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森林象(22)曾经,人们一直把非洲森林象作为非洲草原象的一个亚种。但自21世纪开始通过DNA对比发现,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像现代亚洲象和古代猛犸象那么远。DNA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分化的时间在190至670万年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在二百到三百万年前。但通过分析对比序列来确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准确性仍受到质疑,有些科学家认为二者的分化时间也许没那么早,大概只有五十万年。
雄性大象都是通过搏斗来赢得交配权,身材较小的象在与同类竞争时没有优势,但却更适合在密林中生活。较小的象无法在草原上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体大的象又不方便进入密林。因此,两个种群便逐渐分化,最终形成庞大的草原象和较小的森林象两个物种。
非洲森林象又称非洲毛象,与非洲草原象之间的特征有不少差异。雄性非洲森林象身高一般只有2.5米,比亚洲象还要稍矮,最高的非洲森林象也只有2.8米。而普通成年雄性非洲草原象身高通常超过3米,最大可以达到4米高。森林象体重平均只有3500千克,最大也只有5000千克。比非洲草原象轻了将近很多。较小的体型让非洲森林象在密林中活动更容易。
非洲森林象前足5趾,后足4趾(和亚洲象相同),而普通非洲象则是前足4趾后足3趾。下颚骨与非洲草原象相比长而窄。耳朵比也更圆,没有棱角。非洲森林象的象牙和非洲草原象相比明显向下生长,因为长而弯曲的象牙在森林中容易被植物所羁绊。
二十世纪后期,保育人员透过DNA鉴定技术来追查象牙来源,因而得知,森林象的象牙质地较硬,呈黄色,有些还带有粉红色色彩。这种象牙比普通的象牙更加珍贵,价值更高,自然也更吸引偷猎者,幸运的是,有茂密雨林的保护和阻碍,想偷猎非洲森林象并不容易。[1]
非洲森林象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水汽充足的热带雨林,尤其是刚果盆地一带,分布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雌性非洲森林象通常2-8头为一群,由最年长的雌象担任首领。雄象除繁殖期外则单独活动。雄象间也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发生激烈的争斗,但一般不会造成伤害。
非洲森林象以树叶、果实和树皮为食,偶尔会舔矿物盐,或到林间空地的水塘取食含矿物质的塘泥,这是不同象群间接触交流的最好时机。
据观察,非洲森林象会跪下用象牙刺开大型的肚脐眼果坚硬的外壳。他们还会在各棵肚脐眼果树之间开辟出“象道”,以方便采食。
在密林中视线会受到严重阻碍,但非洲森林象能通过声音相互交流。它们发出的12-24Hz的次声波最远可传至10公里以外,但因为气流的扰动,一般只能传播约4公里。此外它们还能通过跺脚引起地面震动来传播信息,大象脚底肥厚的肉垫能有效感知地面的振动,声波再通过“骨骼传声”传到内耳,大象脸颊上的脂肪层还能起到扩音的功效。通过这种方式,声波最远可被32公里外的同伴接收到。更神奇的是,由于声波在大地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非洲森林象还能通过二者的时间差来判断声源的大致方位。
有些科学家认为非洲森林象在密林中单独行动,但即使如此,家庭成员彼此之间也能通过低频次声波等方式保持联络。在林间空地相遇重逢是它们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最好时机。[1]
分布于西部非洲、从塞内加尔到乌干达、包括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塞拉利昂、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南部、多哥、贝宁、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刚果北部、中非共和国西南部、加蓬、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沿海。
非洲森林象分布图
非洲森林象没有固定的发情季节,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兽的怀孕期为21-23个月,略长于亚洲象,是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动物。 每胎产1仔,两次产仔的间隔期约4年,每只雌兽一生可以产4-5胎。在幼仔出生的头5年里,它要一直守在幼象身边。
刚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重约为109千克,雌兽每次需要喂1千克左右的奶,而它所要做的只是寻找到雌兽的奶头在什么地方,然后本能地去吸奶。 幼仔呆在雌兽身边倍感安全,随着身体渐渐长大,眼睛和耳朵也越来越灵敏,自信心也增强了,但偶而也还会走失,不过当它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家族的其他的成员总是应声而来。 雌象每产一仔,一般7、8月间出生,孕期约21-22个月,13-14岁性成熟,寿命可达60-70年。
幼象出生后,象群等到它有足够力量能跟上它们才继续行走,通常需要等两天时间。 非洲森林象长得很慢,成熟得也很慢,需要13-1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体重和牙齿的出现是其成长的标志,幼仔没有牙齿,以后逐渐开始长牙,两个巨大的门齿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越长越长,以后也会由于使用过度而磨损,甚至断裂,而一旦门齿断裂就会成为残废。非洲森林象的寿命约为60-70年。[1]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非洲森林象指名亚种 | Loxodonta cyclotiscyclotis | Matschie, 1900 |
2 | 非洲侏儒象 | Loxodonta cyclotis pumilio | Th Noack, 1906 |
[2]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非洲森林象指名亚种 | Loxodonta cyclotiscyclotis | Matschie, 1900 |
2 | 非洲侏儒象 | Loxodonta cyclotis pumilio | Th Noack, 1906 |
被偷猎的非洲森林象的象牙由于象牙的需求量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起,非洲森林象因为偷猎而造成数量锐减。非洲森林象的总数不超过12万5000头,约占非洲象总数的三分之一,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然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非洲象专家小组认为,现有的证据还不能判定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因此未予评估本种的保护状况,而这可能导致保护方案难以制定,而给偷猎者以可乘之机。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一样,都面临着偷猎的巨大威胁。同时,对原始热带雨林的开发也在不断破坏着非洲森林象的栖息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神奇的是,在非洲森林象的脚印里,还生活着一种小小的鳉鱼。非洲森林象行走时会在泥泞的地面上留下巨大的脚印,因为是在雨林里,所以脚印中往往有积水,鳉鱼就生活在其中。如果水干涸了,它们的卵也能在空气中存活4个月之久,待到有水时重新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