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是在1962年基础教学研究部的基础上分设成立的。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物理化学学院下设有四个系(应用物理系、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两个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一个专业资料室,以及党政、教务、团委、学工办等管理机构。其中两个实验中心一次性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物理实验中心在河南省高校中起到示范作用。
物理化学学院承担着全校理工类专业,270多门课的本、专科基础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任务,以及部分研究生专业的教学任务;承担着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硕士点,物理化学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现有CCD单晶演示仪、荧光光谱仪、手套箱、长窗高压相平衡系统等大型专业仪器,价值人民币350万元;有普通教学仪器、设备3634台(件),合计人民币903.46万元。
物理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7人,博士(后)28人,硕士30,在读博士4人。具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焦作市三八红旗手1人,河南省技术带头人2人,硕士生导师5人,校级特聘教授1人。还外聘多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对稳定和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理化学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硕士生500余人。
秉承百年老校的荣耀,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物理化学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风貌,共创物理化学学院的美好明天!
党委书记:王少华
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原焦作矿业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历任电气系辅导员,高职学院职教科科长,教务处师资科科长,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主要从事电机及电力拖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主持物理化学学院党委全面工作。曾获河南理工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出版著作、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获得科研省(部)奖多项。
院长:张动天
男,副教授,兼任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九三学社焦作市委主委,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和科研活动,先后参加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隔爆外壳不传爆机理及应用》等二课题研究,省教改项目《物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研究。分别获河南省煤炭工业科技攻关三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主编《大学物理》教材一部,副主编《大学物理习题课指导》教材一部,参编《大学物理实验》等教材二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院党委副书记:王丙新
男,1964年01月出生。副教授。现任物理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和院工会工作。从事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二十年,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曾担任中国国家合球队教练,多次率队参加国际比赛,担任校合球队主教练,多次率队取得全国冠
副院长:缪娟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分管科研及研究生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五项,出版教材四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被SCI收录1篇。目前主要从事应用电化学、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副院长:李宝华
男,高级工程师,分管本科教学和实验室工作。曾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3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岗位职责:
一、 督办、协调、 服务工作
1.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2.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了解和催办系领导和理化系限期完成的工作任务,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3.负责落实党总支、行政各种会议的准备和组织工作,确保会议按时进行,做好会议记录及会议纪要的撰写工作。
4.负责来信、来访的接待服务工作
二、文秘工作
1.根据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负责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2.负责公文收发、传递、呈批、归档工作。
3.根据学校节假日放假通知,编制节假日值班表。
三、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
1.协助领导做好党建工作、宣传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协助系领导做好职工的考勤、考核、奖惩、和职称评定等工作。
3.负责办公用品的购置和发放工作。
4.协助系工会管理教工之家。
5.负责系行政印章的管理使用。
6.做好上级部门和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办公室
岗位职责
1、协助分管教学院领导按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和实施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2、协助分管教学院长组织编写、修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材选订;
3、审核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工作;
4、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监控教学质量;负责教务、课务、考务、日常教学检查、评估工作;
5、组织考试的命题和考务工作;
6、负责学院教材征订、发放教材、讲义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试卷收发、登记管理工作。
7、完成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
一、团委职责范围
(一)院团委在校团委和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上级团委和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和进行每学期团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团委会和各团总支书记会,传达上级指示,布置、讨论和检查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二)组织开展对全院共青团员的思想教育,紧紧围绕高校培养“四有”新人的中心任务,选准时机,精心组织一些具有我院特色的开创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带领全院团员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创四化大业,做四有新人”。
(三)抓好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及素质培养。健全团内“三会一课”(支委会、支部大会、团小组会和团课)制度;做好发展新团员和超龄团员的离团工作;做好配合有关部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督促和检查各基层团组织工作档案的建立和健全。
(四)关心学生的正当利益,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在饮食、卫生、课余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协同学校加以改进。
(五)组织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争创“先进团(总)支部、红旗团支部”、争做“模范团干部”和争当“优秀团员”及其它评优创先活动。并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学生“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
(六)负责指导和帮助院研究生会、学生会开展工作。
(七)关心青年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抓好教职工中团的工作。配合行政和工会搞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文体活动等。
(八)通过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经验;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思想上倾向性的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
(九)做好团的宣传工作。提高我院学生工作的质量;办好共青团、学生会宣传园地;搞好我院团的对外宣传等工作。
(十)做好团的对外接待、联络、开具介绍信、转接团关系及《团员证》的管理等工作。
(十一)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全院团员团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
(十二)负责对违反团纪的团员进行教育和处分。
(十三)完成上级交办的有关团的其他任务。
二、团委书记职责
(一)根据院团委职责,负责团委日常工作。主持召开全委会和团委扩大会(包括团总支、直属支部书记会),传达院党委和上级团委指示或精神,研究确定本院团的工作任务。
(二)负责院共青团工作的计划、检查、总结工作。经常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委反映情况,汇报并请示工作,及时向下级团组织布置工作,交流情况。
(三)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熟悉团情,掌握团员青年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集中力量抓好每阶段的中心工作。督促并帮助团委各成员抓好经常工作。
(五)当好“班长”,加强团委一班人的团结。抓好团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关心委员、干事的学习、工作、生活,充分调动委员、干事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各方面支持。
(六)经常帮助指导团总支(团支部)开展工作。组织团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和上级团委有关青年工作的指示,学习团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研究团员青年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团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有关事宜。
理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简称学工办)是院党委、行政和上级学生管理部门领导下的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机构。学院学生工作思路是“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将学生工作做实做强”。
主要职能:
1、协助副书记做好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和辅导员建设、党建工作;
2、负责学工办日常工作的落实、协调和检查;
3、开展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4、统筹好学生迎新、入学教育、新生军训、毕业生离校教育等常规性工作;
5、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作,组织学生年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优秀毕业生”等评先评优及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省级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工作;
6、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学生思想动态,做好重点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
7、做好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贫困生资格审查的组织工作,勤工助学岗位人员组织管理;
8、违纪学生的处理、教育、撤消及上报工作;
9、学生形势政策课的组织开展;
10、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日常教育等党建工作;
11、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发布;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就业基地及市场拓展;就业服务及跟踪服务工作;
12、学生工作网站建设及宣传;
13、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14、学生寝室管理及建设;
15、学生学费的清理及催缴工作;
16、做好院办刊物《理化之声》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其健康、良性发展;
17、学生教学辅助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用物理系隶属于理化学院,主要承担本系应用物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年应用物理专业开始本科专业招生,每年招收两个班,每班30人,现有在校学生约240人。
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一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2人。本专业三年来共发表论文31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篇,出版著作3部,在研科研项目3项,近期科研仪器设备投入150余万元。现有一个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学科,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低维物理,计算物理和高压物理。
应用物理系全体教师正以勤恳的作风和饱满的热情推动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物理系隶属于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主要负责我校理工类专业本科生的《大学物理学》、本院物理专业及其他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课理论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工作。
本系拥有一支非常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目前在编人员11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人。
本系一贯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宗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建成了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团结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们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勇于创新。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贯坚持踏实、认真、勤奋作风,在历届学生中均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表彰。近几年来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篇,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
教材建设方面,编著有《物理学》(海洋出版社)、《大学物理习题课指导》(煤炭工业出版社)、《大学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大学物理习题讨论课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等。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物理系全体教师正同心同德,踏实进取,勤勤恳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用化学系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5人。设有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学硕士授权点。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试验、开发研究、工艺设计技能,优良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生产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化学硕士授权点下设精细化学品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功能材料化学和应用电化学五个研究方向:
1、应用电化学:研究电化学应用领域内有关金属腐蚀、金属电沉积、环境电化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已形成自己的特色:①应用电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在研究电极溶液界面间电子传递、离子交换、能量变化等方面具有创新性。②将电化学技术应用于解决环境污染、合金电镀、产品性能改进、工业生产等实际问题。
2、精细化学品化学:运用精细化学合成的原理和技术研究精细化学品,为门类众多、蓬勃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做出贡献。
3、天然产物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植物、动物等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并研究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及鉴定、化学修饰和利用等。
4、功能配合物化学:主要研究功能金属配合物和聚合金属配合物超分子体系的分子设计、合成和结构与性能研究,重点在微孔配位聚合物、磁性配位聚合物、动态配位聚合物以及发光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
应用化学系目前承担着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学硕士点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讲授材料、矿物加工、化工、生物、环境、等专业的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应用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波普分析技术等。
化学系现有专职教师14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生导师5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二项,学校各种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教学方面除了承担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外,还负责讲授学校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化学类基础课程。化学系非常重视本科生的培养,在全体教师努力下,材料化学04级,05级本科生的考研率在学校名列前茅,本科生的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
科研方向:
1、理论化学
利用GAUSSIAN, MS, VASP等化学软件,运用高性能服务器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各种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无机固体以及晶体材料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揭示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材料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2、结构化学
主要通过水热合成法和固相合成方法制备各种不同性质的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单晶结构,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仪器来研究材料的性质,以期望合成性能更加优良的新材料。
3、溶液及相平衡
利用高压相平衡反应装置,研究离子液体和一些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得到目前所缺乏的热力学参数,为离子液体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方面
化学系目前承担着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讲授材料、生物、环境等专业的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结构化学、化工基础、仪器分析、有机合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