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

中文名 乱臣贼子
注音 ㄌㄨㄢˋㄔㄣˊㄗㄟˊㄗㄧˇ
目录导航

成语解释

乱臣贼子,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注音ㄌㄨㄢˋ ㄔㄣˊ ㄗㄟˊ ㄗˇ,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成语出处

《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汉书·王莽传下》:“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陇发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 之甚者也。”

《后汉书·董卓传》“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

唐 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於後世矣。”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二逆不诛,乱臣贼子,行将接踵于天下矣!老夫年耄,力不能制,负罪先公。”

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法至严也。(清·爱新觉罗·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