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样改变

目录导航

症状起因

1、乳腺脓肿

通常发生在哺乳期妇女,影响乳汁的分泌,这种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橘皮样变,乏力,乳房胀痛和红斑,伴突然高热寒战。破溃的乳头可能导致脓性分泌物的排放和硬结或易触及的软组织肿块。

2、乳腺癌

晚期乳腺癌是有可能导致皮肤橘皮样变,通常从乳房或乳晕处开始。典型的病灶通常在橘皮样变的皮肤下面可触及坚硬的、固定不动的、与周围皮肤粘连的包块。检查乳房的轮廓可以发现大小或对称的变化。检查的乳头可能显示偏斜、侵蚀、回缩,以及稀薄、血腥或脓性分泌物。

患者可能会诉乳头有烧灼样针刺样感觉,就像在乳房上有温暖的或热的感觉。乳房疼痛可能会出现,但它不是癌症可靠的指标。

3、丹毒

丹毒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界限清楚的红色隆起区域,典型的可伴有橘皮样变、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增高,一般症状如发热、乏力等也可能发生。

4、Graves病

这种患者甲状腺疾病可能出现突起的、增厚的、色素沉着的似橘皮样变区域,可以相互融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体重下降、心悸、焦虑、怕热、震颤、闭经。

5、结核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

当一个或多个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1]

常见疾病

乳腺癌

诊断

询问患者第一次发现橘皮样变的时间,是否发现有乳房的肿块、疼痛或其他的乳房变化;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比如全身不适、疼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询问是否为哺乳期,或最近是否给婴儿断奶。如果她以前有腋窝手术史,是否有可能损伤乳房淋巴引流。

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常伴有疼痛,和月经来潮有一定关系。触诊时通常肿块不清楚,捏时可有肿块感。

2、乳腺纤维瘤

通常病程长,肿块较小,质硬,表面光滑,可有多个。当诊断有困难时必须活检。

3、乳腺炎症

通常发生在哺乳期,开始为炎性肿块,随后出现囊性病变。必须和炎性乳癌鉴别,活检确诊。

检查

(一)体格检查

在光线充足的检查室,观察患者的乳房。估计橘皮样变的程度并查看红斑的范围。评估乳头有无溢液、偏斜、回缩、小凹形成以及破溃。轻轻触诊橘皮样变处的皮肤,感觉其温度,看有无硬结。触诊全乳房,描述所有固定的或是活动度好的肿块,触诊腋下淋巴结,并描述肿大的腋下淋巴结。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温。

(二)辅助检查

1、乳腺X射线钼靶摄片适用于观察软组织的结构,乳腺癌的图像呈形态不规则、分叶和毛刺状阴影,其密度较一般腺体的密度高,常伴有周围乳腺组织结构的变形,30%的恶性病灶表现为成堆的细砂粒样钙化点。

2、乳腺超声检查可显示乳腺的各层结构、肿块的形态及其质地。恶性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而良性肿瘤常呈均匀实质改变。超声检查对判断肿瘤的实质性还是囊性较钼靶摄片效果好。

3、乳腺磁共振及CT检查,可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

4、对于不能明确性质的肿块,可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活检,行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方法。[1]

治疗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此外还有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

(一)治疗原则

1、早期乳腺癌

其是指临床Ⅰ、Ⅱ期的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可采用改良根治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的手术方式。术后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及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2、局部晚期乳腺癌

其是指临床ⅢA及部分班ⅢB期病例,目前采用术前新辅助化学疗法,使肿瘤降期后再决定手术方式,手术后应继续给予必要的辅助治疗。

3、晚期乳腺癌

其是指临床部分ⅢB及Ⅳ期病例,应以化学疗法及内分泌治疗为主,手术及放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临床O、Ⅰ、Ⅱ及部分Ⅲ期病例,无其他内科禁忌证者。

2、手术方法

包括乳腺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没有一种固定的手术方式能够适合各种不同情况的乳腺癌,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及分期,具体的医疗条件,患者对外形的要求,综合以上因素来决定。

(三)化学药物治疗

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学疗法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化学疗法药物有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吟、丝裂霉素、蒽环类药物、紫杉醇类药物(泰素)、去甲长春新碱(诺维本)等,一般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案。

(四)内分泌治疗

目前最常用的内分泌药物是三苯氧胺,其作用机制是与雌激素竞争肿瘤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五)放射治疗

其是乳腺癌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后,放射治疗是术后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Ⅱ期以上的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以后加做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六)靶向治疗

对于乳腺癌中有her-2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可使用曲爱珠单抗注射液(赫赛汀)治疗,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特别是对其他化学疗法药无效的乳腺癌患者也能有部分的疗效。

注意事项

因为橘皮样变通常是晚期乳腺癌进展的信号,因此应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她表达她的担忧和关注。清楚地解释预期要进行的诊断检查。

预防措施

(一)一级预防

即病因学预防。到目前为止,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增强和健全机体的免疫功能无疑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预防方法。鼓励卫生医疗、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的三级预防网络,构筑系统的三级预防科学知识和技术体系,以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加强肿瘤“三防”的宣传工作,普及有关乳腺癌的预防知识,提高妇女积极预防乳腺癌的意识,达到积极预防疾病的目的。

1、做好遗传学咨询,科学婚育,做好女性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如围绝经期的女性应减少不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哺乳期的女性应坚持母乳喂养等。

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保持健康心态,防止长期心理应激,做到生活有规律,适度锻炼,合理营养,改变饮食习惯,不吃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采用低脂高纤的饮食方式,多食用谷类、蔬菜及豆类,防止肥胖,以提高健康素质。

3、尽量避免电离辐射和不良环境因素等,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4、切忌滥用药,如利尿剂、激素类药物。适度补硒可提高免疫力。

5、保护好乳房,经常轻轻按摩乳房,穿戴稳固适宜的胸罩。

(二)二级预防

对乳腺癌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普查

二级预防以普查为主,特别是对那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如:

(1)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

(2)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

(3)初潮在12岁以前、停经过晚(如55岁以后才停经者)。

(4)过于肥胖。

(5)经常摄取高脂肪食物。

(6)曾在乳部和盆腔做过手术。

(7)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致癌源(经常施行X射线透视或放射线治疗)。

(8)经由其他癌症转移至乳房(如患子宫内膜腺癌者)。

(9)有慢性精神压抑。

(10)不常运动。

2、自查

要提高女性的自查和预防意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这对于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总之,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对本病的识别能力,疑及本病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以便及早治疗。

(三)三级预防

重点是对症处理和康复治疗。重视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防治,积极预防肿瘤转移和复发,提供多种医疗康复方案,切实搞好三级预防工作。对已经发现的乳腺癌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减少死亡率,延长生存期。[1]

日常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疏导,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通过同类手术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帮助患者度过心理调适期。告知患者重建乳房的可能。

2、皮肤准备

除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外,对切除范围大、考虑植皮的患者,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

3、乳头溢液或局部破溃者,及时给予换药,保持局部清洁。

4、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饮食。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

2、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者,可正常饮食,并保证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利康复。

3、伤口的护理。

(1)观察切口敷料包扎的情况,手术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松紧度适宜,以维持正常血运为宜;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调整绷带的松紧度,若绷带松脱,应及时加压包扎。

(2)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引流过程中若有局部积液、皮瓣不能紧贴胸壁且有波动感,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患侧上肢护理

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指导患者自我保护患侧上肢:平卧时患侧上肢垫软枕;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需他人扶持时只能扶健侧以防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和屈肘、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肢体肿胀严重者,可戴弹力袖促进淋巴回流;局部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

5、功能锻炼

术后3日内患侧肩部关节制动,但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的活动,术后4日可做肘关节活动。待伤口愈合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运动、患侧梳头或经头到对侧耳郭等动作,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6、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支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