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

道外区

中文名 道外区
车牌代码 黑A
地理位置 哈尔滨北部
下辖地区 2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115个社区和38个行政村
方言 东北官话-哈尔滨话
机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北十四道街55号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著名景点 天恒山
电话区号 0451
目录导航

基本区情

道外区道外区道外区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城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北部。位于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之间。城区东与太平区接壤,西与道里区以滨洲铁路为界,南接南岗区,西与肇东市、北与呼兰县毗邻。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江南为城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江北为农村(含松浦镇、万宝镇、前进乡),良田成片,畜牧业兴旺,水产养殖业占有优势,驰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胜地--太阳岛就位于此。鸟瞰道外区西宽东窄,呈葫芦形。全区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2]其中城区8.2平方公里。地形系由松花江冲积而成的凹陷地带,土质多为深层黑钙油沙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雨季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36天左右。

道外区旧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强占哈埠铁路沿线地区,划归中东铁路局管辖。江北地区(含松浦、万宝镇、前进乡)为龙江将军辖。1920年黑龙江省省长公署在马家船口设立了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称松浦市政处。江南傅家甸(现道外城区)为吉林将军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傅家甸设立滨江厅,隶属于吉林省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改为吉林省双城府管辖。1913年改称滨江县,1927年设市政筹备处,1929年5月建立滨江市,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原县属农村部分。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翌年将滨江市、松浦市并入哈尔滨市,同时分设东、西傅家区和松浦区。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又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不久,北傅家区撤销。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1958年松浦区撤销,将其划入道外区为松浦乡,1962年又将其划归滨江区(郊区),1972年滨江区撤销,松浦、万宝、前进乡划入道外区。

1990年道外区辖14个街道办事处,175个居民委,2个镇,1个乡政府,33个行政村,96个自然屯。全区总人口387 493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藏、维吾尔、苗、壮、布依、侗、白、土家、达斡尔、锡伯、俄罗斯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6.56%。

道外区土地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公里,郊区面积577.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34公顷。以松花江为界划分为江南城区和江北郊区两大部分,其中江南城区面积为8.23平方公里,江北郊区和沿江水域、滩涂面积为321.3平方公里,城区行政区划为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含坐落在江北太阳岛街道办事处和哈尔滨市呼兰区境内的三电街道办事处);郊区分为松浦镇、松北镇和万宝镇3个镇。

自然地理

气候特点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中北部,整个冬季处于极地大陆 气团控制之下,夏季受 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春秋两季为季风交替,其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最冷在每年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20.3℃,最低为零下38℃。整个冬季降水很少,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左右,气候严寒干燥。每年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2.8℃,最高气温可达36℃以上,一般22℃以上气温40天左右。夏季 降水日多,降水量大,一般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以阵雨为多,年内雨日一般在40天。每年4月份,气温开始升高, 气旋活动频繁,使气温变化无常,升降温幅度较大,气温在10—22℃之间持续可达60天。此时期风大, 多西南风,有时可达8级。降水量不多,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左右。 每年9月下旬起,冷空气开始入侵,气温下降,10月份平均气温可降至5℃左右。霜冻出现早,9月下旬就可以发生 初霜。此时期降水量减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8%左右。 全年无霜期为135天,有霜期为221天。日均气温低于零下的日数占全年的45%,低于零下10℃的日数120—210天,低于零下20℃的日数66天,低于零下30℃的日数一般是六、七天。

自然资源

道外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区内一江(松花江)、一山( 天恒山)、两河(阿什河、 马家沟河)等自然资源是全市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城区。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天恒山,坐落在此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总面积3000多公顷。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天恒山地下水量丰富,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厅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家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其自然生态是哈尔滨城区周边绝无仅有的。“一江、两河”(松花江34.7公里、阿什河7.45公里、马家沟河9公里)流经我区,地面 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沿江经济潜力巨大。我区乡镇的十万亩草原、万亩养鱼垂钓水域、湿地、5000亩果树、 绿色蔬菜等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11]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哈尔滨市道外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北部。道外区旧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强占哈埠铁路沿线地区,划归中东铁路局管辖。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地区(含松浦、万宝镇、前进乡)为龙江将军辖。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傅家甸设立滨江厅,隶属于吉林省辖。

1909年(清宣统元年)改为吉林省双城府管辖。

1920年黑龙江省省长公署在马家船口设立了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为松北市政局。

1925年8月改称松浦市政处。江南傅甸(现道外区)为吉林将军辖。

1913年改称滨江县,1927年设市政筹备处,

1929年5月建立滨江市,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原县属农村部分。

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 翌年将滨江市、松浦市并入哈尔滨市,同时分设东、西傅家区和松浦区。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又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不久,北傅家区撤销。

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全区设三个乡镇和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江南城区街道办事处12个,江北郊区街道办事处2个。

2004年3月24日宣布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区划调整后,原江北三镇划归松北区管理,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乡一镇。

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两个镇划归道外区,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1乡3镇。

文物古迹

哈尔滨清真寺

西起十二道街,东至十四道街,南起育民街,北至靖宇街,是国家一类保护建筑,该寺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众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议和捐助下再次扩建,保存至今。望月楼和每个穹顶的顶端都高耸着一弯新月,是依斯兰风格建筑的经典之作,其中大殿面积为426平方米,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每年清真 寺都接待从巴拿马、苏丹、马来西亚、土尔其及西亚地区待十几个阿拉伯国家的300多穆斯林国际友人,接待国内穆斯林朋友每年多达10万人,该寺作为省会的清真大寺是哈市广大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在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三大节日,都有2万余人在此举行活动。1998年哈尔滨清真东寺被评为为全国百座模范清真寺之一。2003年清真寺扩建改造工程是在清真寺南北两侧临十二道街新建两座附屋用房建设面积440平方米,并对清真寺主殿进行维修和装饰,广场建设是以清真寺为依托,建设占地1.8公顷供市民休闲、教民集会活动的休闲绿化广场,新增绿色3000余平方米,配套设施建设是在广场靠近育民街一侧建设7500平方米的商服中心,现穆斯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于2005年6月竣工。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庙,是全国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主殿高13米,可容纳500~600人,后窑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称望月楼),每逢斋月和开斋节前夕,可以从旋转式阶梯攀登上去仰望新月。尖塔上有电灯装置的用有机玻璃装饰的透明"月牙",为开斋时间信号。寺内有2个敏拜尔(象征性的讲坛)。中间弧形的圆门周围镶着若干红绿黄色的电灯,装饰着礼拜殿,并照耀着圆拱门的《古兰经》金字经文。清真寺的配套设施和宣礼塔是按照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麦加和沙特麦地那大寺的宣礼塔设计而成。塔高50米,塔分五层,各有走台。白天双塔耸立云霄,庄严神圣,夜晚在灯光的辉映下,灯与塔浑然一体,如同沙特的第二大寺麦地那圣寺一般。

哈尔滨关道

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道外十八至十九道街之间,始建于1905年,是哈尔滨市第一任行政政府所在地。20世纪初,沙俄帝国主义建成中东铁路。强行租借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市区时,傅家甸(道外)就被划于租借地之外,处于与哈尔滨市并存的特殊地位,属于中国政府治理的行政区域,清政府为加强对傅家甸地区的治理,在政权建置上设立了级别较高的“道”一级政权机构。清朝的“道”是介于府与县之间的机构,是哈尔滨最早和最高的行政机构,前后有16任清政府官员在此办公。2005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道外区对哈尔滨关道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扩建工作,修建后的哈尔滨关道,占地两万八千余平方米,按古式建筑布局,呈对称式,同时遵循封建礼仪,左文右武,前衙后寝,中轴线上由外至内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内宅或上房),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衙神庙、书房、厨房、戈什房、杂项人房。西侧线上有冰窖、督捕厅、洪善驿、会华官厅、会洋官厅。院墙内有车棚、马号、茶房、粮仓等,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其陈设以哈尔滨设治后的政权更迭主线,通过展示哈尔滨关道署的兴衰及哈尔滨地方政权演进的历史,向参观者全面介绍哈尔滨关道署设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行政状况、消亡原因等,充分反映哈尔滨设治后城市的发展,展现哈尔滨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弘扬哈尔滨人民维护主权完整的英勇顽强斗争精神。

关道内大堂:展示道员审理重大案件、对外交涉以及会见上级官员时的情景,两侧还摆放有仪仗和兵器。

二堂:展示道员处理日常政务以及议事的情景。

内宅:展示道台及其眷属们在府内生活的情景。

衙神庙:展示衙神庙文化的神圣。

六房:展示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书房的情景。

华官厅:以大量图片、文字的方式,展示道员处理对内事务的史实场景。

会洋官厅:主要通过对大量图片、文字的方式,向参观者展示道员对外进行交涉的史实场景。

行政区划

道外区辖2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靖宇街道、 太古街道、东莱街道、 滨江街道、 仁里街道、 崇俭街道、 振江街道、 东原街道、 大兴街道、胜利街道、 南马街道、 民强街道、 大有坊街道、 南直路街道、化工街道、 火车头街道、新一街道、 三棵树大街街道、 水泥路街道、 太平大街街道、 黎华街道、新乐街道、团结镇、永源镇、 巨源镇、 民主乡;青年农场。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20152人、总户数310385户。非农业户籍人口499127人,共252784户;农村户籍人口121025人,共57601户。全区常住人口867125人,常住户数596466户。全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295453人,女性人口324699人;城市户籍男性人口235687人,城市户籍女性人口263440人;农村户籍男性人口59766人,农村户籍女性人口61259人;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户籍人口18867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0.4%。

2021年,全区出生人口2262人,死亡人口6080人。[10]

截至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613392人、总户数310099户。非农业户籍人口482793人,共252648户;农村户籍人口130599人,共57451户。全区常住人口703392人,常住户数313099户。全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00402人,女性人口312990人;城市户籍男性人口252169人,城市户籍女性人口250624人;农村户籍男性人口68233人,农村户籍女性人口62366人;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户籍人口202597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3%。全区出生人口2044人,死亡人口5191人。[6]

民族

由汉、满、回、朝鲜、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藏、维吾尔、锡伯、俄罗斯等20个民族组成。

经济

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壮大

2006年新建大型专业市场和 物流中心5个,建成各类大型市场达到3个、物流中心2个、 大型超市1个,形成了买家具、购建村,请到道外来的浓厚商业氛围。由 哈药集团投资建设的 哈药数码城建成投入运营,吸收了省、市摄影爱好者来此驻足,购置摄影、摄像器材,提升了 靖宇大街的品位,拉动了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红旗 家具城一期改扩建工程建成营业,家具装饰材料 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黑龙江禧龙陶瓷批发大市场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营,禧龙陶瓷板材、石材两个大市场建设正在基本建设,今年将完成工程总量的70%。成功申办了第17届 哈洽会红旗家具城、美居国际灯饰城两个分会场,推动了专业市场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结合整顿 空车配货清理整治,引进建成了投资1.2亿元的神州物流中心,使其真正成为空车配货行业的新承接载体,为提升城区面貌、改善 交通拥挤状况起到积极的作用。投资3000万元新建营业面积7000平方米的阳光文教商城已开业。总投资1亿元、一期营业面积11000平方米、可容纳400业户的圣中 古玩市场,目前已进驻规模业户150户,近日即将开业。

专业特色街进一步发展

先锋路汽车品牌一条街新引入天泗丰田、本田、 路虎等10余家汽车品牌 专营店,使汽车一条街更趋规模化、集群化。以飞达板材为龙头的板材一条街,以太古陶瓷为龙头的太古街陶瓷一条街,以五道街为中心的建设五金批发一条街,以红旗家具城、美居灯饰城、黎华家具城为半径的家具、灯饰区域,以北环路为中心的灯饰一条街,以承德广场为中心的皮草一条街规模不断扩大,与专业市场相配套,成为我市重要生产物资集散地。

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形成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 民俗风情,大力推进旅游景点规划建设,初步构建起访 哈尔滨关道、逛老城、观清真寺、游 天恒山、玩农家乐的多层次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天恒山神鹿庄园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引进 梅花鹿、马鹿500头,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000头。以哈尔滨关道为依托,成功举办 道台府年大集,使其人气大增,成为该市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旅游新靓点。规划建设的朝鲜民族风情村,以农家乐 乡村游为特色,使游客看田园风情、体农民生活、品农家菜肴、 宿农家庭院,充分体验郊外惬意生活,受到我市城区居民的广泛喜爱。

综述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7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从三个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9968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7460万元,增长-2.5%,其中,工业增加值1068391万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618322万元,增长6.7%。三个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28.3:68.6调整为3.1:29.2:67.7。[10]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14.6亿元,增长14.6%;林业产值0.2亿元,增长17.3%;牧业产值7.0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0.8亿元,下降6.8%;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亿元,增长10.7%。

2021年,全年耕地面积31666.7公顷,设施农业种植面积 230.8公顷, 设施畜牧养殖占地面积1.9公顷, 设施水产养殖(水面)面积700公顷,耕地灌溉面积7066公顷,高标准农田1786公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3万亩,其中,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面积3万亩。绿色食品标志认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1个。

2021年,全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9.0万千瓦,同比增长3.2 %;化肥投入(折纯)1.1万吨,同比增长-5.3%。

2021年,全年农业拥有重点龙头企业8家,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

2021年,全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95%,农村网络零售率5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69.6%。农产品质量“两品一标”农产品5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2666公顷。

2021年,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完成育苗面积450亩,增长50 %,新植树木0.9万株,增长-55%,森林面积1352.8公顷,森林覆盖率2.2%,自然保护区面积10725公顷,其中,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1个。[10]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户,亏损企业9户。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4%。工业增加值1068391万元,增长-2.3%,总量占全区GDP的比重2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3%;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8.3%;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3%;利税总额增长3%。[10]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9.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房地产投资增长-37.3%。全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60个,其中,上年结转项目33个,本年新开工项目27个。

财政收支

2021年,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2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税收收入82627万元,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4628万元,增长-25.3%。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4%。市场发展稳定,现存各类市场41个,其中,综合农贸市场11个,专业市场30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8个。

外经外贸

2021年,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项,协议引资额183.1亿元,实际到位47.2亿元,增长190.4%。其中,省域外资金47.2亿元,增长190.6%。其中,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引资额183.1亿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户,其中,新增“港澳台”企业2户,实际使用外资额0.9万美元。对外贸易有新发展,实现进出口总额5825万美元,同比增长36.6%。[10]

社会

科技教育

2021年,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1户,其中,本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8户,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668人。全年共登记订技术合同4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913.9万元,同比增长508.4%。

2021年,全年受理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97件,专利授权数126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8件。

2021年,全区共有中学31所,在校生25121人。

2021年,高中6所(完全中学1所),招生2518人,同比增长0.7%,在校生7380人,同比增长4.9%,毕业生2075人,同比增长-13.7%。

2021年,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招生4014人,同比增长-3.5%, 在校生16441人,同比增长-0.7%,毕业生4098人,同比增长3.0%。

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520人,同比增长14.3%,在校生1300人,同比增长19.7%。

2021年,小学26所(另有教学点9所),招生3674人,同比增长-17.7%,在校生21176人,同比增长-3.2%。

2021年,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75.7%。考入省市重点高中2149人,其升学率52.4%。高考进段人数1292人,进段率达到80.1%。

2021年,公办幼儿园20所,教师108人,入园人数3835人,同比增长2.6%,在园人数13410人,同比增长8.8%,离园人数4225人,同比增长-11%。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66人,招生16人,同比增长-5.9%,在校生253人,同比增长-0.8%,毕业生22人,同比增长-47.6%。

2021年,普通中学共有专任教师数2310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2%,初中专任教师数1663人,高中专任教师数64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213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507人。

2021年,教育投入、投资共9962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200 万元。配备32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维修加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29所。[10]

通信事业

2021年,全区固定电话有57.7万户,移动电话有4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有12.2万户。[10]

文化体育

2021年,至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2个,图书总藏量129.1千册;剧场、影剧院个数2个;体育场馆3个;公园及休闲广场20处;文化馆(艺术馆)1个;全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

2021年,积极开展体育惠民工作,免费开放冰场5个,打造我区十分钟健身圈工程,各大公园、休闲广场、社区、镇、村屯等公共场所陆续新安装室外智能健身驿站1处,健身路径1套,共计25件,更换健身路径4件,新增健身器材总计达29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3人(二级53人)。积极开展竞赛工作,参加国内(省级)比赛获得奖牌13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4枚。积极开展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和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完成社会足球等场地2块。

2021年,为街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下拨乐器、秧歌服、拉杆音箱等文化器材300余件,共计75万元;举办“美丽家园·幸福生活”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展演27场;开展“放歌新时代 永远跟党走”惠民演出15场;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成果展10场;开展线上书法、绘画、文艺演出30余场;2021年第十三届哈尔滨合唱艺术歌会展演中荣获组织单位奖;2021年哈尔滨市第十九届“迎新春庆佳节”秧歌比赛活动中,《欢天喜地黑土情》、《欢天喜地秧歌情》两个节目荣获最佳表演奖;组织开展非遗、声乐、舞蹈等线上培训,培训学员200余人。

2021年,拥有A级景区3家,其中,4A级1家、3A级2家。滑雪场1家,免费景区1个。[10]

医疗卫生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种类卫生机构319个(不含农村卫生室),床位共7487张。医院50个,卫生院4个,个体诊所 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工厂卫生院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07个。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574人,其中,区属管理的有2412人;执业(含助理)医师3209人,其中,区属管理的有974人;注册护士6328人,其中,区属管理的有1401 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4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0人;农村卫生院有床位213张,卫生技术人员84人。[10]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区共有敬老机构28家,床位数2045张,其中,老年公寓28家。新增床位数15张。发放高龄津贴370.2万元。

2021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216人,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79人,同比增长 -3.6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37人,同比增长-0.7 %;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03人, 同比增长7.4%。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6102.8万元。

2021年,实现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796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一般批次(一、二类)796户,新增资格户7000余户。全年领取租赁补贴12000余户,发放租赁补贴2200余万元。

2021年,现有居委会125个,村委会40个。

2021年,全年集中供热面积3957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更新供热锅炉1个,全年改造老旧供热管网86.9公里。市级(含)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2个。

2021年,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83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5250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18476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中灵活就业人员参加2252人。[10]

人民生活

2021年,据抽样调查测算,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1元、增幅6.7%,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2元、增幅9.7%。[10]

城市建设

2021年,全年清理规范宣示物630余个。清除乱贴乱画74400处,粉刷污染墙体79400万平方米、杆体3170余根。组织发动清雪队伍13.6万人次,机械车辆 1.9万余车次,按时限要求高质量完成30场降雪清运任务。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100%。

2021年,全年区管道路333条,总长271.5公里。其中,一类街路24条、63.6公里,二类街路55条、93.3公里,三类街路228条、106.3公里,四类街路26条、8.3公里。

2021年,全年区管公路(含部分省道)98条、330.1公里,其中,县区级公路2条、13.1公里,乡级公路23条、111.1公里,村级公路62条、151.0公里,专用公路10条、32.6公里。全年无新建、改造道路。[10]

环境保护

2019年全年实测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39μg/m³,同比去年增加2μg/m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68μg/m³,同比去年增加1μg/m³;CO年均值1.6毫克/m³,同比去年增加0.2毫克/m³, SO2年均值18μg/m³,同比去年减少10μg/m³,NO2年均值36μg/m³,同比去年减少7μg/m³,O3年均值115μg/m³,同比去年减少18μg/m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9.6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1.2分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含)以上天数298天,同比去年减少13天;城区空气质量污染天数67天,同比去年增加16天、空气污染率18.4%,其中,中度污染以上天数28天,同比去年增加15天。

劳动就业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219人,完成目标135.4%;全区登记失业率3.9%,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分别实现再就业6612人和2650人,分别完成目标110.2%、110.4%;社会技能培训10502人。

2021年,全年办理各类信访案件507起,共受理劳动争议821起,涉及人数825人,其中,不予受理256起,立案处理565起(涉及农民工4人),时效期内应结案538起,实际结案584起(调解结案162起),结案率99.9%,调解率达51%。与城建、公安等其它部门组成联合行动组,共检查用人单位202个(含单独检查),涉及2957人,接待投诉、举报案件27件,涉及劳动者33人,讨要工资款及抵押金等款项7.69万元,案件时效期结案率100%。[10]

风景名胜

靖宇公园

位于道外区靖宇二十道街,正门西向正对靖宇大街,占地面积52528平方米,始建于1917年,是哈尔滨最早建成的公园之一。靖宇公园原名“东四家子公园”。据史料记载,东四家子公园占地13垧,南北长85丈,东西宽5太,正门向西开设,北面设一便门出入。园内建凉亭两座园中建筑为东洋式建筑。该园在建园后至建国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作为本区地方政府官方聚会活动的场所。1919年宜名为“滨江公园”,建国后改名为“道外公园”。1952年至1957年道外区建设科接管了道外公园,修建了办公室和温室,增修了园内柏油马路,开辟出一个冬季滑雪场。

1985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经有关部门批准,道外公园改名为“靖宇公园”。同年在园内新建花坛,重建了公园正门和售票亭。1988年又陆续新建大型喷挟一组。在儿童乐园中新建两组大型儿童游戏设施。1991年,靖宇公园将原有框架结构的东大墙改建成720平方米的车库,同时该 园还重点进行了“园中园”的建设。1997年,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杨靖宇塑像终于落成,该园成为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靖宇公园得到高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把封闭式公园改建成开放式公园,新建一处哈市最大的纪念广场,周边种植大量树木和草坪,增加庭院灯和园林设施,为道外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

江畔公园

位于道外区松花江畔堤顶,西起滨洲桥下,东至太平闸口桥,全长4.8公里,总面积20.3公倾。

该园始建于1955年,原名“道外区江沿公园”,是哈尔滨市沿江主要游览区之一,属沿江带状公园,其整个建设布局结合堤防建设进行。

1987年至今,根据市沿江一条线总体规划,配合题防加高,在完成防洪达标工程的同时,对园内绿地、道路、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江畔公园环境优美,绿化彩化面积占全区五分之三。园内有针叶、阔叶、乔木、灌木花卉品种近30个,有树木6289株,草坪54000多平方米,彩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剪型树百余株,雕塑《母婴》、《天鹅》、《群鹿》、《冰舞》、《腾飞》、《海豚》、望江亭长廊、蘑菇亭等各具特色;模纹式五色草平面花坛《浪花》《祥支》以及组合花坛、花带造型美观、新颖;船形建筑哈尔滨航运站和站前广场的铁锚融为一体;天主教堂与十八层大楼成为江畔一景。经过不断建设,江畔公园成为道外区百姓重要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同时,江畔公园还是道外特色文化的露天聚集地,每年春、夏、秋三季,二人转,大秧歌等具有东北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吸引着全区乃至外区、外市县的游人留连忘返。江畔公园年接待游人数万人次,是道外区园林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长青公园

八区体育场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东北行政委员会 传统教育

天恒山风景区

哈尔滨市道外区 幅员辽阔 绿宝石 第四纪地质 新石器时代 肃慎 古城遗址 梅氏犀 古生物化石 文化遗址 地质科学 林业科学 历史科学 特殊区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