的只有华丽的布景陈设),对这部讲述一个对自由生活充满向往的富有女人,遇到一个伪饰高尚的男人,放弃梦想,落入陷阱,最终识破骗局,冲破牢笼的电影,我其实是失望的。全片都是以一种缓慢的步调进行,但是镜头常时间的停留在一个物体上,还有时时出现的怪异的视角,如在楼梯转角处的仰拍,都令人觉得不安,觉得有事发生,像一部恐怖片。到头来却没什么出乎意料的情况出现,造成一种失落感。而且全片充满压抑感,角色欲言又止,连漫骂都要以高贵的言词来粉饰,连最终的冲破束缚都没能酣畅淋漓。
这种隐忍压抑是我不能够欣赏的。相较之下,《钢琴课》虽然也是古装剧,但是发生地是当时处于蛮荒状态的新西兰,情感处理上要奔放的多。形成很好的平衡。
评论二:
《贵妇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原本觉得影片已经很棒了,不过从相关介绍中,可以断定,小说对女主人公心理的描写是电影这个艺术手法无法表达也无法超越的。Kampion在电影中给了个开放式的结局,她没有告诉大家Isabelle会何去何从。电影的最后一段是Isabelle再次拒绝了美国富商戈德伍德,独自奔向屋子。屋子的灯亮着,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温暖,可是当Isabelle去推房门的时候却发现门是锁着的。镜头似乎在告诉大家她在努力奔向一个心中的最美好最温暖的未来,可是现实很严酷地把她关在了美好幻想的门外。然后她转过身的那一刻表情让人觉得她特别迷茫。
她后来又回到了意大利,又回到了那个该死的老公身边,如果光看电影中的这个女人的形相,怎么都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女人还会再回到意大利(或许再看一遍就会觉得应该这样,不过刚看完的直觉不是这样告诉我自己的)。像她这样一个敢作敢为的女人,为什么还要回到让自己深深痛苦的牢笼呢?
电影如果改变了小说的结尾(电影中并没有表现Isabelle回到意大利,而只给了我们一个迷茫的回眸),那么说明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已经必然和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全然不同了。至于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到底和小说的作者有何不同的意图。
其实电影把Isabelle的三阶段断得很清楚,第一段和第三段中她的发型都是很美国化很蓬松的那种,象征着她性格中不受拘束的特点。但是第二段中,也就是和奥斯蒙德结婚后的那段造型,就是很欧式的一丝不苟的形象。我看了一下年代,小说所叙述的年代应该就是茜茜公主所生活的年代,那种发型我当时在看茜茜公主画像的时候看到过。而茜茜公主代表欧洲最高贵妇女的装束,就是影片中Isabelle那种一丝不苟的发型。据说当时茜茜公主要梳到没有一根头发从辫子里 “探出脑袋”才肯出门。我要说这些无非是为了说明欧洲人的生活状态和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是可以发型上就清楚看到的,严谨和松散的强烈对比在发型和服饰上全部外化。
因此一个初来乍到的美国女子是无法适应欧洲虚伪表面化的生活的。
制作公司
发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