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

宁南县

中文名 宁南县
车牌代码 川W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县长 周应德
方言 彝语、西南官话
政府驻地 披砂镇
著名景点 老观音寺
邮政区码 615400
县委书记 管昭
面积 1670.29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宁南县宁南县(1) 西汉 元鼎六年(前111)建越崔郡,郡下设会无等县,宁南属会无县辖。至宁南建县的两千年间,其历史沿革随会理(古称会无)县演变。

宁南建县始于公元1931年1月1日,因地处宁属(整理委员会)之南,故名为“宁南”。

行政区划

宁南县辖6个镇、19个乡(2010年),全县幅员总面积1667平方公里,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43.5公里。辖6个镇: 披砂镇、 松新镇、 竹寿镇、 华弹镇、 葫芦口镇、 白鹤滩镇;19个乡: 景星乡、 俱乐乡、 新村乡、 幸福乡、 海子乡、 六铁乡、新建乡、 稻谷乡、 新华乡、 松林乡、 石梨乡、 杉树乡、 梁子乡、 西瑶乡、 红星乡、 大同乡、 骑骡沟乡、倮格乡、 跑马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南县位于四川 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东侧,东临 金沙江与云南省 巧家县隔江相望。(北纬27°07′-东经102°76′之间)。县城北距航天城西昌126公里,东北距金沙江白鹤滩1600万千瓦巨型水电站坝址61公里,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自古以来是出川入滇的重要通道。全县总面积1670.29平方千米。[1]

地貌

宁南县地处 横断山区边缘,县境由北至东为大凉山余脉,西及西南为鲁南山东坡。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西部的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处在金沙江畔与布拖县交界的依补河口,海拔585米,相对高差3334米。宁南多地,地形可分为 平坝、 台地、 低山、低中山和 山原6个类型,其中:平坝占0.7%,台地占1.4%,低山占6%,低中山占67.5%,中山占23%,山原占0.9%。宁南县城所在地是县内最大的山间盆地,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

气候

宁南县内各地气候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和显著的光热资源优势。在海拔1200米左右地区,县城所在地年平均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4℃;年日照时数2257.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315天,年降水量96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98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10月。

水文

宁南县水域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黑水河和 金沙江,另有13条山溪,它们分别是 龙洞河、三岔河、小河、老木河、俱乐河、银厂沟、野碧沟、碧迹河、支鲁沟、骑骡沟、瓜达沟、依补河、大同白水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宁南县宁南县

截至2010年,宁南县已查明的矿藏为铅、锌、铜、硫、铁、煤、磷及石棉、 重晶石、大理石等20余种,其中,铁矿储藏量1.3亿吨,铅矿储藏量40多万金属吨,铜矿储藏量5万金属吨以上,石灰石遍布宁南县25个乡镇。另外,主要有1个黄竹林至大垭口的大型磷矿床和3个地热水资源。

森林资源

截至2010年,宁南县有林业用地9.6万多公顷,其中,有林地3.9万多公顷,疏林地894公顷,灌木林地2.5万多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万多公顷,苗圃地2公顷,无林地1894公顷。森林覆盖率23.7%,森林蓄积量达199万多m³;林分蓄积量196.9万多m³,其中,用材林蓄积1.1万多m³,防护林蓄积84万多m³,疏林地蓄积1.45万m³,散生木蓄积0.9万多m³,四旁植树蓄积0.2万m³。宁南县现有2种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树种,8种保护植物,现有野生动物110种以上。

水利资源

2009年,宁南县已查明宁南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3.6万kW(除金沙江外),经济技术可开发量为100处23.6314万kW(不含白鹤滩电站淹没线以下3处12万kW);已建成53处119台82024kW,已开发占可开发量的34.71%。有中小型水库1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3座,山平塘341座,微型水池(窖)30024口,电力提灌14处,引水渠1090条总长1911公里;蓄、引、提水总量达899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6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3.98万亩的33.24%。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全县户籍总数52507户,户籍总人口201389人。其中:女性97229人,占总人口的48.3%,男性104160人,占总人口的51.7%。性别比为107:1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9491人,占总人口的29.5%,彝族人口55929人,占总人口的27.8%。人口出生率11.13‰,死亡率5.84‰,自然增长率5.29‰。[10]

2022年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52404户,户籍总人口202562人。其中:女性97946人,占总人口的48.3%,男性104616人,占总人口的51.7%。性别比为107:1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1097人,占总人口的30.2%,彝族人口57479人,占总人口的28.4%。[2]

民族

截至2010年,宁南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彝族、布依为主要少数民族的多民族杂居县。 有彝族、藏族、 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 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 纳西族、 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政治

党委领导

县委书记:管昭[11]

县委副书记:周应德、阿西阿布[12]

政府领导

县长:周应德[9]

副县长:杨正伟、刘国安、白史达、赵元、谭柏、张云龙、吴玮、周国瑜[9]

人大领导

主任:龙仕江[9]

副主任:郭涛、姚永海、杨正德、张应发[9]

经济概况

综合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同比增长4.8%(可比价,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增长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2%,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1%,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7%,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33.2:23.3:43.5调整为35.7:22.6:41.7。

2020年,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3%,同比增长4.4%(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4.7%,拉动民营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实现11.4亿元,同比增长10.5%,拉动民营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实现15.4亿元,同比下降0.6%,影响民营经济下降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9.7:34.8:45.5调整为23.4:32.6:44.0。

2020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4%;资质以内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6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亿元,同比下降1.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78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5元,同比增长8.8%。[10]

宁南县宁南县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现价,下同)34.81亿元,增长6.0%(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实现16.74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实现2.22亿元,增长9.4%;畜牧业产值实现15.18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实现0.25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实现0.42亿元,增长11.8%。

2020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5万亩,增长1.5%。一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7万亩,同比增长0.5%。分小春大春看:小春播种面积8.4万亩,同比增长0.6%,大春播种面积29.3万亩,同比增长0.5%;分种类看:谷物种植面积20.6万亩,同比下降0.1%,豆类种植面积4.1万亩,同比增长2%,薯类种植面积13万亩,同比增长1%。二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7万亩,同比增长4.5%,其中:油菜面积0.6万亩,增长1.6%;蔬菜面积10.3万亩,增长5.2%;瓜果面积0.2万亩,与去年持平;其他农作物面积1.6万亩,增长1.7%。

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0.9万吨,同比增长0.3%。小春粮食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5.0%;大春粮食产量9.5万吨,同比下降0.4%。分种类看:谷物产量6.5万吨,同比下降0.1%,豆类产量0.4万吨,同比增长4.1%,薯类产量4.0万吨,同比增长0.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1万吨,同比增长1.7%;烟叶产量0.6万吨,同比持平;蔬菜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7.6%;水果总产量0.7万吨,同比持平。

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24.3万头,同比增长19.1%;牛出栏2.1万头,增长5.8%;羊出栏16.5万只,增长4.0%;家禽出栏65.2万只,增长0.6%。期末生猪存栏17.2万头,同比增长22.9%;期末牛存栏6.1万头,增长0.2%;期末羊存栏16.6万只,增长5.8%。全年肉类总产量2.2万吨,增长6.1%,其中:猪肉产量1.6万吨,增长9.6%;牛肉产量0.2万吨,增长2.5%;羊肉产量0.2万吨,下降7.6%。蚕茧产量1.4万吨,增长2%。

2020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2684.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0公顷,森林管护面积78574.5公顷,森林覆盖率52.77%。

2020年,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0.28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11.8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7万千瓦,机耕面积25640公顷,机播面积2910公顷,机收面积3650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7091吨,同比下降1%;农药施用量43吨,增长10.4%。

2020年,全县上网小水电站53处,装机总容量92495千瓦,全年上网电量26568万千瓦时;全年全社会用电合计5607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30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3%;全行业用电合计377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2%。

2020年,全年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年降水量1126.7毫米,年日照时间2927.3小时。[10]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2%(可比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2020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可比价)。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下降22.8%;重工业增长11.8%。按行业类别划分: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1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7.8%,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5.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4.2%,纺织业下降23.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9.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0.2%。

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商品混凝土同比增长79.3%;水泥产量同比增长5.7%;铁矿石原矿同比增长9.9%,发电量同比增长7.2%;铁合金下降54.2%;萤石下降45.4%;蚕丝下降12.4%。

建筑业

2020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64.4%(可比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2%,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2020年,年末13家资质以内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8亿元,增长64.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9.7亿元,增长61.7%。[10]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4%,其中:白鹤滩水电站增长53.3%,县本级增长106.4%。

2020年,按产业形态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0.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2.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4.5%。

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2.2%,商品房销售面积80310平方米,下降13.5%。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79.3%。

2020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59%。全年新开工项目18个,主要包括:弃水电消纳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2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汇民广场建设项目,云计算中心示范园区(一期),宁南县人民医院第二住院综合大楼,松新镇上游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片区临时生活供水工程,凉山州宁南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3.26亿元,同比下降13.1%;限额以下单位实现23.83亿元,同比增长0.3%;石油报刊完成0.28亿元,同比下降6.6%。  

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4.96亿元,同比下降1.2%;商品零售22.4亿元,同比下降1.6%。  

按销售所在地划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5.74亿元,同比下降0.9%;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63亿元,同比下降2.5%。 

招商引资

2020年,全年先后参加“服务业发展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省级平台活动,共签约项目5个,引资额22.49亿元。

财政金融

2020年,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3.77亿元,增长10.7%,非税收入1.16亿元,下降2.9%。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9.72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八项支出13.21亿元,增长11.4%。

2020年,全县共计4家银行,全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9亿元,比年初增长4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4.7亿元,比年初增长34.4%。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9亿元,比年初增长39.2%,其中农业贷款余额7.5亿元,比年初增长29.4%。存贷比为24%。[10]

社会事业

文化

宁南县宁南县(2) 2020年,县级国家二级图书馆1座,藏书32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6万册;村级文化活动室7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广播电视无线基站1座,“村村通”23991套;广播覆盖率96.41%,电视覆盖率96.41%。[10]

教育

2020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合计40所,小学35所,初中3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合计172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934人;中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738人。在校学生31134人,其中:小学18394人,中学(初中和高中)11346人,职业技术学校1394人。

2020年,全县共有幼儿园23所,年末在园幼儿数7870人,教职工人数224人。7-12岁校内外学龄儿童总数为1695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020年,全年小学毕业生人数2732人,初中毕业生人数2945人,高中毕业生人数1101人。[10]

交通

2020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03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10.3公里,等外公路24公里。通乡油路512.3公里,通村水泥路覆盖率100%,行政村通客运率100%。

2020年,全县拥有客运班车78辆,1265个座位;出租车43辆;小型公交车8辆;营运货车687辆,吨位数为8551吨。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周转量7339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2.8%;货物周转量1426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8%。

邮电

2020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28.3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664.1万元。全年函件业务量完成2.03万件,包裹完成19.21万件,特快专递完成2.33万件,累计订阅报刊309.2万份,杂志订阅14.4万份。

2020年,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数27825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75042户,宽带用户数48234户。[10]

医疗卫生

2020年末,全县拥有中心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25个;卫生机构病床数131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61人,其中:乡镇卫生技术员276人;执业(助理)医师349人。全年医院门诊人次347895万人次。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6元,同比增长7.75%,人均消费支出17078元,增长5.9%。

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78元,比上年增加1434元,增长4.71%。其中,工资性收入16899元,增长5.37%;经营净收入7207元,增长4.20%;财产净收入4092元,增长3.46%;转移净收入3680元,增长4.11%。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2236元,增长1.88%,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7668元,增长1.0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5%。

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5元,比上年增加1509元,增长8.78%。其中,工资性收入7549元,增长8.53%;经营净收入8413元,增长2.56%;财产净收入253元,增长220.41%;转移净收入2480元,增长27.29%。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4332元,增长7.8%,其中食品类支出5424元,下降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10]

社会保障

2020年,全县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36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799人,其中:在职缴费4762人,发放退休待遇203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371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7952人。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3311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61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9650人,参保率99%。

2020年,全年城市低保累计享受生活保障人数19472人次,发放保障金644.3万元;农村低保累计享受生活保障人数232353人次,发放保障金5152万元。全县拥有福利院、敬老院(中心)1个,床位数50张,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收养人数共计49人。全县年末五保户人口541人。

科技

2020年,县级科技馆1座。实施州级科技项目4个,涉及资金共计60万元;县级科技项目24个,涉及资金共计70万元;全县授权专利共计22件,其中实用新型设计18件,外观设计4件。[10]

安全生产

2020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6起,较2019年增加2起;各类事故死亡人数7人,无重大和特重大事故发生。

环境

2020年,县城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6天,达优199天,达良166天,轻度污染1天,优良率99.73%,综合指数(AQI)3.03。

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68.56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量134.7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9.74%。

2020年,全县3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金沙江、黑水河进出口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基本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行政村比例达到40%。[10]

民俗文化

据考古表明,彝族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栖息在宁南,是宁南的“土著”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

彝族服饰

男子关缠青色丝帕,上装紧身短褂齐腰,偏襟,前襟、肩、袖、边角绣花纹,硬红高领;下装多用青蓝布宽腰,裆深,裤腿肥大,为小裤脚。青年女子头戴青色绣边三角帕或毛巾,中老年妇女则头缠染蓝的毛巾或戴圆顶大盘帽。上着编襟衣、硬高领,内穿长衫过膝,外套各色线鞭和布料镶制成的短褂;下穿白色布料或羊毛编织的筒状百褶裙,腰带为3尺左右的布条,上系绣花三角包。戴耳环、领泡、手镯,男女老少均用披毡或擦尔瓦。节日以火把节和彝族年最为隆重。

彝族婚嫁

彝族婚嫁等级森严,严格实行“民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姨表不婚”的婚姻制度。婚事由父母和家支包办,实行买卖婚姻,女子身价依其等高低而定,到女方家迎亲时有泼水、抹锅灰的习俗。

彝族丧葬

彝族丧葬均行火葬。信仰灵魂、祖先崇拜和“吉尔”崇拜;比摩是彝族的祭司和巫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法具有法帽、签筒、神签、鹰爪、神铃、神枝等;苏尼是彝族的专职巫师,社会地位远低于比摩,法具有羊皮鼓、神铃和敲羊皮鼓的弯枝等。

宁南布依族

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布依族是宁南世居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民间曲艺。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想象力,而且有独特的格律和韵律。

布依族民间故事

布依族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有《大米是狗从海外背来的》、《巧妇打贼》、《牛下田屙撒尿的故事》、《黄桷树和柏子树的官司》、《智斗贼人》《牛没有上牙》等。布依族喜爱的寓言有《老虎和穿山甲》、《聪明的小羊》等。

宁南布依族的民歌

宁南布依族的民歌极为丰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他们常常以太阳、月亮、山河、草木、动物、植物为依托,以此进行抒怀、叙事,用来解脱精神压力,彼此沟通交流思想。布依族喜欢唱歌,音乐曲调丰富多样,能适应各种场合和风格的演唱,有《好花红》、《厚脸皮姑娘》等。布依族人民使用的乐器有十余种,铜鼓、呐勒(哨呐)、么休(笛子)、逛光(琴)等都很有民族特色。

宁南布依族服饰

男子上穿大襟或对襟短褂,下穿长裤,头上大都缠以蓝色或蓝白方格头帕。老年男子有的穿长衫。妇女服饰比较复杂,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但大致可分为着裙和穿裤两种。妇女大多数是上穿右任大襟衣,下着长裤,腰系短围腰。下穿百精长裙的上穿斜襟齐腰短衣。妇女衣裤的袖口、裤脚都绣有花边。妇女的发型一般是:未婚妇女梳发辫,发辫压过头帕前沿,已婚妇女相辔。喜欢银制手镯、头饰。

布依族婚姻

布依族婚姻普遍实现一夫一妻制。过去,青年男女之间交往比较自由,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外出劳动等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如男方同意,就可以盟誓订下终身。布依族的婚姻多为自由恋爱和媒人说合相结合。

节日

布依族节日以过年、三月三和六月六(农历)最为隆重。

风景名胜

烈士陵园

位于宁南县城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为65亩,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公园、陵园一体化。园内绿水青山环绕亭台楼阁,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登上园顶,整座县城尽收眼底。

华弹防风林

为带状木麻黄纯林,长10公里,宽10至20行,与滔滔的金沙江形成银色与碧绿的双色带,好似一条漂亮的裙边。当人一进入防风林,双脚即被干净松软的河沙淹没。

老观音寺

位于距宁南县城七公里处的翠峰山庄,省道西巧线旁。因寺内存放着的一块天然形成,酷似观音像的“灵石”而得名。老观音寺并不老,它始建于1993年,但却在宁南、普格乃至云南省巧家县等周边县份享有盛誉。

名优特产

荞饼

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甜、咸、麻、怪等味,色泽油黄,清香爽口。

豆腐干

利用本地黄豆和优质水源,以传统工艺精心烤制而成,色金黄、味清香、内柔嫩,是佐餐和馈赠之佳品。曾多次有外地人来宁南学习技术,但该产品与当地水源、气候等有直接关系,至今外地还没有仿制成功的先例。

晒醋

采用本地麦麸加各类佐料晒制而成,由于宁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含有大量矿物质的优质水源,晒制而成的麸醋,酸味适宜,清爽可口,堪与阆中保宁醋媲美。

米花糖:用料考究,采选本地优质的大米、媲麻等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酥脆可口,味美香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奇石

宁南地处金沙江中段,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金沙江奇石十分独特。近段时间来,随着全国玩石、赏石的队伍不断扩大,宁南的金沙江奇石已走向市场,成为赏石家的收藏品种,越来越多的玩石、赏石爱好者对金沙江奇石追捧有加,因此金沙江奇石的品牌不断攀升,价格持续上扬。2005年1月29日,宁南县奇石协会在宁南县白鹤滩大道举行了奇石协会挂牌、奇石馆开馆仪式。

烤乳猪

位于宁南水泥厂和宁南一中的路上,几乎是由彝族人民开的烧烤店,用于炭烧的2-3个月大的乳猪是宁南县的特色。到过宁南县的人必吃的小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