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人。又名许印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还被聘为咨询专家、客座教授、技术顾问等。在36年的科研生涯中,主要从事南京长江大桥桥址勘测与研究、西部南水北调引水渠道的工程地质研究、国防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金川铜镍矿山井巷围岩与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地质论证与苏南核电站的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研究;从“六五”到“八五”期间还分别承担国家攻关项目的任务,如煤与瓦斯突出构造地质标志的研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冶金矿山深凹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近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典型的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和面上项目——矿山地质模型、采动效应和工程地质动态评价系统的研究等;此外,还参与或组织大量工程的咨询、论证与鉴定工作,如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和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论证等。在大量工程的科研实践中,与同事们一道,为创立与发展了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的新的分支学科——“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作出贡献。该学科最鲜明的观点是,岩体是具有结构的;岩体结构控制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变形破坏机制与基本规律等,即结构控制观点,为阐述这些观点,共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4部,主要有《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专题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与《中国露天矿也坡稳定性研究》。以上大量成果,共获奖近10项,如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及部委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