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茶叶科学》经中宣部批准创刊,刊名由朱德委员长题字,当时为季刊,16开本。
1966年,因文革停刊。
1984年8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复刊,为半年刊,16开本。
2001年,改为大16开版本。
2004年,改为季刊。
2008年,改为双月刊。
2014年,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4]
《茶叶科学》主要报道最新茶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化、机械、技术经济、综合利用及医用保健等。[5]
《茶叶科学》设有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学术交流等栏目。[3]
《茶叶科学》主要读者对象是茶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茶叶技术人员﹑茶业管理者及决策者。
据2020年3月31日《茶叶科学》官网显示,《茶叶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有成员46人。
姓名 | 职务/职称 | 姓名 | 职务/职称 |
---|---|---|---|
Eliud Kiplimo Kireger(肯尼亚籍) | Huafu WANG (英国籍) | ||
I Sarath B Abeysinghe(斯里兰卡籍) | N. Muraleedharan(印度籍) | ||
Shigehiro Kodomari(日本籍) | Xinqing Xu(澳大利亚籍) | ||
陈亮 | 研究员 | 陈宗懋 | 研究员 |
成浩 | 研究员 | 丁兆堂 | 教授 |
龚淑英 | 教授 | 关剑平 | 教授 |
何普明 | 教授 | 江用文 | 研究员 |
金心怡 | 教授 | 黎星辉 | 教授 |
李斌 | 教授 | 梁月荣 | 教授 |
刘树生 | 教授 | 刘仲华 | 教授 |
吕才有 | 教授 | 毛祖法 | 研究员 |
倪德江 | 教授 | 区少梅 | 教授 |
阮建云 | 研究员 | 苏祝成 | 教授 |
孙璐西 | 教授 | 孙威江 | 教授 |
唐茜 | 教授 | 童华荣 | 教授 |
宛晓春 | 教授 | 汪东风 | 教授 |
王新超 | 研究员 | 王云 | 研究员 |
夏涛 | 教授 | 肖文军 | 教授 |
杨秀芳 | 研究员 | 杨亚军 | 研究员 |
尤志明 | 研究员 | 张传溪 | 教授 |
张丽霞 | 教授 | 张正竹 | 教授 |
章明奎 | 教授 | 周玉锋 | 研究员 |
朱旗 | 教授 | 朱永兴 | 编审[1]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姓名 | 职务/职称 |
---|---|---|---|
Eliud Kiplimo Kireger(肯尼亚籍) | Huafu WANG (英国籍) | ||
I Sarath B Abeysinghe(斯里兰卡籍) | N. Muraleedharan(印度籍) | ||
Shigehiro Kodomari(日本籍) | Xinqing Xu(澳大利亚籍) | ||
陈亮 | 研究员 | 陈宗懋 | 研究员 |
成浩 | 研究员 | 丁兆堂 | 教授 |
龚淑英 | 教授 | 关剑平 | 教授 |
何普明 | 教授 | 江用文 | 研究员 |
金心怡 | 教授 | 黎星辉 | 教授 |
李斌 | 教授 | 梁月荣 | 教授 |
刘树生 | 教授 | 刘仲华 | 教授 |
吕才有 | 教授 | 毛祖法 | 研究员 |
倪德江 | 教授 | 区少梅 | 教授 |
阮建云 | 研究员 | 苏祝成 | 教授 |
孙璐西 | 教授 | 孙威江 | 教授 |
唐茜 | 教授 | 童华荣 | 教授 |
宛晓春 | 教授 | 汪东风 | 教授 |
王新超 | 研究员 | 王云 | 研究员 |
夏涛 | 教授 | 肖文军 | 教授 |
杨秀芳 | 研究员 | 杨亚军 | 研究员 |
尤志明 | 研究员 | 张传溪 | 教授 |
张丽霞 | 教授 | 张正竹 | 教授 |
章明奎 | 教授 | 周玉锋 | 研究员 |
朱旗 | 教授 | 朱永兴 | 编审[1] |
《茶叶科学》被美国《化学文摘》(CA)(2014)、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201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2]
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茶叶科学》共出版文献量2357篇。[2]
据2020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茶叶科学》文献量为1540篇、基金论文量为1050篇。[3]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数据,2017年《茶叶科学》核心影响因子为1.118,学科排名第二,核心综合评价总分值65.80,学科排名第三。[6]
年份 | 2005 | 2006(核) | 2006(扩) | 2007(核) | 2007(扩) | 2008(核) | 2008(扩) |
总被引频次 | 218 | 265 | 517 | 323 | 590 | 462 | 829 |
影响因子 | 0.507 | 0.567 | 1.067 | 0.619 | 1.019 | 0.784 | 1.225 |
年份 | 2009(核) | 2010(核) | 2011(核) | 2012(核) | 2013(核) | 2014(核) | |
总被引频次 | 508 | 600 | 685 | 699 | 830 | 924 | |
影响因子 | 0.696 | 0.756 | 0.755 | 0.724 | 0.863 | 0.874[5] |
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茶叶科学》总下载次数693366次、总被引次数40021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62、(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71。[2]
据2020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茶叶科学》被引量为33818次、下载量为146178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1.5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609名。[3]
年份 | 2005 | 2006(核) | 2006(扩) | 2007(核) | 2007(扩) | 2008(核) | 2008(扩) |
总被引频次 | 218 | 265 | 517 | 323 | 590 | 462 | 829 |
影响因子 | 0.507 | 0.567 | 1.067 | 0.619 | 1.019 | 0.784 | 1.225 |
年份 | 2009(核) | 2010(核) | 2011(核) | 2012(核) | 2013(核) | 2014(核) | |
总被引频次 | 508 | 600 | 685 | 699 | 830 | 924 | |
影响因子 | 0.696 | 0.756 | 0.755 | 0.724 | 0.863 | 0.874[5] |
2006年,获2005-2006年度浙江省科技期刊一等奖。[7]
2008年,获2007-2008年度浙江省科技期刊一等奖;获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8][9]
2009年,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10]
2010年,获2009-2010年度浙江省科技期刊一等奖。[11]
2014年,获2011-2013年度浙江省科技期刊一等奖。[12]
2016年,荣获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14-2016年度优秀期刊”特等奖。
办刊宗旨
报道茶叶最新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学术交流,推动茶叶科学事业发展,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