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世1、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东汉·许慎《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3、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合通国之欢心,建百世不迁之庙貌。——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上世凤阳人也,始祖荣。——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又如: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4、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秦。——《战国策·秦策》。注:“身也。”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5、人世,世间;世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唐·韩愈《马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6、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7、岁;年。
志国三世。——《礼记·曲礼》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又如: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如:古新世。
8、姓。世姓。
形
1、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2、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尔雅》
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释名》
卫世叔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3、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庄子·大宗师》
又如:世利(大大有利于)。
副
1、既然,已经。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马致远《青衫泪》
2、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王实甫《西厢记》
3、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李寿卿《度翠柳》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三】【卅部】世
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舒制切文二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三十年为一世。论语。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孔曰。三十年曰世。按父子相继曰世。其引伸之义也。从ঃ而曳长之。曳长之,谓末笔也。亦取其声。末笔曳长。卽为十二篇之⺄,从反厂。亦是抴引之义。世合ঃ⺄会意。亦取乁声为声。读如曳也。许书言取其声者二。秃取粟声,世取曳声也。曳从†声。†乁一也。舒制切。十五部。毛诗世在十五部。而枼叶以为声。又可证八部与十五部合韵之理矣.[5]
康熙记载
《子集上》《一字部》·世
〔古文〕卋《广韵》舒制切《集韵》《韵会》《正韵》始制切,音势。代也。《诗·大雅》本支百世。
又《论语》必世而後仁。《注》三十年为一世。《左传·宣三年》王孙满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维摩经》大千世界。《注》世谓同居天地之闲,界谓各有彼此之别。
又姓。《风俗通》秦大夫世钧。又与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肤爪发,随世随落。《注》世与生同。
又《韵补》叶私列切,音薛。《诗·大雅》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叶上拨。拨音撇。《晋书·乐志》匡时拯俗,休功盖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韵》书作。[6]
关于“世”的构型和本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说:
象形字。“世”与“枼”古本一字,像枝上的叶子,二字古音相近,用法相通。王孙遗者钟“枼万孙子”、䣄王子钟“万枼鼓之”中的“枼”皆读为“世”。前人早已指出“枼”即“叶”的本字,在金文中读为“世”。从现知的材料看,“世”出现较早,“枼”出现较晚,“叶”出现更晚。三个字间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世”本像枝叶形,为“叶”的本字,多被借作“世代”的“世”,为了区别,在表树叶义的“世”下加了表意偏旁“木”,但“枼”也被借用为“世代”的“世”,于是在“枼”上又增加了“艸”以表示植物茎叶的“叶”。“世”、“枼”、“叶”别为三字,当是秦汉时代的事。《说文》所谓“三十年为一世,从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云云,是据小篆字形立说。源自汉隶的“卋”字,见于辽僧行均《龙龛手鉴·十部》。战国文字异体很多,字形14、15、16三种形体都是地域变体。
会意兼形声字。金文是三个“十”递相连接,表示延续,篆文则将三个点演变为三个短横。隶变后楷书写作世。“世,三十年为一世。从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意思是说将从的竖笔拉长连起来,并取曳声,这就是会意兼形声字了。[7]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等 |
声调 |
四呼 |
韵摄 |
|
上古音系 |
世 |
丗 |
盖 |
||||||||
广韵 |
丗 |
丗 |
舒制 |
书 |
祭A开 |
祭A |
三等 |
去声 |
开口 |
蟹 |
|
中原音韵 |
世 |
世 |
审 |
齐微齐 |
齐微 |
去声 |
齐齿呼 |
||||
洪武正韵 |
世 |
世 |
始制 |
二寘 |
支 |
去声 |
|||||
分韵撮要 |
世 |
世 |
审 |
威 |
第二威伟畏 |
阴去 |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等 |
声调 |
四呼 |
韵摄 |
|
上古音系 |
世 |
丗 |
盖 |
||||||||
广韵 |
丗 |
丗 |
舒制 |
书 |
祭A开 |
祭A |
三等 |
去声 |
开口 |
蟹 |
|
中原音韵 |
世 |
世 |
审 |
齐微齐 |
齐微 |
去声 |
齐齿呼 |
||||
洪武正韵 |
世 |
世 |
始制 |
二寘 |
支 |
去声 |
|||||
分韵撮要 |
世 |
世 |
审 |
威 |
第二威伟畏 |
阴去 |
世俗、家世、世传、世代、世道、世纪、世家、世交、世界、世局、世面、世世代代、世俗、世态炎凉、世外桃源、世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