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

浣花溪

目录导航

相关故事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浣花夫人的故事。传说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

特点

梧桐掩映的林荫道两旁是成都有名的园子。左边是纪念杜甫的杜甫草堂,红色花墙蜿蜒前行,满园子翠绿竹子不甘寂寞,从花墙的空隙中伸出来,从墙头越出来,清风徐来,枝叶就飒飒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更衬出这条路的静谧。右边是去年才落成的“草堂之春”别墅区,倚着流水淙淙、碧绿清澈的浣花溪而建,铁花低墙被金银花藤蔓缠绕,墙内的竹林疏疏朗朗。低调古朴的灰色系建筑,被乌木色的房檐、柱子和窗棂勾画出轮廓,落地玻璃镶嵌在雕花的窗棂上,显得更加清透。抬眼望去园子里的银杏林、樟树林挺拔婆娑,满园子不见大片的草坪,只有蜿蜒曲折的拼石小路和道旁错落有致、镶嵌相宜的花卉。常青的黄秧被修剪成各种形状,呈弧线种植的杜鹃娇羞而妩媚,白色卵石铺就的溪岸与碧绿的溪水相映成趣,衬着岸上精致的园艺小品,在梧桐树荫下静静流淌。

小溪从一座廊桥下淌过,河面顿时变得宽阔,南来的溪流也汇聚于此,形成小湖泊。白色鹅卵石布满了斜坡的河堤,三两顽童嬉戏其上,白天鹅依然昂首悠游碧波上。东去的流水陡然从大岩石上跌落,便成了小小的瀑布,为满眼的绿色添了生动和情趣。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入了另一个大园子—浣花溪公园。它占地两百亩,多为坡地,利用坡地本身的形势,将树木、草坪、花卉铺陈其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拼石的道路、木石结合的台阶、从斜坡上流淌下来的花卉,少了人为的雕饰,刻意的布置,显得烂漫而随性。大片的香樟、银杏、楠木、槐树林各自占领着领地,不管在山坡下、道路旁、林子里都有供游人休息的木凳,和颜悦色的老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摆龙门阵、听鸟叫、逗鹦鹉、喝茶、读报,从容安详,一派天伦之乐。

百花潭公园为浣花溪公园所包围,大园子里套小园子。虽然隔着一道矮墙,一扇门,可是对树木来说根本不成为阻碍。它们树冠相接,稍起风就能相互抚摸,它们的树根相连,一起吮吸着养分,默默传递着情意。

杜甫草堂、草堂之春、浣花溪公园和百花潭公园连成一片,共同构成了浣花溪美景,也是目前成都的高尚居住社区。杜甫当年的愿望今日得以实现,诗圣也应当欣慰了吧!

浣花溪公园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于2003年建成。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

园内山水交融,花草树木绿阴蔽日,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穿园而过,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形象演绎了杜甫的诗意韵味.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

看点

梅园

园以水为主,种植有梅花、竹子,水、桥、绿树交融为一体。

绿波湖

是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湖上大小岛屿与道路相连,湖光山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万树园

从“风雨廊桥”入园,便是万树园,园内遍植银杏、桂花、玉兰、栀子树…… 坝调茶园, 浣花溪和干河在此交汇,是观赏河景的最佳场所。

万竹广场

为竹艺休闲区,以四川传统的竹加工工艺体现川西文化特色。广场上由全钢化玻璃制成的玻璃屋,是夜晚看星星的绝佳场所。

白鹭洲

充满“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境,独特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观。在观鹭区有大片乔木林地,在水边设有观鹭步道,山丘上建起了一个川西民居风格的“观鹭轩”,从此可看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杜甫诗意。

浣花溪公园毗邻杜甫草堂,总占地面积为553.8亩,园内有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穿园而过。公园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园内山水交融,花草树木绿阴蔽日。市民不出二环路就可享受到“一座青山、一汪绿水、白鹭齐飞”的美景。

浣花溪公园内由万树园、梅园、白鹭园三园组成。万树山、一个人工湖--沧浪湖、阳光草坪、一处湿地--白鹭洲、两幢景观建筑、四个大型休闲观演广场,浣花溪公园有浓郁的川西文化特色,景区星罗棋布于三园之中。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银杏、芙蓉竹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鲜花竞相开放,绿茵茵的草坪散发出阵阵清香。

从浣花溪廊桥到杜甫草堂南大门照壁,这段388米长的诗歌大道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这里记录了从杜甫、李白和屈原,到当代共计300名左右著名诗人的形象、朝代、生卒年,以及著名诗句。

在花香鸟语、湿润的新鲜空气环境中,晨练、遛鸟、呼吸新鲜空气的市民随处可见。特别是每到周末、节假日,市民相邀亲朋好友休闲聚会的好去处,悠闲自得的品茶,观景尝花慢步游。浣花溪公园现已逐步变成市民免费的“绿色氧吧”,吸引了中外游客慕名前往游览,给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心情。

薛涛

唐著名女诗人。

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

曾居成都浣花溪,这个女校书喜欢在自己住处,成都浣花溪造纸,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的精美小彩笺,常用于写小诗酬和,人称“薛涛笺”或“浣花笺”。由于浣花溪水清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为它处所不及。关于“浣花笺”有很多题咏,韦庄有诗曰:“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劈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霞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李贺也有诗赞曰:“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薛涛死后,很少再有人能用溪水造笺纸了。

散文

原文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选自《隐秀轩集》)

要点与注释

竟陵派的创始者之一,“幽深孤峭”。

「注释」1、“杜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东屯:指夔州。各不相袭:各不相同。袭:重复。2、“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如也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悠闲严整,从容不迫。省称“暇整”。

译文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玦,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浣花溪才有专名,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罢了。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

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这些人家的房子,有捆起柴当门的,也有编起竹子当门的,但都做得很好。过了桥,有一座亭子立于道路的东边。上面署有名字:“缘江路。” 经过这里就是武候祠了。武候祠前面横跨溪上的是一座木板桥。一个桥墩,桥上建有栏杆。到这里就可以看见“浣花溪”的题额。过桥后,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百花潭水”。从这个亭子回转,经过一座桥,再过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祠中杜甫像清癯古朴,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石刻像,附有杜甫的传记,那是何仁仲署理华阳别驾时制作的,碑文已经不能认读出来了。

钟惺说:杜老先生两个住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严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然而天意驱遣他增添了在夔门这一段不平常的生活。困窘忧愁,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就像孔子(为避祸)化装到司城贞子家里的时候一样。

今天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就放睛了。到这里游玩的人,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弯腰打躬作揖,到处闹哄哄的。到了傍晚,大家才匆匆回去。这一天清晨,我是一个人前往的。《浣花溪记》

京剧

一名《子林造反》及《官怕太太》。西川节度使崔宁娶宦官朝恩侄女,鱼氏奇悍;崔买妾任蓉卿,鱼氏妒而贬为婢女,苦加凌虐。后游浣花溪,宣抚使杨子林反,崔与鱼氏均惊慌失措,任蓉卿劝鱼氏出衣饰犒军,并亲自赴敌,其父任元助之,削平乱事。鱼氏又妒,众将不平,共推蓉卿为夫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