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学系迁入人民大学海运仓校舍。
1971年,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学系迁入和平街北口原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校舍。
1995年,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学系更名为中药学院。
2001年,中药学院迁入望京校区。
2017年7月,中药学院整体搬迁至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5]
截至2018年3月,学院开设3个本科专业。
专业名称: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5]
截至2018年3月,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二级硕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权点:中药学
二级硕博学位授权点: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民族药学
首批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与国家“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中药学
首批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药学[5]
截至2018年3月,中药学院有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管理人员1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54人,中级及以下职称62人,其中博士学位占81%,博士生导师35名。拥有国医大师1名、首都国药大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5]
国医大师:颜正华[6]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张冰[7][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名单不全):郭淑贞、李军、刘兆兰、鲁艺[9]
截至2018年3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和人才培养基地3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家及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5]
国家级教学团队:“四大经典”教学团队[10]
国家及北京市精品课程:中药药理学[5]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11]
北京市精品课程: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12]
截至2018年3月,学院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学术机构。[5]
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养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3]
2015——2017年间,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221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19项。发表SCI论文499篇,学院出版论著29部,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共29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31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8件,自行投资实施转化20件。[5]
姓名 | 著作名称 | 著作类别 | 出版单位 | 主编/副主编/编委 |
---|---|---|---|---|
白贞芳 | 华夏历史文化存书--中国医学奥秘 | 编著 | 贵州教育出版社 | 主编 |
张贵君 | 常用中药材及饮片快速识别 | 编著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主编 |
畅洪昇 | 《养护脾胃,饮食为本》 | 编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主编 |
畅洪昇 | 《药食合一使用手册》 | 编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主编 |
翟华强 | 中医药养生彩色图谱 | 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第一主编 |
郑虎占 | 中药合理应用二十讲 | 编著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主编 |
郑虎占 | 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 | 编著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主编 |
王耘 | 调控流图建模原理与应用 | 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主编 |
魏胜利 | 《私家百草园:食疗本草订制健康》 | 编著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主编[14] |
姓名 | 著作名称 | 著作类别 | 出版单位 | 主编/副主编/编委 |
---|---|---|---|---|
白贞芳 | 华夏历史文化存书--中国医学奥秘 | 编著 | 贵州教育出版社 | 主编 |
张贵君 | 常用中药材及饮片快速识别 | 编著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主编 |
畅洪昇 | 《养护脾胃,饮食为本》 | 编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主编 |
畅洪昇 | 《药食合一使用手册》 | 编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主编 |
翟华强 | 中医药养生彩色图谱 | 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第一主编 |
郑虎占 | 中药合理应用二十讲 | 编著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主编 |
郑虎占 | 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 | 编著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主编 |
王耘 | 调控流图建模原理与应用 | 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主编 |
魏胜利 | 《私家百草园:食疗本草订制健康》 | 编著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主编[14] |
学院院徽以绿色为主色调,中间的药字为金色古体字。一方面体现中药学院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表现大学的广阔成长前景,换装的云彩强调中药学院的医学特性及生生不息。[5]
截至2019年10月23日、28日,中药学院组织50名研究生和75名本科生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5]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刘雯华 |
党委副书记 | 李维峰 |
院长 | 雷海民 |
副院长 | 吴清、魏胜利、李军 |
资料来源:[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