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猫中国临清狮猫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饲养历史。追溯中国山东临清狮猫的起源,它是波斯猫与鲁西狸猫的繁育而来的后代。其培育形成与伊斯兰的传人和运河的开通有密切的关系。早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当时地处大运河和漳卫河交汇处的临清逐渐形成了鲁西最大的手工业、商业城市。大批欧洲商人和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带来的波斯猫有了与鲁西猫交配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中国临清狮猫。
据调查,临清狮猫是由“蓝眼波斯猫”与黄眼本地猫杂交选育成的。 1934年《临清县志》将临清狮猫列为“特产品”类,“狮猫比寻常猫较大,长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鸳鸯眼为贵,最佳者每对价值百元,北街回民多养此猫居奇”。著名画家曹克家先生在 1959 年编写的《怎样画猫》一书中写有:“从品种来说,以河北省临清县(现属山东省)的长毛狮子猫为最名贵。这种两个眼睛不同颜色的兽类,除了临清猫以外还没有见过。”由此可以说,“狮猫”不仅是临清特产,也是临清独有。
狮猫临清狮猫是长毛猫种的著名品种,白狮猫长毛拖地,柔软如丝,色白如雪,蜷卧不见四蹄,貌似白色绣球;黑狮猫被毛丝光好,似黑锦缎样。腮颈肩部毛长且前罩,形似雄狮,故名“狮猫”。尾毛较长,附于较长的猫尾巴上,形如扫帚。
狮猫
临清狮猫具有伴侣动物所共有的性情,表现为性格温顺、活泼、机警,善跳能攀,动作敏捷,娇媚、文静、清高、独居,喜欢与熟人接近,常与人同床共眠。喜干燥,讲卫生,爱清洁。
临清狮猫胆小性孤,一般家养不放出,胆小的猫抱出室外可能会惊慌吓跑或不敢动弹,不要系养(用绳子拴着)或笼养,会大大增加猫的不信任感和恐惧感,造成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
狮猫(3)临清狮猫主产于山东省临清市,是一个极具观赏价值的优质猫类品种,当地人多用其作为地方珍品赠予客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居民家中饲养的临清狮猫均来源于此。临清市地处鲁西北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境内平均气温12.8℃,平均无霜冻期 193.6 d,平均年降水量 587.6 mm,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等。良好的气候环境和物质资源条件造就了临清狮猫这一独特的观赏品种。
公猫性成熟年龄在 5 月龄左右;母猫在 6 月龄左右进入初情期,性成熟月龄在 7~10 月龄。母猫多在春秋两季发情配种。发情持续期一般为 7 天左右,求偶持续期 2~3 天,交配适期在发情后 5~6 天。性周期平均为 14 天( 13~17 天) 。平均妊娠期 63天(60~68天)。每胎产崽 2~4 只,每胎产 1 只或5 只以上者少见,一般年产两窝。母猫的最佳繁殖年龄在 1~5龄,公猫可达6 龄。一般寿命为 8~12 年,个别猫可达 30 年。哺乳期一般为 6 周龄,也有达 45~60 日龄断奶者。
临清狮猫属食肉性动物,所以,在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要高,蛋白质饲料主要以牛羊禽鱼肉及其内脏(肝、心、肺等)为主。成年狮猫日粮干物质中,每 kg 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21%(幼猫不低于 33%),能量为 10.46 MJ。能量饲料主要以玉米面、小麦面为主。一般情况下,肉类与面食的比例 1∶3 即可,料型多为湿拌料。幼猫每天饮水 60~80 mL/kg 体重,成年猫 40~60 mL/kg 体重。采食量,10 周龄猫每天为 140 g左右,成年猫每天采食量一般为 200~240 g,泌乳期可达 420 g,饲喂方法多为分顿饲喂。
饲养方式为笼养或屋内散养。猫舍应温暖、清洁、干燥。临清狮猫大小便一般有固定地点,所以,舍内应备装有沙土或砂子的便盆,猫便溺后自己用土掩埋。狮猫的梳洗是很重要的,因其酷爱清洁,常自我梳理被毛。但由于狮猫是长毛品种,易擀毡,应经常性的进行梳洗,洗时水温在 35℃~40℃,洗涤剂一般用洗发水(液),洗后应吹干或用毛巾揩干,以防感冒。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
狮猫 |
布偶猫 |
外观 |
![]() |
![]() |
体重 |
约2.59公斤 |
雌性3.6~6.8千克,雄性5.4~9.1千克 |
对比维度 |
狮猫 |
布偶猫 |
外观 |
![]() |
![]() |
体重 |
约2.59公斤 |
雌性3.6~6.8千克,雄性5.4~9.1千克 |
观赏价值
临清狮猫的眼睛不仅具有聪明动物的眼神,而且其双眼的颜色清澈透明,明如池水,呈现彩色,有黄色和蓝色两种,黄色如金,蓝色如玉。黄、蓝两种彩色在暗处能泛异色彩光,黄眼泛绿色,蓝眼泛红光,光束绚丽,十分诱人好看。更为离奇的是,临清狮猫的代表类型鸳鸯眼猫,其两只眼睛的色彩各异,更具魅力。这种双眼异色且泛异光的名贵性状,使临清狮猫的观赏价值提高数倍。
作品原文
狮猫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作品赏析
本篇先叙事件的因由,简明扼要;继而集中笔力描绘猫鼠搏斗过程,有声有色,动作、气氛都十分真切,强弱之势的互易和狮猫克敌制胜的情状鲜明如画;最后即事评论,点出猫以智胜,而归结到专逞勇力者之无能,起结井然。
作者三言两语,就将光度集注于事件的戏剧性高潮,简略过程而突出重点。在猫鼠斗争的紧张情状的绘写中,还巧妙地插入写了潜窥者的议论:“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然后笔锋陡转,以猫的取胜反证了窃议者的浅薄,说明以皮相取人的窃议者亦“何异鼠乎”。贬在不言中,并使情节的演进有了可喜的顿挫,确是高手的妙笔。
白话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是很严重的祸害。(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找来的猫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抱起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门,偷偷观察里面的情况。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有所顾虑的出来,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过去想吃了它。猫避开跳到矮小的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又跳下来。如此重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这只猫胆怯,认为它是一只没有能力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上的毛,嘴咬住老鼠脖子,反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众人急忙打开窗户查看,看见老鼠脑袋已经被猫嚼碎了。后来知道猫先前避开老鼠,不是怕它,而是等它累了。
(参考资料:古文书籍《聊斋志异》)
词句注释
1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2等:相等
3阖(hé):关闭,合拢。
4扉:门扇。
5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6啻(chì):仅,只。
7硕(shuò ):大。
8掬(jū ):双手捧取。这里指用双爪抓住。
9龁(hé):咬。
10惰:疲倦
11然:这样
12啖食:吃
13辄:总是
14启:打开
15少:稍微
寓意
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课文简析
避其锐气,击其弱点,以智取胜,这就是狮猫对付大鼠的办法。本文用烘托的方法把狮猫智斗大鼠的细节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