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总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126条自然村,2008年全镇总人口4.78万人。镇城区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活道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9年5月25日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鳌头村的崇德楼成立,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
[1]
活道村 | 法洞村 | 福六洞村 | 鹤咀村 | 无忧洞村 | 横石村 | 槎头村 | 牛围村 | 禾地咀村 | 山塘口村 | 水口村 | 洚上村 | 大端村 | 洞心村 | 姚村村 | 活村村 | 真竹村 | 官塘村 | 严村村 | 松坑村 | 刘村村 | 迳心村 | 上横村 | 东横村 | 塘苟村 | 石塘村 | 云美村 | 敖头村 | 新迳村 | 仙洞村 | 首岭村 | 石村村 | 塘坑村 |
活道镇资源丰富,可作优质板材的花岗岩储量达1000万立方米,蕴量达1.8万千瓦的水力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农林产业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独具特色,盛产的优质米、柑橙、花生、西瓜、茶叶、蚕茧及巴戟、佛手、桂皮、黄羌、霍香等名贵药材远近驰名。全镇林木蓄积量达33万立方米,松脂等林副产品十分丰富。
活道镇充分发挥其特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马赛克厂、砂砖厂等一批建材工业,以及水力发电站、木材加工场、粮食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工业、电力和粮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格局。另外,在城镇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全面整治圩镇,使圩镇街道宽敞、明亮、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配套管理完善,投资环境日新月异。同时,交通、通讯设施完备,贯通全镇南北24公里的省道新浮二级水泥路全线开通,全镇110多公里的区村水泥路形成镇内庞大的良好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开通遍布全镇。水、电资源丰富,是高要市最大的用电趸售镇。
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工业方面:通过外引内联,狠抓“双引进”工作,先后办起恒华精饰厂、华庆纸厂、顺兴纸厂、伟成塑料五金厂等一批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带动了全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打造活道米的名牌产品,逐渐形成蔬菜、果蔗、柑桔、南药等农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省道高铜线、县道活车线横贯全镇,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全部实现硬底化,总里程达218公里。第三产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同步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在市内小有名气,医疗卫生设施不断配套完善。
活道镇委、镇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水稻种植面积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6:4转为现在的3:7,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为引导农民走致富路子,活道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措施,落实项目跟踪和干部包点责任制,到点到位指导农业结构调整。该镇坚持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样板基地建设,把横江片的蔬菜基地扩大至活道片、上迳片;以水口为主,引导农民种植香蕉,全镇发展至3000多亩,预计总产量可达7500吨;做好“山”字文章,大力发展佛手、肉桂等高产值作物,目前全镇已种植肉桂4000多亩,佛手5000多亩,黄姜3000多亩。同时,抓好“一乡一品”种植工作,重点抓好学咀的柑桔,鳌头的甘蔗,大端的三华李、笋竹和吉田朗的麻竹基地,争取创品牌和专利商标。
该镇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今年初,引进广东温氏集团,在继续壮大活道养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公司+农户的模式,向现代化农业推进。同时,该镇发挥农技部门指导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向农户传递种子、种苗、农副产品购销等信息,并举办各种种养培训班,引导农民走科技兴农路子。[2]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34739 |
男 | 17596 |
女 | 17143 |
家庭户户数 | 10007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34083 |
家庭户男 | 17290 |
家庭户女 | 16793 |
0-14岁(总) | 9995 |
0-14岁男 | 5331 |
0-14岁女 | 4664 |
15-64岁(总) | 21298 |
15-64岁男 | 10849 |
15-64岁女 | 10449 |
65岁及以上(总) | 3446 |
65岁及以上男 | 1416 |
65岁及以上女 | 2030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33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