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4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4] 75号文批准建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山西腹地、晋商之乡、三贤故里—山西省晋中介休市,东临平遥古城,西接汾河之畔,南眺绵山风景区、大运高速,北临108国道,交通便捷,经济文化发达,气候环境宜人。
学院占地1907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900万元,图书馆藏书33万余册。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2座,图书馆1个,标准化体育场1个,文体活动中心1座,多媒体教室27个,语音教室2个,教学计算机房4个,学院设有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铁道运输五个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场所48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并建有条件优越、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楼5幢,双层学生餐厅一座,教师公寓1幢。学院绿化面积达55%[1]。
学院开设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法律事务、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中西面点工艺、现代物流管理、计量测试与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机电设备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铁道养护方向)、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供电技术、建筑消防技术等专业。学院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1]。
学院十分重视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聘请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学院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并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有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完善教学服务保障体系。制定修订了有关教学改革、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多项制度,明确规定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了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学院致力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安泰集团、三佳集团、昌盛公司等大型企业以及北京、太原、天津等城市的多个三甲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培养关系,在为这些单位输送人才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机会。
2016年4月26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党委书记薛东平、副校长任云清等一行五人在同文学院考察,并与同文学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书,标志着双方紧密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学院积极开拓就业门路,与企业、医院积极开展“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作,在解放军307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山西大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等单位都有学院毕业生。
学院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水平。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文体竞赛、知识竞赛、技能训练和学生社团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2004年山西同文外语职业学院创建
2011年山西同文外语职业学院更名为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师资概括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92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5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5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初具规模[1]。
杰出人才
先进工作者、教学名师、优秀指导教师:李慧[4]
学院现设有医学护理系、医学技术系、经济管理系、工程技术系、铁道运输系,公共基础部、思政部,图文信息中心、继续教育中心“五系两部两中心”九个教学系部[1]。
职位 | 姓名 |
---|---|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 | 张震云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武海波 |
党委专职副书记 | 杜军 |
纪检书记 |
原野 |
副院长 |
朱红、吴玲、李丽生、张宏志、王跃进 |
教学副院长 | 贾雪瑞 |
资料来源:2023年12月学校官网[2]。
第二教学楼(2)
职位 | 姓名 |
---|---|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 | 张震云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武海波 |
党委专职副书记 | 杜军 |
纪检书记 |
原野 |
副院长 |
朱红、吴玲、李丽生、张宏志、王跃进 |
教学副院长 | 贾雪瑞 |
厚德、履信 笃学、敦行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方针,坚持“厚德、履信、笃学、敦行”的办学理念,围绕 “一条主线,两大关键,六种观念”不断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要抓紧高职教育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措施。二要抓紧“双师型”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举措。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 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
秉承从严治教的观念 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 不断改革创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