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石刻

龙虎石刻

中文名 龙虎石刻
地位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地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距车大人沟河新安桥约50米,南距龙源公园东门大约50米。

石刻“龙虎”二字为清末金石学家吴大徵所书。

历史

清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占我乌苏里江的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后,又偷移界碑,继续蚕食黑顶子等中国领土。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会办北洋事宜大臣吴大徵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吴大徵坚持爱国立场,据理力争,最后签订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立》,改立和添立土、萨、啦等石界碑和边界记号,争回了黑顶子地方和图们江的航行权,为阻止沙俄继续入侵做出了贡献。“龙虎”二字即此次谈判前篆写。

龙虎石刻图册龙虎石刻图册(3) 龙虎石刻图册龙虎石刻图册(3)

迁移

龙虎石刻图册龙虎石刻图册(3) 龙虎石刻图册龙虎石刻图册(3)

词条图册

石刻原置凉水乡河东村(今改名龙虎村),图们江左岸。后因水患移至路旁,1986年为 配合公路建设移置于珲春市车大人沟河北岸,1994年,又因城市改造移至于此,1980年国家拨专款,兴建一座具有清代风格的亭榭,以保护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石刻,使其流芳百世,激励子孙后代。

龙虎石刻图册龙虎石刻图册(8) 龙虎石刻图册龙虎石刻图册(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