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研究

逻辑学研究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81年,《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创刊,刊期为双月刊。

2008年,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基础上,正式创办《逻辑学研究》。

2009年,该刊以季刊稳定发行。[3][5]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报道内容

《逻辑学研究》主要报道逻辑学专业学术性、逻辑学领域内的文章。[1]

  • 主要栏目

《逻辑学研究》设有符号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哲学、逻辑与认知、逻辑与语言、逻辑与文化等栏目。[1]

人员编制

据2019年4月《逻辑学研究》编辑部官网显示,该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30人、顾问有2人。[2]

《逻辑学研究》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委员 沃·布茨科夫斯基(密茨凯维奇大学) 李娜(南开大学)
汉斯·布宁(帕德博恩大学) 丹尼尔·孟迪奇(佛罗伦萨大学)
蔡曙山(清华大学) 小野宽晰(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米希·查克拉波蒂(加尔各答大学) 彭孟尧(台湾大学)
陈波(北京大学) 格拉汉姆·普利斯特(纽约城市大学)
陈翌佳(上海交通大学) 戈莱格·莱斯特尔(墨尔本大学)
杜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 苏开乐(北京大学)
冯棉(华东师范大学) 王文方(台湾阳明大学)
桂起权(武汉大学) 王启义(香港中文大学)
郭佳宏(北京师范大学) 王彦晶(北京大学)
郝兆宽(复旦大学) 约翰·伍兹(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何向东(西南大学) 熊明辉(中山大学)
约翰·霍蒂(马里兰大学) 翟锦程(南开大学)
胡泽洪(华南师范大学) 张建军(南京大学)
黄华新(浙江大学) 朱菁(中山大学)
顾问 范丙申(阿姆斯特丹大学) 张家龙(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交流

《逻辑学研究》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委员 沃·布茨科夫斯基(密茨凯维奇大学) 李娜(南开大学)
汉斯·布宁(帕德博恩大学) 丹尼尔·孟迪奇(佛罗伦萨大学)
蔡曙山(清华大学) 小野宽晰(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米希·查克拉波蒂(加尔各答大学) 彭孟尧(台湾大学)
陈波(北京大学) 格拉汉姆·普利斯特(纽约城市大学)
陈翌佳(上海交通大学) 戈莱格·莱斯特尔(墨尔本大学)
杜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 苏开乐(北京大学)
冯棉(华东师范大学) 王文方(台湾阳明大学)
桂起权(武汉大学) 王启义(香港中文大学)
郭佳宏(北京师范大学) 王彦晶(北京大学)
郝兆宽(复旦大学) 约翰·伍兹(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何向东(西南大学) 熊明辉(中山大学)
约翰·霍蒂(马里兰大学) 翟锦程(南开大学)
胡泽洪(华南师范大学) 张建军(南京大学)
黄华新(浙江大学) 朱菁(中山大学)
顾问 范丙申(阿姆斯特丹大学) 张家龙(中国社会科学院)

办刊成果

2018年5月,《逻辑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联合举办创刊十周年纪念研讨会,该会议汇集了《逻辑学研究》杂志全体中方编委和部分哲学期刊同行,共同商讨办刊经验。[7]

收录情况

出版发行

《逻辑学研究》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等多个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1]

影响因子

据2019年4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逻辑学研究》共出版文献405篇。[3]

据2019年4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逻辑学研究》载文量为4316篇。[4]

文化传统

据2019年4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逻辑学研究》总被下载41316次、总被引506次。[3]

据2019年4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逻辑学研究》被引量为16632次、下载量为95012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4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3082名,在教育、逻辑理论、哲学政法类(722种)中排第238名。[4]

现任领导

办刊宗旨

《逻辑学研究》坚持以服务广大哲学、逻辑学研究者和相关学科(计算机学科、数学、心理学等)科技人员、促进中国国内外逻辑学学术交流和逻辑事业发展为宗旨。[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