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党党徽
1986年9月28日,该党由一群党外人士于在中国台北宣布成立。
民进党自成立起,不断通过鼓吹“住民自决”等各种“台独”倾向的决议,至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该党彻底沦为“台独党”。成立初期的民进党热衷于街头运动,一度在岛内被冠以“暴力党”的称号。后来民进党越来越强调“体制内斗争”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台湾各项公职选举。民进党在1992年底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近三分之一席次[2]。
1997年,县市长选举后取得了全台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
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吕秀莲获得主席选举的胜利,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执政党。
2008年5月20日,再度成为在野党[3]。
在民进党进入第2次在野时期后,新上任的党主席蔡英文开始处理陈水扁弊案造成的影响,并推出小额捐款等新的开源管道;在2次“陈江会”期间,民进党发动抗议行动;而由于上任后的马英九政府,经历八八水灾、H1N1疫苗、ECFA、美国牛肉进口等议题与事件的处理无力失当,再加上于2008年民意代表选举后,诸多国民党民代因贿选而被宣判当选无效,因此民进党在4波的民代补选中逐渐夺回少数立法院席次;在2009年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中夺回宜兰县,各县市长得票率和国民党不相上下;2010年台当局“直辖市”公职人员选举中,虽未增加席次,但得票率超越中国国民党[3][4]。
2016年1月16日举行的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推出的正、副参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再度执政。
2019年1月6日,民进党主席补选的投票结束,总投票数为34230票,卓荣泰获24699票,以72.6%的得票率获胜,代理主席林右昌宣布,卓荣泰顺利当选民进党党主席。民进党中执会将于1月9日正式公告当选名单,而当选人将于1月23日上任[5]。
2020年5月20日下午,蔡英文接任第十七届民进党党主席[6]。
2022年11月26日,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党主席职务,以示对该党在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的表现负责[7]。
2023年1月15日,民进党第17届党主席补选投票,候选人赖清德同额当选。民进党晚间宣布,这次补选投票率17.59%,赖清德得票数41840票,得票率99.65%。赖清德将于2023年1月18日接任民进党主席,任期至2024年5月20日[1]。
2024年1月13日,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举行选举,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萧美琴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113个席次中,中国国民党获得52席,民进党51席,台湾民众党8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2席[8]。
政党主张
民进党的党章虽然开明宗义地表明,民进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政党,然而民进党的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其实,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目前仍不脱“台独”色彩。近年来,民进党又通过一系列决议文,来掩饰、修正党纲中赤裸裸的“台独”主张。除了“台独”内容外,民进党的党纲还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法政秩序”、推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政策、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培养“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以及推行“和平独立”的“国防外交”政策等[3]。
民进党的全台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必要时也可经中执委决定或全台5个以上县市党部书面提议召开。“全代会”的主要职责是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审查中执委的报告,选举或罢免中执委委员等。而中执委作为常设的最高权力中枢,设置委员31人,并由除党主席(党主席为当然委员)外的30人互选出10人为常务执行委员。党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1次。此外,民进党还设置一个由11名委员(委员由“全代会”选举产生)组成的中央评议委员会,其主要职权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民进党中央党部下设”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组织推广部、文化宣传部、社会发展部、妇女发展部、青年发展部等7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以及一个民意调查中心和一所“台湾民主学校”。民进党在各县市都设有地方党部,负责地方党务工作[3]。
历任党主席
任届 |
姓名 |
就任时间 |
卸任时间 |
---|---|---|---|
第一届 |
江鹏坚 |
1986年11月28日 |
1987年12月20日 |
第二届 |
姚嘉文 |
1987年12月20日 |
1988年10月30日 |
第三、第四届 |
黄信介 |
1988年10月30日 |
1992年1月20日 |
第五届 |
许信良 |
1992年1月20日 |
1993年12月4日 |
第六届 |
施明德 |
1994年7月18日 |
1996年3月23日 |
张俊宏 |
1996年3月23日 |
1996年7月18日 |
|
第七届 |
许信良 |
1996年7月18日 |
1998年7月18日 |
第八届 |
林义雄 |
1998年7月18日 |
2000年4月20日 |
第九届 |
谢长廷 |
2000年7月 |
2002年7月21日 |
第十届 |
陈水扁 |
2002年7月21日 |
2004年12月11日 |
代理 |
柯建铭[9] |
2004年12月11日 |
2005年1月15日 |
苏贞昌 |
2005年1月15日 |
2005年底[10] |
|
吕秀莲 |
2005年12月3日 |
2006年1月15日 |
|
游锡堃[11] |
2006年1月15日 |
2007年9月27日 |
|
第十一届 |
陈水扁 |
2007年10月15日 |
2008年1月12日 |
谢长廷 |
2008年1月12日 |
2008年5月21日[12] |
|
第十二届 |
蔡英文 |
2008年5月20日 |
|
第十三届 |
蔡英文 |
2010年5月23日[13] |
|
苏贞昌 |
2012年5月 |
||
第十五届 |
蔡英文 |
2014年5月 |
2018年11月24日[14] |
代理 |
林右昌 |
2018年11月28日[15] |
2019年1月23日 |
第十六届 |
卓荣泰 |
2019年1月23日 |
2020年5月20日[6] |
第十七届 |
蔡英文[6] |
2020年5月20日[6] |
2022年11月26日[7] |
第十七届 | 赖清德[1] | 2023年1月15日 | 2024年5月20日[1] |
任届 |
姓名 |
就任时间 |
卸任时间 |
---|---|---|---|
第一届 |
江鹏坚 |
1986年11月28日 |
1987年12月20日 |
第二届 |
姚嘉文 |
1987年12月20日 |
1988年10月30日 |
第三、第四届 |
黄信介 |
1988年10月30日 |
1992年1月20日 |
第五届 |
许信良 |
1992年1月20日 |
1993年12月4日 |
第六届 |
施明德 |
1994年7月18日 |
1996年3月23日 |
张俊宏 |
1996年3月23日 |
1996年7月18日 |
|
第七届 |
许信良 |
1996年7月18日 |
1998年7月18日 |
第八届 |
林义雄 |
1998年7月18日 |
2000年4月20日 |
第九届 |
谢长廷 |
2000年7月 |
2002年7月21日 |
第十届 |
陈水扁 |
2002年7月21日 |
2004年12月11日 |
代理 |
柯建铭[9] |
2004年12月11日 |
2005年1月15日 |
苏贞昌 |
2005年1月15日 |
2005年底[10] |
|
吕秀莲 |
2005年12月3日 |
2006年1月15日 |
|
游锡堃[11] |
2006年1月15日 |
2007年9月27日 |
|
第十一届 |
陈水扁 |
2007年10月15日 |
2008年1月12日 |
谢长廷 |
2008年1月12日 |
2008年5月21日[12] |
|
第十二届 |
蔡英文 |
2008年5月20日 |
|
第十三届 |
蔡英文 |
2010年5月23日[13] |
|
苏贞昌 |
2012年5月 |
||
第十五届 |
蔡英文 |
2014年5月 |
2018年11月24日[14] |
代理 |
林右昌 |
2018年11月28日[15] |
2019年1月23日 |
第十六届 |
卓荣泰 |
2019年1月23日 |
2020年5月20日[6] |
第十七届 |
蔡英文[6] |
2020年5月20日[6] |
2022年11月26日[7] |
第十七届 | 赖清德[1] | 2023年1月15日 | 2024年5月20日[1] |
派系政治在民进党内表现得特别明显。从党外时期开始,就有“公政会”和“编联会”两股势力在较劲。民进党成立后,党内又形成“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两大派系。1996年3月“领导人”大选失利后,“美丽岛系”逐渐没落瓦解。现在民进党内的主要派系有:“正义连线”,是陈水扁1992年初创立的,领军人物除陈水扁外,还有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沈富雄等人;“福利国连线”,谢长廷、张俊雄都属该派系;“新动力办公室”,许荣淑为龙头;“台独联盟”,是海外“台独联盟”1991年返台后集体加入民进党而形成的派系,目前负责人是李应元。(以上四个派系于去年组成一个松散的新组织,称为“主流联盟”);“新潮流”系,该系以纪律严明而被称为党内“一支正步走的军队”,龙头人物有吴乃仁、邱义仁、“立法委员”洪其昌等人;“新世纪办公室”,以民进党大老张俊宏为首。民进党的派系斗争,主要表现在政治路线之争和党内资源的争夺[3]。
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年份 |
选举人 |
得票数(张) |
得票率 |
当选与否 |
---|---|---|---|---|
1996年 |
彭明敏、谢长廷 |
2,274,586 |
21.10% |
落选 |
2000年 |
陈水扁、吕秀莲 |
4,977,737 |
39.30% |
当选 |
2004年 |
陈水扁、吕秀莲 |
6,471,970 |
50.11% |
当选 |
2008年 |
谢长廷、苏贞昌 |
5,445,200 |
41.55% |
落选[16] |
2012年 |
蔡英文、苏嘉全 |
6,093,578 |
45.6% |
落选[17] |
2016年 |
蔡英文、陈建仁 |
6,894,744 |
56.1% |
当选[18] |
2020年 |
蔡英文、赖清德 |
817万余 |
57.1% |
当选[19] |
2024年 | 赖清德、萧美琴 | 当选[8] |
民意代表选举
得票率 |
当选席次/总席次(个) |
席次百分比 |
|
---|---|---|---|
1986年第一届(增额) |
25.16% |
12席/73席 |
<16% |
1989年第一届(增额) |
28.29% |
21席/101席 |
<21% |
1992年第二届 |
36.09% |
50席/161席 |
31% |
1995年第三届 |
33.17% |
54席/164席 |
33% |
1998年第四届 |
29.56% |
70席/225席 |
31% |
2001年第五届 |
33.38% |
87席/225席 |
39% |
2004年第六届 |
35.72% |
89席/225席 |
40% |
2008年第七届 |
区域得票率38.17%政党得票率36.91% |
27席/113席(区域当选席次13席,不分区当选席次14席) |
24% |
2012年第八届 |
40席/113席 |
||
2016年第九届[18] |
68席/113席 |
||
2020年 |
61席/113席[19] |
||
2024年 | 51席/113席[8] |
年份 |
选举人 |
得票数(张) |
得票率 |
当选与否 |
---|---|---|---|---|
1996年 |
彭明敏、谢长廷 |
2,274,586 |
21.10% |
落选 |
2000年 |
陈水扁、吕秀莲 |
4,977,737 |
39.30% |
当选 |
2004年 |
陈水扁、吕秀莲 |
6,471,970 |
50.11% |
当选 |
2008年 |
谢长廷、苏贞昌 |
5,445,200 |
41.55% |
落选[16] |
2012年 |
蔡英文、苏嘉全 |
6,093,578 |
45.6% |
落选[17] |
2016年 |
蔡英文、陈建仁 |
6,894,744 |
56.1% |
当选[18] |
2020年 |
蔡英文、赖清德 |
817万余 |
57.1% |
当选[19] |
2024年 | 赖清德、萧美琴 | 当选[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