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太平天国出版书籍的统称。时称诏书。后代学者称太平天国官书,或印书。
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建立“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制度,即将各部印书编为目录,列于每部印书卷首。到1860年,列入“旨准颁行诏书总目”的共有二十九部,即:《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天父下凡诏书》(二部)、《天命诏旨书》、《旧遗诏圣书》、《前遗诏圣书》、《天条书》、《太平诏书》《太平礼制》《太平军目》、《太平条规》、《颁行诏书》《颁行历书》《三字经》、《幼学诗》、《太平救世歌》、《建天京于金陵论》、《贬妖穴为罪隶论》《诏书盖玺颁行论》《天朝田亩制度》、《天理要论》、《天情道理书》、《御制千字诏》、《行军总要》、《天父诗》、《钦定制度则例集编》、《武略书》《醒世文》《王兄亲目亲耳共证 福音书》。其中《天父诗》在有的总目中作《天父圣旨》,但近年在英国发现《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各一部,表明《天父诗》与《天父圣旨》为不同的两部书。
近代史研究
太平天国印书后期也有不列入“旨准颁行诏书总目”的,但必须经天王旨准颁行。据现在所见,尚有下列诸部:《太平天日》、《钦定士阶条例》、《钦定敬避字样》、《幼主诏书》、《 资政新篇》《钦定英杰 归真》《诛妖檄文》、《钦定军次实录》、《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天朝精忠军师干王宝制》。此外,还有多部原书未见留存而见诸文献或时人著录的佚书。太平天国印书的封面,一般均刊初版年份,以后虽经修订再版或重印,仍刊之不变。 [太平天国《幼学诗》刻版]上列印书大多为太平天国文件,少数是 翻印旧籍。《旧遗诏圣书》、《前遗诏圣书》即基督教的《旧约》和《新约》。《武略》是《孙子》、 《吴子》和《 司马法》等古代兵书的汇编;《天理要论》是英国传教士所著基督教 传道书的节本,但均经太平天国加以不同程度的修改。
太平天国常将印书赠送给和他们有来往的西方外交官、传教士。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统治者销毁了大量太平天国印书。国内现有的印书,大部分系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陆续从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博物馆、图书馆搜访传回的照相本或抄本,少数是在国内发现的原刻本。它们是研究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原始资料。
太平天国出版了多种书籍,统称“诏书”。“诏书” 必盖天王金印,上刊“旨准”二字才能颁行。后代学者 称之为“太平天国官书”,现称“太平天国印书”。从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起,太平天国就开始刻书。癸好三年(1853年)以后,便在每卷书的卷首附 “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到庚申十年(1860年)止,“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29部;其外若干部,共计42 种。 太平天国失败后,“印书”大量被毁。但在国外却保存了一批。其中以英国为最多,在伦敦不列颠博物 院、剑桥大学都藏有太平天国印书,世间简称为“英 院本”、“剑桥本”。另外, 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太 平天国印书若干种。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也陆续发 现了一些太平天国印书。这些“印书”都是太平天国 运动最宝贵的文献,也是研究农民起义顶峰阶段最 珍贵的宝库。太平天国印书有不同版本,有初刻与后 刻之别。它们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史料,同时又是历史 研究的对象。
历史勾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作为了解和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资料的太平天国印书,大部分被清政府焚毁殆尽,只有极少一部分落到侵略者手中,保存在外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内。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程演生、 俞大维等人都曾发现并抄录太平天国印书归国。但最先将太平天国印书抄录回国的人是谁呢?
1919年8月1日至7日,梁启超访问荷兰,应邀于8月4日到来丁大学 藏书楼(即今荷兰 莱顿大学图书馆)参观。在浏览该藏书楼中西诸书时,发现了《天条书》、《太平条规》、《太平礼制》等5种太平天国印书。以一个政治家、史学家的敏感和责任心,梁启超委托随其参观的中国驻荷兰公使唐在复派人将5种印书缮录归国,以使其“不至长作来丁藏书楼之玩品”,而“补吾国历史上之缺憾”。
在抄本的最后附有梁启超一文,记载了梁是怎样在游历西方7国的过程中发现并嘱人抄录这些太平天国印书的经过。
梁启超发现并责成驻荷公使唐在复抄录回国的五种太平天国印书,比程演生1924年在法国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校图书馆发现并抄录的太平天国印书早5年。比在1937年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撰文介绍荷兰莱顿大学所藏太平天国印书更是早了18年。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