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山镇

金鼎山镇

地理位置 大娄山脉东部中段
中文名称 金鼎山镇
目录导航

资源优势

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特的 喀斯特地貌,石柱群、 溶洞、 佛教文化胜地金鼎山、大板水万亩森林等一系列 旅游资源,人杰地灵,开发前景广阔。金鼎山是黔北著名的佛教圣地,有“先有金鼎山,后有峨嵋”之称,其地势巍峨、雄奇秀美,其最高海拔1608米的金桶顶峰略呈圆形,常年沉浮在云雾翻腾中,三面削壁万仞,登峰而望,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板水,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悠然流淌的潺潺水溪—大板水桃溪,有密林深处飞流直下的瀑布,是遵义市民及外地游客夏日避暑、冬观雪景、春季踏青、秋赏红叶,进行生态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镇内还有“编钟溶洞”、“聚仙洞”等丰富的溶洞景观,垂乳玲珑、千姿百态,有的钟乳石能发出如“编钟“的美妙清脆的音乐之声,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自然条件

金鼎山景区位于黔北高原、大娄山山脉腹部,岩孔-松林脊状山脉横贯其中,为 乌江和 赤水河分水岭地带的乌江水系一侧,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鼎山最高海拔为1608米,景区最高点为白云台,最高海拔1722米,一般地形高差300-500米,最大高差902米,属中性山及低中山地貌,河流中沟多呈树枝状,河谷多为“V”形谷。旅游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4.7-15.20C.平均无霜期278天,年均最大风速11.8米/S,年降水量1250-1350mm. 旅游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树种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89科,23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楠木、 杜仲、 厚朴,列为省级保护的有沃杉。此外,区内尚有大量竹类、经济 杉木和药用植物分布,经济林木以 乌桕、 漆树、茶树等为主。景区内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多种功效药材460余种,其中有不少名贵中药如天麻、杜仲、五倍子、厚朴、黄莲、连翅、缝纫柴胡等。在大板水生态林中,栖息有鸟类12种,动物16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白腹鸡、红腹鸡、灰林鸡、 穿山甲、 林麝、岩羊等。

风景资源

金鼎山景区不仅地貌多样,既有较为平坦的平坝,又有高山峻岭,危岩厅峰,岩溶谷地及千姿百态的峰众峡谷等;而且景区内地层古龙、地质年代久远,并保存着地球上最古老的地层,有30亿年前的元古宇楼板溪群和震旦地系层,是发展地学旅游的最佳之处。金鼎山地势巍峨、雄奇秀美,其最高海拔1608米的金桶,金桶顶峰略呈圆形,常年沉浮在云雾翻腾中,三万削壁万仞,一方依山势修石梯盘曲而上,十分险峻,登峰而望,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地览众山小”的意境。景区内有“编钟溶洞”、“聚仙洞”等丰富的溶洞景观,有的钟乳石能发出如“编钟”的美妙清脆的音乐之声,有的垂乳玲珑、千姿百态,如天然画廊,真是别有洞天,其石林、石柱群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气景观条件极好,夏观云海、冬观云雾、雪景,四季朝迎日出、暮送晚霞,还可远眺石林、莲花诸峰,俯视莽莽林海。景区内有悠然流淌的潺潺水溪-大板水桃溪,以及大板水密林深处飞流直下的瀑布,甘甜冷洌的金圣泉和四季如一的温泉。

经济发展

农业资源优势凸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五个特色农产品基地,一是以下庄、莲池、小溪、四衙为主的优质米基地;二是以偏龙、金庄为主的折耳根生产基地;三是银江、金川、云台、莲池为主的蔬菜基地;四是野里片区的辣椒种植基地;五是黄钟、后庄为主的畜禽养殖基地 。

人文遗迹

杨兆麟墓

遵义这块沃土,山灵水秀,代出名人。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黎氏崛起沙滩以后,郑珍、莫友芝从黎恂治学,攻读诗书蔚为一时宗师,号称西南巨儒。黎庶昌先后游历西欧、奉使日本,成为遵义、贵州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官员,也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和学者。尤其是郑、莫、黎三家互为姻亲以后,更是衡宇相望,流风余韵,百年不衰。清同治十年(1871),在遵义城北后窝又诞生了杨兆麟这位清末的探花和知名的学者。

杜荫南墓

“诰授朝议大夫杜公荫南府君之墓”位于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西约7公里偏龙村柿花组。地处山丘,周边宽阔,为坐东向西,圆头鱼尾的土堆墓,长9.8米,宽5米,封土高2.5米。墓前有高3.2米的一对华表呈“八”字形排列,华表顶端有辟邪,墓前有拜台、供桌,今已辟为耕地,遗迹无存。距墓约1米处有台基,台基上竖高2.2米,宽0.72米,厚0.22米的优质绿豆青石碑一通,碑正中刻“诰授朝议大夫显考杜公荫南府君之墓”,上下款分别刻寿终年月及初葬和移葬的时间。墓碑阴面刻墓表,二十余行工整流畅的字迹为刑部小京官广东候补道、遵义晚清著名书法家王藻章所书。

杜荫南何许人,在史料中均无记述。我们在调查走访中,当地也无人知其人其事,唯墓表上刻“以明经进士例授通判,分发四川,历摄署名各州县,所至有声,初至蜀候补时,人皆以奔走酬应为能君性……诰授朝议大夫赏戴花翎盐运使衔广东即补道,海防即用道”等文字,可以对杜荫南有所认识。

板桥石拱桥

桥位于金鼎镇西14公里的板桥村花园村民组。建于清代顺治年间,为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4.1米、宽3.5米,拱高5.5米,净跨5.3米,桥面条石护栏仅存一条,桥体用青石砌成。桥拱顶部原悬挂十二把斩龙剑,据说五六十年代都在,但现已不知去向。

该桥造型与普济桥颇相似,但地方史料没找到对该桥的记载,当地村民说:“原来桥头立有一块高大的建桥碑,碑上刻有‘顺治’年号,此桥是川黔古道,古时来往行人很多,是松林去遵义方向的必经之桥。”由于建桥碑被毁,从一村民朱国义的地窖洞口一碑上显示,当时修桥的人为该户六代前的祖先,桥具体建于何时考无据,该桥的造型与普济桥极为相似,但该桥的修建年代应为明末清初。

石宝洞

石宝洞位于金鼎镇岩塘村岩底坝右侧的山腰,《续遵义府志》谓“水滴石宝”而得名,今石宝尚存同逐年增大。每年都有不少的人进洞,用石宝洞内的水点眼治疾。尤其是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有自发的上千人到此洞游玩。

金庄三善桥

位于金鼎山镇北四公里的金庄村,两面皆为平坝农田,溪水清澈见底,当地人称三善桥。桥横跨大板水溪流上,桥上徐徐清风送来阵阵谷香,凉爽宜人。桥全长14.4米,高5米,净跨8.2米,全部用料石砌成;桥面长9.1米,宽4.55米,桥栏为0.3米见方的条石。

桥面东侧并立着两块石碑,一块为捐资建桥功德碑,高1.28米、宽0.78米,厚0.22米、碑帽长1米;另一块为记事碑,高1.45米、宽0.29米、厚0.23米,碑帽长1.12米,两块碑字迹模糊剥落、难以辩认,仅建桥记事碑下款“乾隆四十九年”(1710年)等字迹仍较清楚。由碑落款的年份计算,该桥迄今为止有294年的历史了,尽管年代久远,但桥的主体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每逢春暖花开,四周农田菜花金黄,蜜蜂采蜜其间,蝴蝶上下翻飞,溪水潺潺,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是游览踏青的理想去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