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遗产》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雪岗,本名孙学刚。1978年进入出版社当编辑。曾获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中直机关工作能手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编辑作品有《中国历史故事集》(前五种为林汉达著)《中国通史故事》《世界通史故事》《中华人物故事全书》《外国人物故事全书》《世界大人物丛书》《神圣抗战》《中国情》《中国儿童启蒙名著通览》《百科小史博览丛书》《儿童文学大师全集书系》等。主要著述有《中国历史故事集》(后六种)《漱玉清芬李清照》《尼克松》《梅兰芳》《欧洲长篇小说改写与评析)》《中华五千年》(有声读物)《动物日记》《中国故事》《荀子》(注评本)《中国十大诗人精品选》《外国十大诗人精品选》《鲁迅作品精选》《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及多种专栏、专文、论文等。有《雪岗文集》出版。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学说
荀子的学说
老子的学说
庄子的学说
墨子的学说
韩非的学说
百家争鸣
历史上的儒学
农业的文明
古代天文学
中国算学
传统地理学
以古为镜的学问
《孙子兵法》与兵学
商市之说
民族之间
宗教在中国
创造发明的国度
水利之利
中医和中药
中华养生学
方言与普通话
汉字
古代书籍
诗之经
风采独具的楚辞
诗文合璧的汉赋
乐府民歌
承前启后五言诗
唐诗的魅力
词与宋词
元代散曲
杂剧与传奇
谈谈古典小说
古文的价值
文学在民间
对联趣话
古代音乐之路
中国舞蹈印象
百戏之首
曲艺中的唱
曲艺中的说
独特的戏曲
京剧
中国画
书法古韵
话篆刻
古建筑中的美
古典园林
手工之艺
中国陶瓷
食品和食文化
中国菜
茶与酒
服装的演变
丝绸之国
百姓的房子
中式家具
中华武术
围棋与象棋
过年过节
文房四宝
民间绝活
姓与名
人道德传统道德
仁爱与正义
诚实与信用
谈勇德
人要自强
立志之要
“谦”受益
解“中庸”
宽让为怀
知耻与改过
话俭朴
古人的苦乐观
“孝”的分析
关于慈爱
尊师重教
为“公”最崇高
贵有气节
爱物惜物
敬业务实
讲礼仪
大禹精神
周公精神
晏婴精神
屈原精神
司马迁精神
苏武精神
张衡精神
祖逖精神
洗夫人精神
魏徵精神
范仲淹精神
王安石精神
岳家父子精神
耶律楚材精神
三先生精神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书里会篇篇讲的,这里没有“再强调一下”的必要。只讲几句别的。
公元1996、1997、1998三年,我为《中学生》杂志开设专栏,讲传统文化的事,栏目名称就叫《传统文化讲台》、《传统道德讲台》、《传统精神讲台》。三年后,杂志社约我进行增补,准备出书,于是有了这本《祖先的遗产》。
既然是讲祖先,无疑的,书里说的都是古代先人们的事,当然在讲到某种文化现象来龙去脉的时候,也会联系到现在。另外,说遗产,无疑的,不是指的金钱,而是指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精神,还有丰富的具体的文化成果。这么多年,说发扬优良传统的话,写介绍优良传统的文章,编讲解优良传统的书,也不少了。自然,个人的感想和认识也就随之步步加深,能够把这些感想和认识写成一本书,我是很乐意的。文化,是个内涵很广、界限也不严格的概念。中华传统文化又是那么久远、深邃、博大。要讲透它,谈何容易。就拿本书列出的101个题目来说,要把哪一个问题讲全面、讲系统、讲深刻,都需要写一本书才行。然而,文化又是无形的,要靠心灵去碰它,就看怎么讲,怎么去接触它、靠近它了。从这点上来说,本书用不到两千字的短文来讲每一个题目,似乎也够了。
重要的,要看读者是谁。对于涉世不久的青少年,不可以一下子给他们输入那么多又古老又厚重的知识。我和编辑们的一致想法:本书旨在引导他们关心传统文化,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面貌和价值,启发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为此,就要以简洁取胜,只从整体上去讲,从基本特征上去讲。如果借机大做学问,就会适得其反,也失去了自己的特点。
这101个题目,分别归类在传统思想学、古代科学技术、古典文学、古典艺术、传统生活习俗、传统道德、传统精神等几个部分。选择题目的时候,有两点考虑:一、它们产生于古代,却又是鲜活的,对于现代人仍有着或大些或小些的影响。有些古代文化现象已成为历史陈迹,这里就不讲。二、有些传统文化现象虽然现在仍然很活跃,却不适合介绍给青少年,这里也不讲。因此,这不是一本全面研究古文化的专著,而是有针对性的通俗读物。当然,毕竟在讲古文化,不是什么知识快餐,再通俗,再浅显,要读懂它,也不是入目而就的事。如同前面说的,要靠心灵去认识它。人的大脑很怪,不开窍时,笨得出奇;一旦开了窍,点到就通。读书的过程,就是开窍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书就这么写出来了。怎么读它,是读者自己的事。我们的祖先是喜欢读“闲书”的,读的时候,还讲究好的心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是两位老教书先生孔丘和朱熹说的话,有道理。我希望,当这本书走进谁的生活的时候,谁都不必像读情节小说或奇异新闻那样,想一口“吃掉”它。只要乐读、好读、想读,它就会长久地陪伴你,随时为你服务。
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感谢《中学生》杂志社的同人们,他们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感谢孙惟亮、张旭东等编辑,他们为此付出了心血。
雪岗
2000。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