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即《 四库全书》亦不见收录。《 宋史·卷二百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艺文志八》集类文史类有《古今诗话录》七十卷,作 李颀撰,一般认为即此书。 曾慥《百家类说》有节编本,五十九条。《诗话总龟》前后集共录存三百六十六条,他如《苕溪渔隐丛话》、《 竹庄诗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修辞鉴衡》,以及《优古堂诗话》、《竹坡诗话》等亦有录存。 郭绍虞、 罗根泽均曾据以上各书辑其佚文,郭得四百四十四条,罗得三百九十四条,略有出入。据 罗根泽考,其成书最晚应于建炎(1127-1130)之前,最早应于元丰(1078-1085)之后,盖哲、徽二宗时。原书多达七十卷,疑为诗话总集。所存文字多系采摭正史、 别集、地志、 野史、小说、笔记、 类书、诗话等书中旧说,且大部为记事,自撰甚少。未见全书,其编纂意旨不详。 《 四库总目提要》于《诗话总龟前集》下云:“盖因《古今诗话》,附以诸家小说,分门增广。”亦见其内容庞杂。
《古今诗话》论诗之言即少,然亦 颇有创建。其言诗重在立意、感兴,所谓“少游钟情,故诗酸楚;鲁直学道,故诗闲暇”。而苏轼《南中》诗,别具“英特之气”。盖立意不同,诗风迥异。又谓意须诗 外求之,贵在含蓄。如王安石“院落深沉 杏花雨”一句,优于 白居易、 李贺、 王勃,即因其“言尽而意不尽”。又如 胡擢作诗,状花木鸟兽,多有“物外意”; 王维作画,绘山谷云水,妙在“ 意出尘外”。郑谷咏落叶,“未尝及 雕零飘坠之意,人一见之,自然知为落叶”;“偕以雪月松竹,难 咏杨柳,作者虽多,鲜见其妙”,而 杜牧、滕迈“不言杨柳”,则所咏“最佳”。是书论感兴云:“自古工诗,未尝无兴也。睹物有感焉,则有兴。”又云:“今之作者以兴近乎讪也,故不敢作,而诗之一义废也。”故别兴、讪之异,“始可言诗”。《古今诗话》以意、兴 言诗,于诗人审美意识、创作兴会与诗之美感特征,皆有所阐发,多得诗家三昧,近于苏轼元祐一派。
是书论鉴赏,主张不拘一格,随其所好。如 宋庠不爱韦应物,独好 李商隐; 晏殊取杜甫多,取李白少,皆属常情。又谓类比可鉴别诗之优劣,如杜甫“醉把茱萸仔细看”, 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 朱仿“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句中,当以杜句为优。论修辞,不取富艳,以为“善调脂粉”;又称多用事者为“鬻冥器”,“垛迭 死人”。此外,所记传闻,如“虏中”好白居易诗, 李商隐赋 木兰诗,周德华歌杨柳词,贯休不改诗,苏轼以 海棠诗为“平生最得意诗”等,均足资研究。
书中谓 王维《终南山》诗为“讥时宰”之作,失诸穿凿。论夺胎、换骨,亦不可取。
《古今诗话录》中所载多为诗人逸事,与其他诗话研论诗法不同。如: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吾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疟犹是也。又曰:“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
李太白初自蜀 到京师, 贺知章闻其名,见之,请为文,出《蜀道难》示之。知章曰:“公非人间人,岂太白星精邪?”于是解金貂换酒醉而归。及见《乌夜啼》曰:“此诗可以泣鬼神。”其词曰:“姑苏台上乌飞时,吴王宫里醉 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金壶 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明奈乐何。”又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横中织锦 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 故夫,欲说辽西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