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启

王加启

中文名 王加启
出生地 安徽省宿州市
代表作品 《肉牛的饲料与饲养》
民族 汉族
职称 研究员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1988年获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现为安徽科技学院)畜牧专业学士学位;

1990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饲料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3获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4年于英国Rowett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先后赴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访问和学术交流。

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副局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科技创新一级岗位,反刍动物营养室主任;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9年5月,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1]

任免信息

2019年5月22日,任命王加启为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免去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职务。[1]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畜牧业科技质量工作咨询专家组组长;

《中国奶牛》杂志主编;

全国青联委员。

2020年11月2日,担任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委员。

承担课题

1、“十五”国家奶业重大专项“奶牛现代集约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奶牛安全饲用微生物及其人工瘤胃评价技术研究”

3、国家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牛奶高效生产与质量安全控制重大关键技术”

研究成果

1、“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完成了脲酶抑制剂合成和推广应用工作,1998年获得我国第一个反刍动物新饲料添加剂证书。

2、2005年完成“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成果通过农业部成果鉴定。

3、2004年完成“奶牛规范化饲养与牛奶品质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应用”成果通过农业部成果鉴定。以我国华北地区奶牛养殖为对象,针对不同养殖模式,集成养殖示范技术路线,推动了奶牛养殖进程。

4、2005年完成农业行业标准《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解决了监管巴氏乳、UHT生产企业添加复原乳且不正确标识的技术瓶颈,促进了液态乳生产企业标准生产,保护奶农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获得荣誉

2012年,“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与规范化饲养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12年,“增加牛奶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营养调控方法及饲料”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1完成人);

2010年,“天津市优质原料奶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8年,“奶牛合成优质活性蛋白机理及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第1完成人);

2007年,《农业良好生产规范》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奶牛部分第1完成人);

2006年,“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06年,“奶牛饲养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5年,“农牧交错带贫困地区肉羊舍饲、农牧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模式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003年,“反刍动物新型饲料添加剂预混料与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1999年,“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合成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著作论文

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肉牛的饲料与饲养》,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饲料分析与检验》,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人物事件

违纪处分

2016年5月,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党员干部: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王加启,蜜蜂研究所党委书记谢双红,2015年7月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带领职工违规接受他人宴请,违规住宿酒店套房,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