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窍

出处 《庄子集释》
中文名 凿窍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拼音:záo qiào

典源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309~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简文云:「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有为,合和譬无为。」引崔(崔撰)云:「浑沌,无孔窍也。」 [1]

释义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指开通七窍指。亦喻破坏自然,改变原貌。

同源典故

七窍凿开 混帝凿 混沌未凿 混沌窍 混沌凿 浑沌忧 无孔窍 窍凿存 窍凿混沌 窍凿浑沌 谋混沌 凿混沌 凿破浑沌 凿窃 凿开混沌 体貌隳[1]

示例

唐 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覩虹霓。”

宋 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帝凿窍而丧魄,蛇画足而失桮。”

宋 欧阳修《红鹦鹉赋》:“凿窍泄和,漓淳杂伪。”

唐韩愈《嘲鼾睡》:“南帝初奋极,凿窍泄混沌。”[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