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

中国能源

中文名 中国能源
语言 中文
主管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定价 15元/册
编辑单位 中国能源编辑部
国际刊号 1003-2355
出版周期 月刊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中国能源(energy resources of China) 中国能源资源蕴藏丰富。煤炭地质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地质总储量的12%,居第3 位。水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0%,居第1 位,水力理论蕴藏量6.76 亿千瓦。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普查勘探表明,石油的地质储量估计要比探明储量大得多。1990年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900 亿立方米。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常规能源的资源总量来看,中国可列入世界能源资源丰富国家之一。

中国的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按人口计算的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1980 年第11 届世界能源会议和其他有关资料,中国人均占有煤炭经济可采储量(101 吨)为世界平均量(222 吨)的46%;人均占有可开发水电量(1 955 度)为世界平均量(2 423 度)的81%;人均占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量的6.8%;人均占有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1.5%。

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既普遍而又相对集中。如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64%集中在华北地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51%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则拥有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和天然气可采储量的68%(见表)。中国煤炭和石油资源集中在北方,水力资源偏在西南,华东和中南是能源资源缺乏的地区。

煤炭资源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目前中国的一次能源构成,煤炭占7.1%,石油占22%,天然气占3%,水电占4%。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多,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较全。以煤种论,从烟煤到无烟煤以及石煤俱备。在煤炭探明储量中,炼焦用煤占36%,化工用无烟煤占17%,动力煤占45%,石煤占2%。 1990 年全国原煤产量达10.8 亿吨,居世界第1 位。

①炼焦煤。中国的炼焦煤资源中,气、肥、焦、瘦煤各种牌号均有一定比例,但强粘结性的主焦煤和肥煤比例小,弱粘结性的气煤比例大。据1980年初统计,主焦煤占17%,肥煤占13%,瘦煤占12%,气煤占56%,未分牌号的煤占2%。气煤在各区炼焦煤储量中的比例,华东为78%,东北为67%,华北为57%,西北为53%,中南为17%,西南为13%。

②无烟煤。中国的无烟煤资源多属中灰(大于15~25%),中硫(大于1.5~2.5%)或低硫(小于1.5%),中等发热量(5 000~7000 卡/克),高熔点(高于1250℃),高、中机械强度(大于50~65%)和中等或较好热稳定性的煤,一般运用于作气化原料、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储量较少。

煤炭资源的分布中国大陆29 省、市、自治区,除上海市外,都有煤炭资源。全国2000 多个县,851 县有煤炭探明储量,但分布根不均衡。山西、内蒙古煤炭储量分别为2000 多亿吨、1900 多亿吨,贵州460 多亿吨,安徽、陕西部在200 亿吨以上,5 省、区合计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75%,而江南9 省、市、自治区的煤友储量合计却不到130 亿吨,仅占全国的2%。按保有储量大小的顺序如下:山西省、鄂尔多斯北部、内蒙古东部、川滇黔边区、苏鲁皖边区、鄂尔多斯南部、豫中豫西、河北平原、贺兰山、天山南北、黑龙江省东部和沈阳市周围地区。除川滇黔边区外,其他11 片煤炭基地都分布在北方地区。这12 片煤炭基地的探明储量占全国总量的92%;炼焦煤占探明储量37%,无烟煤占17%。

①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包括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

和河东6 大煤田。现有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总储量的1/3,煤炭年产量

占全国总产量的1/6,均居全国第1 位。山西煤炭牌号齐全,其中炼焦煤和

无烟煤储量均约占全国同类储量的1/2 。现已形成以大同的动力煤、霍西、

平朔及西山的炼焦煤,晋东南及阳泉的无烟煤为中心的大型煤炭基地。

②苏鲁皖边区是华东地区最主要的煤炭基地,包括皖北两淮、苏北徐沛、

鲁西南兖州、陶枣、腾南、济宁等7 个煤田,探明储量330 亿吨,约占华北

地区总量的80%,其中炼焦煤占90%。

③豫中、豫西是中南地区煤炭资源最集中之地,北起安阳、鹤壁、焦作,

南至新密和平顶山,共有煤田16 个,探明储量160 多亿吨,约占中南地区总

量的70%,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占75%。

④内蒙古东部由呼盟的伊敏、大雁、扎赉诺尔,哲盟的霍林河,昭盟的

元宝山和锡盟的胜利、巴彦宝力格、乌旗白音华8 个煤田组成的褐煤基地,

探明储量640 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为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

中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⑤川滇黔边区是中国西南煤炭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包括川南的芙蓉山、

珙县、古宋、筠连、叙永,滇东的昭通、曲靖,黔西的织金、六盘水和兴义

等煤田,探明储量530 多亿吨,约占西南地区煤炭总量的80%。无烟煤占探

明储量一半多,炼焦煤近1/4。

⑥鄂尔多斯北部包括准格尔和东胜两大煤田,探明储量1160 亿吨,占全

国总量的18%,是中国第二大煤炭基地,均为动力煤。

⑦鄂尔多斯南部包括陕北和渭北煤田,探明储量210 亿吨,煤质以弱粘

结煤为主,其次是炼焦煤和贫煤。⑧贺兰山东侧包括内蒙古的桌子山、宁夏

的贺兰山、灵武、固原和萌城等煤田,探明储量330 多亿吨,煤质为炼焦煤

和不粘结煤。

⑨天山南北包括乌苏、乌鲁木齐、阜康、奇台、南山、托克逊、吐鲁番

—哈密7 个煤田,探明储量120 亿吨,为炼焦煤、弱粘结煤和褐煤等。

⑩河北平原包括开滦、京西、邯邢3 煤田,探明储量140 多亿吨,以炼

焦煤和无烟煤为主。

(11)黑龙江省东部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虎林等煤田,

探明储量100 多亿吨,以低硫、磷炼焦煤为主。

(12)沈阳市周围地区包括抚顺、沈北、铁法、本溪、红阳和阜新等6

煤田,探明储量60 多亿吨,煤种有炼焦煤、褐煤和长焰煤等,是中国目前主

要的炼焦煤和动力煤产区之一。

石油资源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国石油资源的地质勘探主要集中在西

部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东部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

至80 年代初期,全国已在19 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油、气田,投入开发的

达122 个。主要油田有大庆、胜利、大港、任丘、辽河、克拉玛依、冷湖、

玉门、吉林和南阳、江汉、江苏等。自1978 年以来,中国原油的年产量均超

过1 亿吨, 1990 年产量1.396 亿吨,居世界第5 位;稠油产量734 万吨,

占世界第4 位。

在近海大陆架石油勘探中,先后发现了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

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6 个大型含油盆地,展示了

中国海上油气资源的广阔前景。

中国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勘探程度差别更大。目前石油探明储

量多集中在黑、鲁、冀,这3 省油田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

%。位于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

的一半。大庆油田从1960 年开始开发,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8%。大庆

油田及随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任丘油田的开发,使中国石油不但完全自

给,且有少量出口。80 年代末以来,又开始开发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油田。

中国石油资源前景虽广阔,但不如煤炭资源。当前石油工业的后备资源

不足,石油可采储量的增长速度不及一些老油田产量的递减速度,储采比历

年下降。

天然气资源中国的油系天然气和煤系天然气均有蕴藏,当前列入平衡表

内的天然气储量是油系天然气,包括气田气和油田气。气田气主要分布在川、

黔两省,储量约占天然气总量的70%。油田气分布在辽河、大港、南阳、青

海、胜利、大庆等油田。与石油一样,目前中国油系天然气的后备资源不足。

中国煤系天然气资源相当可观。今后在固定碳比高的地区选择埋藏较深

的良好圈闭进行钻探,将会为中国寻找天然气资源开辟新领域。1990 年天然

气产量已达147 亿立方米。

油页岩资源中国的油页岩资源较丰富,含油率一般为5%,已探明的储

量折算成页岩油,相当于目前天然石油的可采储量。油页岩储量主要分布在

吉、粤和辽3 省,合计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此外,陕、鲁、新、甘、

内蒙古等地,也有油页岩资源的蕴藏。

水力资源中国的水力资源,1949 年前估算的理论蕴藏量仅1.49 亿千瓦。

1955 年普查了全国较大的河流共1598 条,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0%,

河道总长度22.6 万公里,年总水量2617 立方公里,按河流平均流量计算的

理论蕴藏量为5.4 亿千瓦。1977~1980 年对全国各省(区)又进行一次普查,

其范围包括理论蕴藏量在1 万千瓦以上的大小河流共3019 条,估算全国水力

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 亿千瓦,相应的年发电量为5.9 万亿度。全国可能开

发的水力资源,单站装机容量在500 千瓦以上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共7600 余

座,总装机容量3.78 亿千瓦,年发电量1.92 万亿度,为理论发电量的1/3,

相当于每年提供7 亿吨标准煤的能量。1990 年全国水力发电量1267 亿度,

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5。

中国各省(区)都有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占

68%),其次为中南(15%)和西北(10%)地区,再次是华东(4%)和东

北(2%)地区,最少是华北地区(占1%)。目前中国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程度尚低,1980 年全国水力发电量还不到可开发水电量的3%。

①金沙江流域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从虎跳峡到向家坝可建8

级大型水电站,共可装机4900 万千瓦,年发电量2600 亿度。②长江干流从

宜宾到宜昌段,包括三峡在内可建4 级水电站,连宜昌附近的支流清江在内,

共可装机3380 万千瓦。其中有葛洲坝水电站(见葛洲坝水利枢纽)。③四川

的雅碧江可建11 级水电站,总装机1960 万千瓦。④四川的大渡河中段可建

11 级水电站,总装机1920 万千瓦;其中已建龚咀75 万千瓦,⑤贵州的乌江

可建9 级水电站,共可装机531 万干瓦;已建乌江渡63 万千瓦。⑥云南西部

的澜沧江中段可建4 级水电站,共可装机800 万千瓦。⑦西江流域从云南、

贵州的南盘江到广西的红水河、黔江,可建11 座水电站,装机1044 万千瓦。

⑧黄河上游从龙羊峡到青铜峡,可建16 座水电站,已建成刘家峡等4 座(见

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青铜峡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以后

陆续兴建其他各级,共可装机1260 万千瓦。⑨华东的闽、浙、赣地区的水力

资源虽已开发不少,但仍有1045 万千瓦可供开发。⑩湘西的沅、资、澧水,

可建大中型水电站32 处,共可装机572 万千瓦。(11)东北(除黑龙江国际

河流外)也还有200 万千瓦约60 亿度可供开发。(12)华北地区有500 万千

瓦约150 亿度可开发水力资源。

除常规能源外,中国的新能源资源例如原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

能、潮汐能等亦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原子核能资源中国有比较丰富的核能资源,包括裂变反应用的核燃料和

聚变反应的核燃料。中国目前已探明铀矿床200 余处,大部分铀矿资源集中

在中国南部。目前已建成杭州湾秦山核电站。

太阳能资源 各地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大约在330~836 万千焦耳/平方米

之间。年辐射总量为585 万千焦耳/平方米的等值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

古东北部向南经过北京西北侧,朝西南方向至兰州,然后径直朝南到昆明,

沿横断山脉折向西藏南部。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的多少和利用条件,可分为

5 类地区:

①一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 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接

受太阳能总量达669~836 万千焦耳。相当于燃烧228.5~285.7 公斤标准煤

的热量。主要包括甘、宁北部、青、藏西部及新疆东南部,为中国太阳能资

源最丰富的地区。

②二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 小时,太阳能总量为585~669

万千焦耳/平方米。主要包括冀西北,晋北,内蒙古和宁夏南部,甘肃中部,

青海和西藏东部及新疆南部,是中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③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 小时,太阳能总量502~585 万

千焦耳/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鲁、豫、冀东南,晋南,吉林,辽宁,云南、陕、

新北部,甘肃东南,粤、闽南部和苏、皖北部,为中国太阳能资源中等地区。

④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1400~2200 小时,太阳能总量418~502 万

千焦耳/平方米。主要包括湘、鄂、桂、赣、浙、闽等省北部,粤北、陕南、

苏南、皖南以及黑龙江,是中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

⑤五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1000~1400 小时,太阳能总量330~418 万

千焦耳/平方米。主要包括川、黔,为中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中国太阳能利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地热能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天然出露的温泉和人工揭露的地下热水

露头有2700 多处,遍及全国31 省、市、自治区。但由于地热勘探起步较晚,

目前尚未最后统计出全国地热资源储量。

温泉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诸省和藏、滇西、川西等地,形成两个温

泉数量多、温度高、埋藏浅的地热带,分别称为胶辽—东南沿海地热带和藏

滇地热带。①胶辽一东南沿海地热带共有温泉800 多处,温泉水温超过90℃

的就有几十处,有的超过100℃,如福州,漳州和汕头等地。②藏滇地热带

共有温泉千余处,现已发现的高于当地沸点的水热活动区有近百处,是为高

温水汽分布带。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在孔深200 米以下获得了171℃的湿蒸

汽;云南腾冲火山区,温泉温度则达105℃(见腾冲火山群)。③其次,北

起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南到江汉平原、北部湾海域,称为松辽—海南热水

带。这一热水带地下热水产量大,温度高,水质好,分布广,层系多,但埋

藏较深,多在千米以上。④冀热—雪峰带包括冀热山地、太行山、秦岭东段

及湘西、桂东山区,有温泉近300 处,多属中低温热田。呼伦贝尔—四川热

水带,北起呼伦贝尔、陕北高原,南到四川盆地,也是深埋热水带。

中国地热能目前利用程度不高。已发现的2700 多处地热点,被利用的还

不及200 处。主要用于采暖、空调、农业温室、工业过程、水产养殖、医疗

卫生等方面,用于发电试验的地热点只有西藏羊八井、湖南宁乡县灰汤、江

西宜春市温汤等8 处。

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的季节性强。全国风能风流分布可归纳为5 区:

①风能资源最丰富区。包括以新疆哈巴河为中心的新疆四北部内蒙古的

大部分地区(如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和辽东半岛,

年均风速4.0~5.0 米/秒左右,是风能利用最理想的地区。

②风能资源丰富区。包括新疆克拉玛伊—福海以及奇台—伊奇一带、内

蒙古大青山以南以及哲里木盟、伊克昭盟、昭乌达盟一部分地区和河套地区、

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辽中、青海北部、河西走廊、冀南、山东半岛、苏、

浙北部、台湾和海南岛,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九江—安庆—铜陵的狭长地带,

年均风速在3.0~4.0 米/秒,风能利用也很理想。

③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包括新疆中部、黑龙江东北部、吉林南部、青海

东部、甘肃北部、宁夏、晋北、冀北、鲁西、豫北、鄂北、皖、藏北、年均

风速2.5~3.0 米/秒。这一地区年均风速不高,但某些地区如湘北、青藏高

原等地一年中某一段较长时间内,仍有风力可资利用。

④风能资源贫乏区。包括新疆南部、陕甘中部、晋南、湘南、滇东、青

海中部和藏南,年均风速2.0~2.5 米/秒,缺乏开发条件。

⑤风能资源最贫乏区。包括甘南、陕南、鄂西、湘中南、赣、浙西、闽

北、粤北、桂、黔、滇西南、川、青南、藏东,年均风速多在1.0~2.0 米/

秒。

中国是风能利用的古国之一, 1958 年起许多省市研制5 千瓦以下的小

型风力提水发电装置。1978 年引进了250 瓦和100 瓦小型风力机,用以提水、

发电,结构简单,适合牧区使用,已投入小批生产。设计容量为18 千瓦的中

国最大风力发电试验机组安装在浙江省泗礁岛上,到1979 年底已经正常运行

了2000 多小时。

潮汐能资源据估计,理论潮汐能蕴藏量有30 亿千瓦。中国沿海的潮汐能

资源总量可装机1.1 亿千瓦,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约3100~3500 万千瓦。1958

年中国开始研究试验潮汐电站,至今已投入发电的有山东乳山(300 千瓦)

和金港(165 千瓦),浙江小沙山(200 千瓦)和象山(100 千瓦)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