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郑码 KIYM
部外笔画 2
四角号码 60427
统一汉字 U+7537
造字法 会意字
五笔86 LLB
拼音 nán
表示符号
结构 上下结构
目录导航

详细释义

基本字义

字源演变字源演变1.阳性的人:男性,男人。

2.儿子:长(zhǎng)男。

3.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男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男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英格兰、西班牙等国的Baron(女男爵和男爵夫人皆被称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苏格兰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国的Freiherr等)。男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时已经有了“男”这一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详细解释

1. 会意。

字形对比字形对比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也有“甲”“刀”的形意。男,和平时是劳力,战争时是士兵。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同本义。

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 文》

乃生男子。——《诗·小雅·斯干》

则百斯男。——《诗·大雅·思齐》

(袁可立)须眉之谓男子,衣冠之有精理。——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男女奔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应尽到的职责);男夫(成年的男子);男圻(犹男服);男教(对男子的教 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权(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4. 引申为儿子。

三男邺成戍。——唐· 杜甫《石壕吏》

生子是男。——晋· 干宝《搜神记》

两女一男。——《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鲁迅《书信》

6.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凡男之属皆从男。那含切。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三】【男部】男

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属皆从男。那含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丈夫也。夫下曰。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一丈。故曰丈夫。白虎通曰。男,任也。任功业也。古男与任同音。故公侯伯子男,王莽男作任。从田力。言男子力於田也。会意。农力於田。自王公以下无非力於田者。那含切。古音在七部。凡男之属皆从男。

康熙字典

男《集韵》《韵会》《正韵》$那含切,音南。《说文》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用力於田也。《白虎通》男,任也。任,功业也。《易·系辞》乾道成男。 又爵名。《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又姓。《史记·夏本纪》其後有男氏。 又《韵补》叶尼心切,音宁。《诗·大雅》太娰嗣徽音,则百斯男。

字源演变

如图下图“汉字演变”

汉字演变汉字演变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2]书写演示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书法欣赏(4)

音韵方言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声调

四呼

韵摄

上古音系

广韵

那含

一等

平声

开口

中原音韵

监咸开

监咸

阳平

开口呼

洪武正韵

鱼音

二十侵

平声

那含

二十一覃

平声

分韵撮要

第二十四缄减鉴甲

阳平

常用词组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声调

四呼

韵摄

上古音系

广韵

那含

一等

平声

开口

中原音韵

监咸开

监咸

阳平

开口呼

洪武正韵

鱼音

二十侵

平声

那含

二十一覃

平声

分韵撮要

第二十四缄减鉴甲

阳平

词条图册

1.男傧相

婚礼时照顾新郎的伴郎。

2.男才女貌

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理想的一对,多用于赞美新婚或年轻夫妇。

3.男方

男子方面,相对女方而言(多指婚事中)。

4.男耕女织

同源词

男男nán泥覃,越南语nam,王力《同源字典》nəm,郑张尚芳《上古音系》nuum;英语man、male;安世高译nām为男,支谶译nam、康僧会译nām为南(泥覃),男在《切韵》中为*nam。比较《切韵》男*nam和英语man,其词首辅音和词末辅音正好发生对调。原始姬语的男为*man。male[meIl]“adj.1.男(性)的;雄的。2.[植]雄性的,只有雄蕊的.3.男性特有的,阳刚的。4.[机]阳的,凸的,插入的。”“n.1.男子。2.雄性动物。3. [植]雄性植物。”来自于拉丁语mās‘男子,雄性动物’。牡mǔ明厚“一雄性,指禽兽。”(《辞海》:“①鸟兽的雄性。”),越南语mẫu,金尼阁meù、mù,王力《同源字典》母(明厚)mə、土tha,郑张尚芳《上古音系》mɯw?。《说文·牛部》:“牡,畜父也。从牛土声。”。土,郑张尚芳《上古音系》lhaa?(透模)、l'aa?(定模)。安世高译ḍa、竺律炎为译ḍo、支谶译dā、tu、dhū、支谦译(v)ta为头(定侯),侯厚候为同一韵母的平上去,原始姬语的牡为*mlā/*māl。牡*māl出自矛*mbāl(c)。日耳曼人将雄性生殖器比作矛,以矛喻指雄性生殖器进而指雄性。牡*māl中的-l置换成-n之*mān可视为男man,作为男人讲的man和牡*māl同源。

作为‘人’讲的man则和汉语‘民’同源。民mín明真“一人。二与‘神’相对”(《辞海》:“①人民。②古代泛指被统治的庶人。③泛指人或人类。”),越南语dân,金尼阁mîn,王力《同源字典》mien,郑张尚芳《上古音系》min。《说文·民部》:“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支谶译cin为真(照真)、译ran为邻(来真),支谦译chan为秦(从真);原始姬语民为*mal、*mla。民*mal表明姬人以蒲类bar为民。民*mal在汉语中的发展如下:民*mal>*man>mín,民*mar在越南语中的发展如下:民*mal>*lam>dân民*mar在日耳曼语中的发展如下:民*mal+汉语奴na>古英语mann、manna、mon、monn、复数menn,古弗里斯兰语mann、monn,古撒克逊-古高德语man,哥特语manna,古北欧语mathr; (梵语mánuš‘一个人’)。民*mal演变为现代英语man[mæn]“n。1.男人。2.人,个人,任何人。3.男子汉,男子气概。4.人类。5.男雇员,下属。6.(非正式)丈夫;情人。7.士兵。8.男仆。9.老兄,伙计。10.最佳人选,所需之人。11.特定历史时期的人。12.大学生,大学校友。13.棋子。14.男队员。”,复数men。民*mal在汉语中演变为蛮。《说文·虫部》:“蛮,南蛮,蛇种。”龙腾mjen2‘人’,民族自称mjen;蒙山mwan2‘人’,民族自称bjau2mwan2。

人rén日真“一人类。二别人,他人。三人民,众人。四杰出的人才。五人品。”(《辞海》:“①人类。②指某种人。③每人,人人。④别人,他人。⑤成年人。⑥泛指民众。⑦人才。⑧指人的品性行为。⑨人事,人世间的事情。⑩人体。”),越南语nhân,金尼阁jîn,王力《同源字典》njien,郑张尚芳《上古音系》njin;藏书面语mi,羌miə;英语man、person['pɜ:sən]([复]people或persons)“n.1.人。2.家伙。3.身体,人格。4.人物,角色。5.姿容,风貌;人品。6.人称。”、people['pi:pl]“n.1.[用作复]人2.[用作复]人们。3.[用作复]人民,平民;老百姓。4.民族,种族。5.[用作复]家族。6.[用作复](旧)亲属,父母。”。《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金日磾之日磾读mītī,为印欧语米特拉Mithra‘太阳神’之音译,mīt译作日、mi-音转为日母字。民*mal>*man>min>日真之人>人rén。甲骨文之人垂手、躬身,是标准的奴才像;甲骨文之大似赳赳武夫;甲骨所贵者是‘大’而非‘人’。《说文·田部》:“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男”解字称:“从田从力,……,惟甲骨文之田力为左右相并,而篆文乃上田下力也。力象原始耒形,从田从力会以耒於田中从事农耕之意。农耕乃男子之事,故以为男子之称。”力田者,农民也;在阶级社会(士农工商)中属于农奴阶层。在古代,征服者通常将被征服者民族整个变成农奴;或者将掠夺、虏获的异族作为农奴。英语boor[buər]“n.(旧)1.粗鲁无礼的人。2.农民;乡巴佬。”表明白狄姬人以赤狄蒲类bar为农奴。蒲类bar经b>m、-r>-n音转而成为原始姬语的男为*man。英文son[sʌn]意为“n.1.儿子。2.[用作单][长者对孩子或年轻男子的称呼]孩子。3.子孙,男性后代。”,person可解释为per儿子、per子孙,per为蒲类bar之音转;英语以蒲类bar子孙为人(甲骨文之人是奴仆)。

男的耕田,女的织布。形容辛勤劳动。亦形容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生活。

5.男女平等

男和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等。

男人、男子、男孩、男士、男方、男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