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第六届驾驶班,1883年毕业。1886年入选为清政府第三批海军留学生,赴英国主修枪炮及驾驶铁甲舰诸学,先后在枪炮训练舰、乌理治炮厂、爱伦求克号军舰学习和实习,考试屡列高等。
1890年学成回国,入北洋海军供职,历任康济号练习舰三副、超勇号巡洋舰二副、镇边炮舰管带,署理后军前营都司。甲午战争期间,率镇边舰留守旅顺、威海基地,后参加威海保卫战。北洋海军覆没后,经署直隶总督王文韶纠参,与其他幸存军官一起被满清政府革职。为维持生计,先后在京师大学堂、烟台海军学校任教职,还曾在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家中做过家庭教师。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携眷回籍,出任福建省浦城县电报局长。
1913年海军总长刘冠雄南巡至福州。黄鸣球曾与刘冠雄同期留学英国,有同窗旧谊,遂前往向其谋职。1914年经刘冠雄保荐,黄鸣球任海军部航海科科长。旋练习舰“肇和”号舰长出缺,刘冠雄又授意海军部,将黄鸣球调升为该舰少将舰长。
1916年4月袁世凯命令刘冠雄督师,派北洋军由海路南下镇压反袁运动,以海容、海筹为掩护舰。刘冠雄奉命后,即请准赦免黄鸣球,将其任为海军联络官发往军前效力,随运兵船新裕南下。4月22日舰队行至温州海面遇大雾,海容舰在右转时不慎撞沉新裕舰。黄鸣球与船上北洋军官兵全部遇难。
1915年袁世凯谋划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革命党人陈其美准备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在12月5日乘海军机关星期日休假之机,谋夺驻泊高昌庙附近江面的肇和舰,但因准备不足而失败。事件发生后,袁世凯在12月15日发布申令:以肇和舰被劫之时,该舰长黄鸣球未经在船,逾日始回,实属异常荒谬,着即褫职夺官,交海军部从严查”。黄鸣球遂被押解北京,由海军部收监审处。1916年初,经海军宿将萨镇冰与部分将领联名具保,黄鸣球获准保外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