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三角洲

多瑙河三角洲

中文名 多瑙河三角洲
地理位置 罗马尼亚东部黑海入海口处
特点 雨量充沛,时有洪水发生
收录 199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目录导航

概述

图片

多瑙河三角洲(Danube Delta)罗马尼亚的旅游胜地。位于罗马尼亚东部。面积约50万公顷,现每年仍在不断扩大。这里风光绚丽,资源丰富,被誉为是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三角洲河道纵横、泽地成片,水陆面积随季节和水势的不同而变化。大部分时间其陆地面积只及总面积的10%左右,余为水面与沼泽。几千条运河和水道构成了神秘的泽国,把坐落在它们中间的村庄、渔场、农田联结起来,犹如大自然中的一座水陆迷宫。两岸丛林密布,高大的橡树、白杨、柳树和各种灌木林到处可见。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浮岛” 是三角洲腹地的奇景之一。它表面像陆地,上面长着茂盛的植物,但下面却是一片湖泊。浮岛在风浪中漂游,时时改变着三角洲的自然面貌。其面积约达10万公顷,厚度一般在一米左右。春天,当多瑙河泛滥时,这里的各类飞禽走兽也靠浮岛而得以生存。三角洲被称为是鸟和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欧、亚、非三大洲候鸟的集散地,也是欧洲飞禽和水鸟最多的地方。在茂密的森林里和波光点点的湖面上,各种动物如中国的白鹭、北美的麝香鼠、西伯利亚的长尾猫头鹰、热带的红鹤、北极的白顶鹅以及许多野鸭、苍鹭、黑雁、秃头雁麇集在一起。在人迹稀少的地方,是自然界珍奇的巨大鸟类——鹈鹕的住所。这里还生长着匈牙利大草原的狼,喀尔巴阡山的野猪、巴拉干平原的狐狸和野猪,成为狩猎胜地。这里也是垂钓的好地方,鱼的种类繁多,有鲟鱼;—鲢鱼、鲤鱼、梭子鱼等20多种,三角洲2/3的面积为芦苇所覆盖,共约30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产地之一。在巴巴格湖和赖查姆湖之间的丘陵地带,有数千年前由腓尼基人建造的赫拉克里斯古城堡遗址。

植物

图片

多瑙河三角洲位于 罗马尼亚东部黑海 入海口处,多瑙河在黑海入海口处形成一个巨大的 扇形三角洲,这就是多瑙河三角洲。面积6000平方千米(另一资料:5500平方公里),其中河滩占总面积的25%,其余是水草地、 沼泽和 湖泊等,是欧洲现存的最大的 湿地。因资源丰富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这里风光绮丽,是世界上罕见的 自然风景区。三角洲内除了大量 海洋生物外,极为丰富的陆上动植物也让你惊叹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三角洲两岸长满了高大的橡树、 白杨、 柳树和各种灌木。“浮岛”是三角洲最为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三角洲腹地的一大奇景,它就像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花园,漂浮在海面之上。“浮岛”上面长着茂盛的植物,与陆地无异,但下面却是一片湖泊,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无比。浮岛在风浪中飘游,不停地改变着三角洲的自然面貌。浮岛占地10万公顷左右,厚约一米。春天,当多瑙河泛滥时,浮岛就成了各类飞禽走兽的 避难所。因此三角洲有“鸟和动物的天堂”之称谓。

多瑙河三角洲是湖泊、芦苇荡、草地、原始橡树林的混合地带。芦苇覆盖面积占2/3,是世界的芦苇产地之一。芦花开放,一片洁白。植物有1150种,其中包括 热带雨林的 藤本植物以及 睡莲。

动物

图片

多瑙河三角洲水网密布,现有记载的鸟类已达300多种,其中有4种是世界上残存的鸟。300多种鸟中有176种在多瑙河三角洲繁殖,在茂密的森林里和波光点点的湖面上生活着的各种飞禽,有天鹅、金翅雀、热带的江鹤、北极的白顶鹅、中国的白鹭、西伯利亚的长尾猫头鹰、鹈鹕、野鸭、黑雁、秃头鹰、苍鹭等,以及世界上仅存的1万2千多对黑颈鸬鹚,其中鹈鹕和白鹈鹕是自然界珍奇的巨大鸟类。下面是某科学观测站的数据:有鸬鹚(3000对)和倭鸬鹚(2500对,占世界总数的61%),鹈鹕(2500对,与古北区繁殖鸟的50%),287500只红肚鸭、白鹭以及各种各样的食肉鸟,其中包括几对稀有的白尾鹰。湿地燕鸥群更是引人注目。


这里还有北美的麝香鼠、狸、鼬、狼、貂、野猫、水獭、海狗等动物,数不胜数,会让你充满惊喜。

鱼是多瑙河三角洲和 湖泊的另一个财富来源:现已发现 鲟鱼、 鲈鱼等60多种鱼,其中45种是在多瑙河及其支流中土生土长的鱼,另外15种为海鱼。有些鱼,如鲟,产卵时 逆流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它们的卵可做 鱼子酱,而有些鱼,如 鳝鱼,而顺流而下,到海中产卵。另外多瑙河三角洲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龟类。

圣水

图片 净身 罗马皇帝 图拉真 感激涕零 达契亚 施惠 大马士革

古希腊 自我封闭 白杨 栎树 柳树 桤木

黑海 基利亚 圣乔治 可追溯 意大利人 伊斯特 熏鱼


名胜古迹

图片

500年前在多瑙河入黑海河口建立的吉利亚堡的废墟,现在离海岸线很远了。在巴巴格湖和赖查姆湖之间的丘陵地带,有数千年前腓尼基人建造的赫拉克里斯古城堡遗址。古老的塔尔斯城是三角洲的起点,城内建有三角洲自然博物馆。游人从此城出发,沿苏里那河航行,可抵达苏里那城。

多瑙河三角洲是一个仍在形成中的世界,它散发着海草、湿土、飞鱼和鲜鱼子酱的蛮荒气味。

多瑙河河长2850公里,平均流速每秒6500立方米,挟带的淤泥每年约有两亿吨。作为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的最大河流,它的汇水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它流经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乌克兰,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奥地利、德国以及匈牙利的河流都汇集其中。

无论科学家认为多瑙河三角洲只有7000年的历史,还是昨天才诞生,都无关紧要。在游客眼里,三角洲是被众神遗忘的角落,那里水土交融而又不为人所觉察,那里的一切河流、海洋、泥沙都呈黄褐色。在它3500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内,说不清哪里是波浪的尽头,哪里是河岸沙丘的源头。这种疑问一直萦绕在人的脑际,伴人沿100公里宽的河流而下,直至黑海。

然而,多瑙河挟带的固体物质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吞食着海洋。固体物质上面杂草丛生,覆盖着片片白花。你或许认为可以看到泡沫,但进入眼帘的却尽是沙子。由于芦苇漂流形成了长达几公里的岛屿,使人们无处泊船。动物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它们有时在宽阔的冲积河谷中落水身亡。

传说

多瑙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Peuce(希腊语“白杨”)岛曾被一个神秘的王国所占领,居住在那里的要么是亚马孔人,要么更符合历史实际是日耳曼血统的部落。在多瑙河河口外有一座??俄罗斯所有。根据希腊神话,它是通向西天的入口,也是祭拜阿喀琉斯的地方,据说他一直在此避难。

同古时候一样,多瑙河三角洲现仍是每年从欧洲中部和北部迁往地中海的候鸟的落脚点。

现状

图片

在过去的50年左右,多瑙河三角洲上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床的动植物一直遭受污染的威胁,现已造成很大破坏。捕鱼量急剧下跌。1989年,勉强捕鲟20吨,仅是一个世纪前的 2%。仅在过去十年中,就有五种鸟消失,八种鸟数量减少,27种变得稀有,18种濒临灭绝。

这一严峻形势主要是由于多瑙河三角洲脆弱的生态系统日益失衡而造成的。造成失衡的因素有:湖泊和运河(如布勒伊拉湖和卡拉奥尔曼运河)的干涸和疏浚;在一个面积为420平方公里的区域引进农业,尤其是种植玉米,现已证明,能生长庄稼的土地还不足半数;拓宽运河,使之能容纳1984年开挖的多瑙河-黑海运河所不能通行的大型远洋船只;以及用重型机械集中收割芦苇,以便为造纸厂和纤维素厂提供原料,如三角洲上游的克勒拉希的工厂。

此外,多瑙河水的污染也急剧增加。许多工厂和农工联合企业将磷酸相加、硝酸盐、油渣、汞和杀虫剂倾倒进多瑙河及其支流。城市排水沟则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进多瑙河,废水排放引发疾病的流行,如猪瘟、乙型肝炎和霍乱。

在河的另一端,黑海的情况同样也不太妙:1960年捕到的鱼种中80%(26个中有21个)现已消失,而且水中生命遭毁灭的趋势仍在继续。

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当局(20%的三角洲在乌克兰版图内)对这一生态灾难的反应,仍是举棋不定,原因是缺乏资源。

诚然,1990年停止了排水工程,1991年又将三角洲作为生物圈保留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在图尔恰成立了旨在研究和监测该地区的多瑙河三角洲研究所,可谓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但是,如想扭转当前趋势,则需国际社会的支持。1990年9月,由若干国际组织,其中包括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考察团,对三角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提出的建议至今尚未全部实施。不过,罗马尼亚于1993年通过了旨在加强三角洲保护的法律,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为使远洋船只通过三角洲而实施的机械化芦苇收割和开垦工程已在逐渐缩小,为使新辟低地重新植树区得以自然恢复,也已制定了一项政策。

三角洲还是人类的定居区,主要是渔民。其中80%以上是利波瓦人,即由于受官方规定的宗教和沙皇迫害而来三角洲避难的信东正教的俄罗斯人。

他们的人数已急剧减少,大约50年前有30000 人,目前已减少到12000人左右。

环境恶化

图片

多瑙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正在恶化,其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基于自然的因素是,多瑙河平均流速每秒6500立方米,挟带的淤泥沙砾每年约有两亿吨。在黑海的入口处慢慢堆积,致使科学家难以断定多瑙河三角洲形成的历 史到底有多长。有的在增长,有的在消失,湿地、河汊、湖沼纵横交错,水陆面积约各占一半,海拔很少超过4米。奇特的地理现象———浮岛,就是多瑙河三角洲 处于动态过程的写照。在乌克兰多瑙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区北端,部分地方正在荒疏,因水枯滩浅,鸟类不再以此为家。

在游客眼里,三角洲似乎是被遗忘的角落,那里水土交融而又不为人所觉察,那里的一切河流、海洋、泥沙都呈黄褐色。多瑙河挟带的固体物质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吞噬着海洋。固体物质上面杂草丛生。

人为的因素更是致使环境恶化的主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在多瑙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区恢复和开发一些项目。比如早在1902年修建一条约300米的 图尔察堤防,虽提高了苏林水道的水流量,但改变了历史自然形成的河水流向及速度,反而使下游泥沙堆积变得日益突出。此外,少数散居在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居民 为了挣钱,时常私自砍伐芦苇,约三公斤可卖到1.5欧元。更糟的是不法的旅游开发,破坏了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原始状态,垃圾等也随处可见。目前此一流域的多 瑙河水中的一些化学原素,如铵,纳,磷的含量超标。

为此,1985年多瑙河沿岸国家缔结了布达佩斯声明,1994年签订了多瑙河保护公约。1998年成立了执行保护公约国际委员会。通过有关立法,多瑙河水 体保护和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受到沿岸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多国对多瑙河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第一次国际科学考察,耗资50万欧元,这一次再投资 100万欧元。乌克兰科学院学者和有关人士将第一次参加在乌克兰境内的多瑙河的考察并对水样等进行综合分析。

生态警报

图片

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多瑙河一路汇集大小河川,奔流9国,最后携泥带沙直往黑海,在出海口形成了欧洲最大的三角洲。这是欧洲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许多年以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自然文化保护区。长期以来,多瑙河三角洲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哺育着数千种野生动植物。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三角洲陆地上芦苇摇曳、杨柳依依;水面上鹅鸭点点,鹈鹕展翅,成群的小鸟吱喳而过。然而一年多以前,随着连接多瑙河和黑海的乌克兰贝斯特罗耶运河开工的号令声,多瑙河三角洲告别了世外桃源般的景象,生态警报随即拉响。

旅游提示

图片3

游玩项目
游客在这里能玩的主要项目有:钓鱼、打猎、观赏鸟、航行和自然探索。在多瑙河三角洲进行活动所取得的任何收获都需要事先获得这里管理局授予的特别许可证。不过手续并不麻烦,因为管理局在这里的各大酒店都设有办事处。管理局规定,任何游客不得在三角洲上露营、起火、喧哗以及砍伐树木。

住宿
从图尔恰镇出发,往南40公里到达穆里吉奥尔村,在那里你能找到两家不错的旅馆——Dunavatu de Jos和Uzlina。

相关音乐

图片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于1866年。最初,它是一部声乐合唱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尔贝克之约而创作的。 1867年,这部声乐合唱曲在维也纳首演,但由于当时的维也纳正处于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陷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失败。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又将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并在巴黎的演奏会上再次将其推上了舞台。结果,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那以后,这首《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不胫而走,成为了世界人民深深喜爱的乐曲之一。在维也纳,它更是被维也纳人民骄傲地誉为“第二国歌”。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它甚至成为了保留曲目。

相关影视

图片

《多瑙河之波》
《多瑙河之波》是1961年长影译制的由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电影厂摄制的黑白故事片,也是罗马尼亚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罗马尼亚解放前夕,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托玛,为了从敌人手中搞到大批军火,混进了囚犯队,被港务局挑选去充当水手。船长米哈依是个富有爱国心的人,刚刚与安娜新婚典礼,便被敌人将他所驾驶的驳船征用。在托马的影响下,米哈依认清了斗争的道路,托码在米哈依夫妇的协助下,除掉了船上押运军火的德国兵,将驳船上的军火送给了游击队。米哈依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托马怀着胜利的信心走向新的战斗,安娜在欢送的人流中深情地注视着托玛......影片中多瑙河两岸美丽的风光,船长米哈依与安娜被战争破坏的婚礼场面,优美动人的主题曲旋律,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知为什么,1970年左右,只有《多瑙河之波》中有一个船长米哈依与安娜的接吻镜头没有被片检机构删去,每次在电影院放映到这个地方,全场鸦雀无声,因为这是一个被禁锢的年代。

相关条目

多瑙河 埃马努埃尔二世纪念碑 埃皮道拉遗址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埃特纳火山 艾德拉博物馆
奥林匹斯山 艾德拉博物馆 宙斯巨像
奥林匹亚古遗址 波斯托依纳,溶洞 多瑙河三角洲
卡萨德坎波公园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科林思卫城山
科宁布里加古罗马遗址 科英布拉城儿童公园 奎里纳尔宫
里拉修道院 马达腊骑士浮雕 米拉德埃雷山
普拉多画宫 普特纳修道院 色雷斯古墓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