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拼音
目录导航

字形字义

袭xí,姓袭,起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普集镇袭家庄(据传武则天封为袭姓)。

袭xí(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龙,从衣,衣亦声。“龙”指“蛇”。“衣”指“外衣”。“龙”与“衣”联合起来表示“蛇衣”。本义:蛇所蜕之壳。转义:汉服的一种,为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说明:1.蛇或其他蜕皮动物有在生长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脱去外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蜕皮”。古人把死者穿上的尸衣视为“所蜕之皮”,是表明该死者的灵魂已经升天仙去,他仅留一幅皮囊和多层外衣在地上。人的躯壳连同尸衣就是“袭”。2.“袭”有“多层衣服”的意思,这是因为蛇类动物一生中有多次蜕皮,留下多个皮壳。3.汉语词“承袭”、“因袭”是“穿上旧外套”的意思。4.汉语词“袭击”、“突袭”、“夜袭”是军队身着伪装服发动突然进攻的意思。5.汉语词“花香袭人”是“花的香味像一件罩衣包裹住游人”的意思)

同本义 [graveclothes]

袭,左衽袍也。——东汉·许慎《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穿衣 [wear]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盖 [cover]

张甲乙而袭翠被。—— 张衡 《西京赋》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触及;熏染;侵袭 [attack]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

词性变化

<量>

衣一套为一袭 [a suit]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层,重 [layer]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

因袭,照旧搬用 [carry on as before]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 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继承 [succeed]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 早已辞世,贲玺 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重复 [repeat]

赵孟 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杜预 注:“袭,重也。”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调合;合 [merge]

天地比,齐 秦 袭。——《荀子》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raid]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 蜀 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 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谋袭 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常用词组

袭夺

xíduó

[attack and take an unprepared city] 乘人不备加以夺取

袭击

xíjī

[make a surprise attack on;raid;surprise] 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袭击敌军大本营

袭取

xíqǔ

[take by surprise]∶多指武装冲突中出乎意料的夺取

[takeover]∶沿袭采用

后人袭取这个故事写成了戏

袭用

xíyòng

[take over] 沿袭采用;沿用

袭用古方,配制丸药

袭占

xízhàn

[attack and capture] 指对敌人阵地等进行袭击并占领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㦻褶《唐韵》《正韵》似入切《集韵》《韵会》席入切,音习。《玉篇》重衣也。《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

又《乐记》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又《通鉴》赵烈侯赐公仲连衣二袭。《注》上下皆具曰袭。

又《说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

又合也。《周语》朕梦协于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礼·曲礼》卜筮不相袭。又重也。《左传·哀十年》卜不袭吉。

又入也。《晋语》大国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敖大国袭焉曰诛。

又受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故袭天禄,子孙受之。

又掩其不备也。《左传·庄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又杂袭,杂沓也。《前汉·蒯通传》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晋有隐士袭元之。《南史》有袭蔿。 《玉篇》籀文作。《篇海》又作。[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