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博物馆,故宫、敦煌等知名古建、遗址类博物馆的游人众多,首都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的观众不多,专题类的博物馆如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西夏博物馆(在甘肃银川),观众就更少了。
同样是展览,高水平的精品展,如首都博物馆的08年推出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长江文明展》等,吸引了大量观众,而许多博物馆有特色的基本陈列,往往是门庭冷落。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多,许多专家都进行过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有几个因素我觉得很重要。其一,博物馆的知名度不高,精品文物展览不多,观众不知道到博物馆能够有哪些收获。其二,博物馆不重视讲解和文物信息的传递。好不容易有观众进了博物馆,博物馆却缺乏适合观众层次的针对性讲解或者根本没有讲解,使得观众不了解文物的内涵,仅仅是走马观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不了收获感、满足感和物有所值的感觉。
这两个因素都说明了博物馆在宣传上存在欠缺。没有足够的宣传力度争取观众,对上了门的观众进行的宣传效果又很差。
博物馆是靠实物说话的,网上博物馆永远取代不了观众和文物面对面的交流。但是,网络宣传却可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大大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在这方面,互动百科推出互动博物馆频道是很有思路的。一方面,看到了博物馆宣传上存在的问题和网络宣传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为众多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宣传平台,能够产生积聚效益。对于互动百科在这方面的努力,我表示敬佩。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依托了德胜门箭楼而建。它有两大看点。一是登德胜门箭楼,参观《德胜门军事城防文化展》。许多朋友都走北二环,看到路边巍然矗立的箭楼。但箭楼是怎么回事?古代是怎样攻城、守城的?这里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经过我们多方收集文物、史料,于2007年12月推出了这个《城防展》。该展览突出“明代”和“军事城防”两大主题,将德胜门放入整个北京城防的大背景下。分五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宏观介绍整个城市的防御体系,包括北京城的营建历史;第二部分,以德胜门为例,微观剖析城门城墙的防御功能;第三部分,介绍守城的部队;第四部分,介绍各种攻城、守城器械,阐述攻守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五部分,展示著名的“于谦北京保卫战”等经典战例。可以说,我们的文物虽然不如军事博物馆等大馆丰富,但像我们这样系统、详细介绍军事城防知识的专题展览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第二个看点是《中华货币四千年》展览。货币流通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枚枚中国古代货币,折射出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实物资料。从天然的海贝到青铜铸币;从先秦时期的四大货币类型,到秦始皇统一货币;从五铢钱到通宝钱,从铜钱的使用到白银、纸币的流通;从方孔钱的衰落到银币、铜币的兴起,其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讲几天都讲不完。古钱币收藏是最容易入门的收藏,但是造假的太多,我们在展览专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钱币作伪手法,以引起观众的警惕。同时,花钱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朵奇葩。我们馆的花钱展览也是极富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