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

中文名 亨利·斯宾赛·摩尔
职业 雕塑家
逝世日期 1986年8月31日
代表作品 斜倚的人形
出生日期 1898年7月30日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亨利摩尔

一八九八年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五年曾先后进入里兹(Leeds)和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离开学校之后,去了一趟意大利。一九二六年回美术学校任教。

一九三○时代,他接触到以伦敦为基地的超现实主义和构成派的大师们,这对他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一九四三年的作品中,发现他将超现实主义者的自由想象空间和自己对强烈人道主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将写实形体做出空间凹陷与透空的巧妙处理,此种表现方式,建立了他在雕塑艺术创作的风格。

他早期的作品受到非洲和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美术影响颇深,他喜欢四处旅行,寻找天与地私人的关系。除此之外,他也受到布朗库西、毕卡索、莫迪里亚尼以及超现实主义的非具象表现形式的影响,迈向几何抽象的造形形式;而人体造形的演变,一直是他追求的重点。在他的表现形式里,他采取两种基本技法:一是在实体中挖出空间,以显示内在形体的扩散与空间的存在感,另一则是汇聚不同的形体,组合成一件分割组合的完整作品。

一九三九年战争爆发,长时间地躲在防空洞里,借着这个时刻,他画了许多的惊慌的人们和矿工素描。在不断的创作与历练中,在超过半世纪的时光里,亨利摩尔成功的将人类的生活经验以艺术形式传达出来;他侧重人体造形,显示出对人的情感与深刻的人性观念;而他创造的过程中,内含着一种演化与提炼,这种「原形艺术」的观念,这种超自然与无机物的超越,将所有的生命置于有机的形体与生命中。

着衣母婴卧像是亨利摩尔经常创作的题材,这件作品介乎写实和抽象之间,人物的一切细节都被忽略了,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显的那么安全舒适。

亨利摩尔以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新精神,给雕塑艺术注入了现代气息,掀开了雕塑史上新的一页

亨利摩尔说过:“我宁愿别人说我的作品是一块有生命的石头,也不愿别人说它是一个有生命的刻画物。”亨利摩尔追求的是那大自然的超越,而非一个细腻的刻画。他所制作的作品,从来都是以自然的原型为主,尽量的不改变它那被大自然所渲染的灵性。

母与子创作

他要表达的永远是一种对生命的温和亲情传统文化基因在摩尔身上的遗传体现在他对人本主义的坚持,落实到雕塑上就是始终将人像作为他作品的中心题材。摩尔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将会脱离以往所有雕塑的基本立足点,那就是人。就我而言,我需要的是组成人像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作品是具象的。”除了少数雕刻着狗、蛇和绵羊等动物形象的作品之外,摩尔的绝大部分作品都雕刻的是人像。1924年,摩尔模仿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雕塑风格创作了第一件《母与子》雕像,此后,母与子形象便以各种姿态反复出现在摩尔的雕塑作品中,成为他毕生的保留母题。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母与子组合群像就成为人类艺术的表现对象,这是一个永恒而崇高的爱的主题。在基督传统中,一幅没有标注具体姓名的母子图通常可以作为“圣母子”形象来解读。事实上,摩尔在1943—1944年应邀为英国北安普顿郡的圣马太教堂创作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圣母子》雕像,这件作品使摩尔的一系列母与子雕像所表达的母爱获得了神圣的升华。

“直接雕刻法”

像布朗库西、阿尔基本科等现代雕塑先驱一样,摩尔在其早期创作中也采用了“直接雕刻法”。实际上,摩尔对原始雕刻的兴趣主要归因于它的材料与形体的完美结合所生发的魅力的吸引。1941年,摩尔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一发现墨西哥雕刻时,在我看来它正是既切合又对头。……它有石感———我的意思是指:它切合于材料,它有巨大的力量而无损于它的敏感性,在形的创造上它的花样繁多而孕育力强大,我认为这些使它不可能为任何时期的雕刻所超越。”除了石雕之外,摩尔的早期作品中还有许多树种的木雕。虽然这些用“直接雕刻法”创作的石雕和木雕作品的尺寸不大,但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表达出各种象征意象的同时,亦充分发挥了各种材料的固有特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