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遥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遥感信息通常以图像的形式出现,故这种处理也称遥感图像信息处理。
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主要目的是:①消除各种辐射畸变和几何畸变,使经过处理后的图像能更真实地表现原景物真实面貌;②利用增强技术突出景物的某些光谱和空间特征,使之易于与其它地物的区分和判释;③进一步理解、分析和判别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提取所需要的专题信息。遥感信息处理分为模拟处理和数字处理两类(见数据采集和处理)。
模拟处理方法是首先把图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进行图像化处理。用模拟方法能对图像信息作快速处理。数字处理是对遥感图像信息作数字离散化后,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的功能好而且灵活,已成为遥感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但要求有高速度大容量的计算机,不易达到实时处理的要求。
①数据管理:地面台站接收的原始信息经过摄影处理、变换、数字化后被转换成为正片或计算机兼容的磁带,将得到的照片装订成册,并编目提供用户选用。
②预处理:利用处理设备对遥感图像的几何形状和位置误差、图像辐射强度信息误差等系统误差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③精处理:消除遥感平台随机姿态误差和扫描速度误差引起的几何畸变,称为几何精校正;消除因不同谱段的光线通过大气层时受到不同散射而引起的畸变,称为大气校正。
④信息提取:按用户要求进行多谱段分类、相关掩模、假彩色合成、图像增强、密度分割等。
⑤信息综合:将地面实况调查与不同高度、不同谱段遥感获得的信息综合编辑,并绘制成各种专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