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七药

太白七药

目录导航

历史

早在1953年,美国就将太白“七药”的桃儿七提纯制成药品用于抗癌,并载入美国《 药典》。现我国《药典》收入太白“七药”6种。太白“七药”应用广泛,功能奇特,已引起广泛关注。经国医肿瘤研究所数年多次研究论证,认为“七药”是太白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

历史悠久,继往开来:“七药”最早载于1590年《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之“三七”,但其后的三百余年发展极为缓慢,志著很少或无收载。本世纪60年代,太白地区的草医药农将太白“七药”编辑成 草药性赋和歌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才使“七药”得以迅速发展。近20多年来,收载于书著中的太白“七药”已达百余种。

种类及分布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太白县人民利用 中草药治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而发现了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据初步统计,太白山共有“七药”149种(133植物种、16变种),隶属于102属、45科,涉及 地衣、 苔藓、 蕨类及 种子植物四大门类,但较集中于Liliaceae, Ranunculaceae, Polygonaceae, Umbelliferae等草本科,它们分布于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三大植被谱带,生长于各种生态环境下,在太白地区分布很广,蕴量颇丰,是一个巨大的中草药天然宝库。

根用药

   桃儿七 小檗科鬼臼,为名贵草药,生于海拔2500~3300米的林下阴湿处,主产太白山、鳌山。    铁牛七 毛茛科太白老虎草(别名铁棒锤),为名贵草药,生于高山顶、山坡草地、灌木林间,主产太白山、鳌山。    长春七 伞形科石黄风(别名长虫七),生于山谷、山坡石隙,主产太白山、鳌山。    金牛七 毛茛科太白乌头,生于高山荒坡阴湿地,主产太白山、鳌山。    朱砂七 蓼科毛脉蓼,生于山坡、沟地、滩地、乱石堆,主产太白山、鳌山。    红毛七 小檗科类叶牡丹,生于海拔1600~2000米林下、阴坡草丛,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荞麦七 蓼科翼蓼,生于海拔1800米左右山坡、沟岸、灌丛、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人头七 兰科角盘兰,生于海拔1600~2200米山坡,主产太白山。    太白三七 伞形科红花芹,生于高山草地、林缘湿润肥沃处,主产太白山、鳌山。    天王七 忍冬科莲子藤,生于海拔2000米林下阴湿地,主产太白山、鳌山。    云雾七 毛茛科秦岭翠雀花,寄生于海拔1900~3000米山林树梢,主产太白山。    拐枣七 毛茛科大叶升麻,生于山林半阴处,主产太白山。    麻布七 毛茛科穿心莲乌头,生于海拔1500~3300米山谷溪旁、山坡林下,主产太白山。    牌楼七 兰科毛杓兰,生于海拔1500~2800米林下、山坡。主产太白山。    算盘七 百合科算盘草,生于海拔2000~3000米山坡林下,主产太白山。    膀胱七 兰科小花火烧兰,生于海拔2500米左右山坡,主产太白山。    水葫芦七 菊科圆叶草,生于海拔1400~2800米山坡灌丛、林下阴湿处,主产太白山。    九牛七 毛茛科黑儿波,生于高山密林,主产太白山、鳌山。    葫芦七 菊科肾叶橐吾,生于海拔1800~2000米山坡草地潮湿处,主产太白山、鳌山。

根茎用药

   纽子七 五加科大叶三七,生于海拔1200~2800米林下、灌丛阴湿处,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尸儿七 百合科延龄草,生于山坡、林下,主产太白山、鳌山。    盘龙七 虎耳草科秦岭岩白菜,生于海拔2500~2800米峭壁石崖缝隙中,主产太白山。    窝儿七 小檗科山荷叶,生于高山阴湿处、杂木林下,主产太白山、鳌山。    青娃七 鸢尾科鸢尾,生于山坡、林缘,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偏头七 百合科鹿药,生于林下、山坡阴处,主产太白山、鳌山。    蝎子七 蓼科珠芽蓼,生于海拔1500~3000米山坡沟畔、林下湿地,主产太白山、鳌山。    蜈蚣七 蓼科中华抱茎蓼,生于海拔1300~3000米山坡沟畔、林下湿地,主产太白山、鳌山。    朱砂七 蓼科血三七,生于中山草坡、林缘,太白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红三七 蓼科支柱蓼,生于海拔1200~2500米阴湿山沟、溪边草丛,主产太白山、鳌山。    竹根七 百合科开口箭,生于海拔1700米左右山地林下、山涧溪沟湿地,主产太白山、鳌山。    螺丝七 百合科金线重楼,生于海拔2000米左右林下阴湿处,主产太白山、鳌山。    扇子七 兰科扇脉杓兰,生于海拔1000~2000米山坡、林下阴湿处,主产太白县黄柏塬乡。    狮子七 景天科狭叶红景天,生于高山坡,主产太白山。    金毛七 虎耳草科多花落新妇,生于山坡林下,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全草用药

   凤尾七 景天科香景天,生于海拔2300~3700米山坡、山梁石隙,主产太白山。    麦穗七 酢浆草科山酢浆草,生于林下较阴湿地,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猪鬃七 铁线蕨科铁线蕨,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溪边岩石上,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蜂子七 水龙骨科毡毛石韦,生于海拔1200~2560米岩石上、树杆上,各乡镇有分布。    鸡血七 蓼科金线蓼,生于阴湿路旁、山谷、林下,主产太白山。    羊耳蒜 兰科羊耳蒜,生于林下、荒滩,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马牙七 兰科流苏虾脊兰,生于高山林下,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羊膻七 伞形科鹅脚板,生于山坡阴湿处,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景天三七 景天科景天三七,生于海拔1500~2600米山坡,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白三七 景天科白三七,生于海拔1200~2800米林下岩石上、石隙,各乡镇有分布。    追风七 蔷薇科水杨梅,生于海拔1300~2600米山坡、路旁、阴湿沟旁,各乡镇有分布。    寸节七 堇菜科大叶堇菜,生于山坡林下,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小人血七 罂粟科白屈菜,生于海拔1200~2000米左右山坡凹地、路旁、水沟边、石隙,太白县各乡镇有分布。

功效

太白药功用颇多,效果卓然,主要表现为:

(1)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劳损、劳伤之症者如:金牛七、铁牛七、茴香七及各种“三七”等。

(2)通淋利水、散瘀消肿,主要用于各种水肿,腹水之疾者如:麦穗七、狮子七、鸡爪七。

(3)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虫蛇咬伤者如:黄花三七、灯台七、花脚七等。

(4)止咳化痰、平喘益气、定神定志如:芝麻七、扁担七等。

(5)健脾和胃、补血温阳,主要用于胃疼、腹疼、泻泄、痢疾者如:朱砂七、盘龙七、扣子七、疙瘩七等。

(6)滋阴补肾,活血调经,主要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之疾者如:头发七、铁丝七。

(7)治胃溃疡者如朱砂七,治淋巴结核、淋巴瘤如:桃儿七、灯台七,抗菌消炎者如蝎子七、和尚七、秤杆七、五花七等。

太白草医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与中医中药理论一脉相承的.如草医认为病有七因:风、寒、暑、湿、郁、损、衰;治疗有七法:补、泻、宣、通、理、散、收。也采用“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补泻”、“ 阴阳五行”、“辨证论证”、“理法方药“等学说。这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配伍

草药配伍同 中药配伍一样,是根据具体病情需要,按着用药法则,审慎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以充分发挥药效,取得预期疗效。中药配伍之妙在于加减。太白“七药” 四梁八柱犹如中药方剂组成中的君臣佐使一样,在使用时应随即加减,因临床处方而定。

发展

前途光明,大有可为: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合成药、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盛行于世,但它们毒副作用往往较大,寻找一种新药的成功率越来越小,而代价愈来愈大,况且一些疑难杂症,西医药缺少良策。七药群却很少有毒副作用,对治疗某些慢性病更显著有效,加之药源取之不竭,展示了它特有的优越性。

香茶菜Rabdosia rubeseens为唇形科技多年直生草本。民间用它治疗食管癌,喷门癌、河南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了它的疗效。而太白山地区其同属植物有9种,经本所专家研究,其中太白香茶菜,毛叶香茶菜等6种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是颇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抗癌药物资源。

抗癌七药种类繁多,而可能具有更强抗癌活性的同属同种植物无疑具有极大潜在研究开发价值,也许攻克癌症将通过民间“七药”得以实现。

陕西省中医学会草医药专业委员会的首席专家,有“太白草药三巨头”之称的肖学忠、穆毅、毛水龙三人通过对“七药”深入研究筛选、提练,并应用于实际治癌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

太白山“七药”多具有活血止痛、抗癌消肿、祛瘀除痹等功效,是秦岭太白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

关于“七药”的名称众说纷纭,明朝李时珍对“七药”的理解是:“青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太白山“七药”被赋予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名字,诸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植物“大叶堇菜”、“金线重楼”、“大血藤”、“流苏虾脊兰”分别叫做“寸节七”、“螺丝七”、“五花七”、“马牙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植物有“水葫芦七”;能健脾化湿的植物“盘龙七”;有消导功能的植物鸢尾又叫“青蛙七”;具有渗湿利水功能的植物杓兰,又叫“蜈蚣七”等等。

这些名字对于识别药物和采集药用植物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补充:太白七药的临床应用

一、治疗偏瘫、截瘫病“太白七药”有着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截瘫病临床按病因分型:1、 外伤型:多由脊椎外伤、骨折和脊髓损伤而成,初期治则多以:活血化瘀、接筋续骨为主,活血化瘀通络的“太白七药“:有红毛七、凤尾七、金刷把、太白三七、金牛七、铁牛七、茴香七及各种七药等组合为主。日久体虚多以化瘀通络、滋补肝肾为主,“太白七药”有扭子七、索骨丹、捆化绳、头发七、铁丝七等组合为主。

2、 脊髓压迫型:骨质压迫所致有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及手术致伤等。治则多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柔筋止痉、软坚散结、解痉止痛、祛瘀舒筋,太白七药由捆仙绳、老龙须、大伸筋草、朱砂七、盘龙七、扣子七、疙瘩七等。

3、 脊髓变性型:包括脊髓软化、空洞、萎缩多由炎症及压迫型转化所致,治则主要以益肾充髓、填精补髓、滋阴健脾为主。太白七药:盘龙七、桃儿七、尸儿七、金刷把、老龙衣、紫河车粉等组合为主。偏瘫也按照上述治疗原则有显著效果。

二、减肥的“太白七药”具有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的原理,性质平和,具有养生、保健、减肥的“太白七药”早已普遍被食用,这些药能够减轻体重,根据中医治疗肥胖的原则,成因、体质等分四大类,各有不同的减肥方式。这四大类包括:

1.胃热湿阻型:用清热利水的黄花三七、灯台七、长春七、花脚七、麦穗七、狮子七、鸡爪七等。

2、脾虚湿阻型:用温阳健脾利湿的朱砂七、盘龙七、扣子七、蜈蚣七、疙瘩七等。

3、肝郁气滞型:常用疏肝理气的长春七、茴香七等。

4、肝肾阴虚型:用滋阴补肾的头发七、铁丝七等。

据统计显示,胃热型与气滞型的患者最多,“太白七药”减肥效果也较好。

三、抗癌七药种类繁多,而可能具有更强抗癌活性滴同属同种植物无疑具有极大潜在研究开发价值,也许攻克癌症将通过民间“七药”得以实现。例如临床治胃癌的长春七、茴香七、朱砂七;治淋巴结核及淋巴瘤、癌的如:桃儿七、灯台七;治疗鼻咽喉癌有抗癌抗菌消炎者如蝎子七、和尚七、秤杆七、五花七等。临床通过对“七药”深入研究筛选、提练,并应用于实际治癌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攻克癌症将通过民间“七药”得以实现。

四、 “太白七药” 大多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利湿消肿、袪风除痹等功效,专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劳损、劳伤之症者如:金牛七、铁牛七、长春七、茴香七等。

五、“太白七药”多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益气、定神定志,主要用于各种咳嗽、胸闷、气喘、咯吐痰涎等疾者如:芝麻七、扁担七等。

六、对慢性胃溃疡及肠胃道病,“太白七药”多具有健脾和胃、补血温阳,主要用于胃疼、腹疼、泻泄、痢疾等如:朱砂七、盘龙七、扣子七、长春七、茴香七、疙瘩七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